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建》2003,(3)
彝族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人口有657.2173万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占全国彝族人口的60%左右。云南绝大部分县市都有彝族分布,而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乌蒙山区和滇西北大凉山一带比较集中。彝族历史悠久,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彝族自称他称很多,总计不下一百余种。建国后根据彝族人民的意愿,统一称为彝族。鼎彝之“彝”,既是彝族自称的音译,从…  相似文献   

2.
杨志强 《当代贵州》2013,(18):60-60
和以往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比较,"古苗疆走廊"是一条对西南民族地区纳入中国疆域版图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国家走廊";沿线不仅历史积淀深厚,而且至今文化鲜活多样,族群关系密切复杂,可谓一条罕见的"活态"的文化走廊。600年前,贵州从一片所谓的"蛮荒之地"上诞生。明王朝之所以设置贵州省,其背景与一条驿道关系极为密切,笔者称其为"古苗疆走廊"。  相似文献   

3.
新西行漫记     
铃儿响叮当,山坳马帮来。旧时茶马古道上马帮的踪迹在人们的记忆中已慢慢淡去。在现在的泸定城,依然会看见一支支匆匆而过的马队,然而,他们是骑着马重走茶马古道的游客。  相似文献   

4.
从"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闻名于世的"史迪威公路"、"驼峰航线"、"中印输油管线"等,云南自古以来都与南亚紧紧相联。翻过历史的篇章,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桥头堡建设的加速推进,云南与南亚国家的合作更为引人注目。据悉,"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南亚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31.3亿美元,年均增长34%。2011年,云南与南亚国家  相似文献   

5.
时间就这样静静地从西南的崇山峻岭间流过去,从青石板路面滑过,一条悠远的古道和一片片神奇的茶叶将汉藏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条古道就是神秘的茶马古道。值此茶马古道命名25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带您一起撞开尘封的历史之门,去体味它"因茶而盛,为马而生"的悠长韵味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悠悠茶马古道,镌印着云南人民艰辛跋涉的足迹。苍茫云岭大地,见证了云南人民翻身作主,建设卒十会主义新家园的伟大征程。盛世繁花,绽放出云南人民从一穷二白到稳步踏上小康之路的幸福和喜悦……  相似文献   

7.
一株长在知名山头的百年古茶树能富裕一户人家,一个优质的茶树良种却能养育茶区一方百姓,成就一个致富产业。云南数百万茶农种植的约1/3的茶树,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一肖时英。一生为一事,一事尽一生。这位从茶马古道上走来的“大国茶匠”,瑞着良种梦,一生深深地扎根在茶山上“我们这一辈茶人的历史使命完成了,祝愿年轻的茶人后来居上。”肖时英生前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挎着摄影器材,我来到了川滇交界的迤沙拉。啊!湛蓝湛蓝的天幕下,好大一片赭红!位于川滇边的迤沙拉彝人民居的色彩,对我视觉的刺激很直接,对我心灵的刺激也很直接。急切进村,看个究竟。层层叠叠的赭红墙裙令人仿佛闻到这里土壤的芳香,然这里的青瓦民居的屋顶翘檐,却让我有些不解。"这岂不是典型的江南乡土民居建筑风格吗,何以称彝人民居?"爱拍照且健谈的区文联主席打开话匣:"迤沙拉村  相似文献   

9.
茶马古道在历史上为云南各民族的发展团结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各民族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在新的历史时期,它不仅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价值,有助于唤起云南人的记忆和感动,还将作为名片向世界诠释云南,并召唤更多的人参与云南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两千多年前,有两条鲜为人知的著名古道经过凉山:一条是"南方的丝绸之路",一条是"茶马古道".这两条不仅是中央王朝治政用兵的官道,也是中外文化交流重要的通道,并由此形成了我国西南的民族大走廊.……  相似文献   

11.
正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孕育出了四川"天府之国"的美誉。激荡千年的历史,书写在了纸面之上,印刻在了丰沃的土地之中,浸润到了川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品一杯盖碗茶,一片树叶的背后是茶马古道上的往来不绝;喝一壶烈酒,唇齿之间是百年窖藏的浓厚醇香;触一块方砖,指尖轻抚的是古城墙世代守护的承诺……岁月之间,我们穿过历史看四川。  相似文献   

