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我国现行刑法只规定了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两个具体罪名,对于司法实践中出现的组织、领导、参加分裂国家组织、入境发展分裂国家组织成员和包庇、纵容分裂国家组织等犯罪行为就无法可依,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地惩治和打击.另外,将分裂国家犯罪的主体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单位犯罪主体,也不能适应打击分裂国家犯罪活动的需要.此外,鉴于煽动分裂国家罪的社会危害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比分裂国家罪要轻,因此有必要适当提高煽动分裂国家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2.
算法作为人类利用机器抓取、处理并输出数据的手段,其所得结果受到编写者主观偏差,技术偏差等多种影响.因算法编写的高度专业性,用户无法知悉有关于自身信息数据被抓取,处理以及应用的细节,这样的不透明性显然对用户的权益与社会秩序造成影响,对我国的法律机制也带来极大挑战.针对算法的运行模式,剖析算法黑箱带来的个人信息数据侵权、算法偏见及司法救济三重危机.通过对欧盟《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与欧洲《人工智能伦理与数据保护宣言》对算法黑箱的治理条款,针对上述三重危机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与伦理角度对算法黑箱进行法治化管理,以实现算法黑箱法治化治理层面的合法性与最佳性耦合.  相似文献   

3.
李恒 《犯罪研究》2014,(4):13-20
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问题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公开支持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进行分裂中国的活动.境内分裂分子利用宗教和民族矛盾,积极煽动编造谎言、制造恐慌,让不明真相的少数民族群众与境外敌对势力勾结并蓄意制造动乱,扰乱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公安机关打击煽动分裂国家犯罪分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藏区社会生产生活的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发生的煽动分裂国家案件回放,进而提出煽动分裂国家案件审讯谋略:1.精心做好审前准备.2.优选审讯突破口:从同案犯、嫌疑人心理、确实充分的证据和宗教信仰上取得突破.3.巧用正面进攻、以法攻心、以情攻心审讯策略.4.准确分析犯罪嫌疑人在审讯中的心理.最后审讯中必须注意人权保护、深挖其他犯罪成员、人身安全防范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算法内置性编码凝视、支撑算法运行的训练数据之偏差以及算法黑箱带来的程序透明度缺失是导致算法歧视的技术性原因,进而引致权利失衡,使权利成为缺损状态.为保障权利行使,本文认为应当确立算法公平理念,并明晰算法歧视法律规制的技术环节,建立以权利失衡的矫正为中心的法律规制模式作为算法歧视法律规制的路径选择,并从明确筛选训练数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集成多种机器学习算法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方法 收集近5年来中国西部某地546起死亡案例的尸体数据,利用KNN、隔离森林和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超采样算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填充,开发出一种将决策树、随机森林和logistic回归集成在一起的机器学习算法,基于博弈论的sharpley指数对模型中重要影响因子进行比较,优化参数,进而推断死亡时间。结果 通过集成方法,在数据从不完整到完整的过程中,将决策树、随机森林和logistic回归三种准确度在70%~80%的弱分类器集成为准确度在99%以上的强分类器,通过17例案例的实际应用,误差在4 h以内的案例达41.18%。结论 利用集成算法可以有效的将多种机器学习算法集成为推断死亡时间准确度更高的算法,基于此建立的死亡时间推断模型可以应用于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6.
以思考如何在存在社会分裂的国家中保持政治稳定为目的,本文首先讨论了李帕特提出的区别于英美多数主义民主的协商联合民主理论,然后重点借助宪法实例分析该理论的特征与制度实践形式,并在全面比较荷兰、比利时和瑞士三国在实践协商联合民主不同成败结果的基础上,对在分裂社会中求得政治稳定的前提条件、宪法设计应当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马章民 《河北法学》2006,24(8):56-61
我国刑法关于分裂国家罪的立法规定,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分裂国家