12.
魅力楚雄     
《支部生活》2011,(10):F0004-F0004
楚雄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地处滇中腹地,是省会昆明通往滇西各州市的交通要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全市国土面积4433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居住有汉、彝、回、白、苗等29个民族,总人口58.86万人,其中彝族人口10.7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8.27%。  相似文献   

13.
张波  李文勇 《当代贵州》2013,(16):I0002-I0002
大方——奢香故里、古彝圣地、黔中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乌江上游六冲河北岸。在周代先后为卢国、夜郎国地。蜀汉时期,水西彝族土司妥阿哲因助诸葛亮南征有功,被封为"罗甸王",并"世长其土",定都大方。在元代置顺元宣抚司,明领贵州宣慰使。元末明初,杰出的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摄贵州宣慰使,努力维护西南边疆统一,促进民族团  相似文献   

14.
王继超 《当代贵州》2013,(16):28-29
彝文是中国彝族固有的文字,贵州地区有彝文字两万余个。以彝文为载体的彝文献,具有独特的哲学、美学、伦理学、教育学价值,并自成体系。彝文是中国彝族固有的文字。明清以来的汉文史料称为"爨(cuàn)文"、"爨字"、"韪书"、"倮文"、"罗罗文"、"夷字"等。彝文的起源,有伯博耿造字、密阿叠造字等多种传说。彝文文献《彝族源流》、《物始纪略》  相似文献   

15.
<正>大小凉山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彝区贫困问题,2010年以来,实施了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因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彝区连片贫困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扶贫攻坚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今年1月,省委书记王东明作出重要指示:"加快推进大小凉山彝区扶贫工作,打一场彝区扶贫开发攻坚战。"一份拔除彝区"穷根"的扶贫方案迅即开始制定。4月25日,《大小凉山彝区"十项扶贫工程"总体方案》及2014年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在凉山13个县(区)强化"十项扶贫工程",从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伊始,央视播出的电视剧《走西口》,让亿万观众领略了晋商开辟北疆、贸通中外的艰辛与成败。继《乔家大院》后,人们再次看到了晋商兴盛的奋斗历程。而许多人却不知道,在云南大理,与晋商同一时期在商海搏击的滇商,同样沿着南方丝绸之路和悠悠茶马古道书写着自己的辉煌,他们的商号不仅遍及国内及东南亚,甚至还远至欧洲和北美,他们就是在历史深处闪光的"喜洲帮"。  相似文献   

17.
肖知潞 《当代贵州》2017,(47):35-35
东有西江千户苗寨,西有海坪干户彝寨。 初冬,走进六盘水市水城县易地搬迁扶贫海坪安置点一海坪彝寨,映入眼帘是一座座凸显彝族文化的建筑,土墙、茅草、彝族图腾等传统彝族建筑风格融合到现代建筑中,充分传承了彝族的建筑特色。  相似文献   

18.
梓夫 《支部生活》2008,(9):27-28
一 楚雄彝族自治州素有“省垣门户,迤西咽喉”之称。这里因为发掘出土中国第一具恐龙化石,而且恐龙化石种类多、分布密集而被誉为“世界恐龙之乡”;由于发现从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化石,被誉为“东方人类故乡”;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彝族十月太阳历、彝族叙事史诗《梅葛》及《阿鲁举热》、《查姆》等叙事长诗,以及丰富的彝族古籍和灿烂多彩的彝族风情。  相似文献   

19.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毕节地区西部,乌蒙山脉纵横全境。西、南、北三面与云南宣威、会泽、鲁甸、昭通、彝良相邻,东北与赫章交界,东南与水城相连。土地总面积6296.5平方公里。有彝、回、苗、汉等民族。威宁城,古地名乌龙箐,彝族先民世居。元为写撒乌蒙宣慰司,明设写撒土知府。清康熙三年(1664)写撒、水西土司举兵反清被讨平。康熙五年(1666)设威宁府(原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出台《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毕节市处于规划核心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毕节品牌成为贵州重要文化品牌。毕节借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为多彩贵州民族特色文化强省进行有益探索。毕节市借助地处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总体规划核心区的有利条件,顺势而上,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去年8月,“藏羌彝走廊·彝族文化产业博览会”在大方县举行。博览会通过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品展销、文化产业招商等活动,充分挖掘了毕节彝族文化资源,推动毕节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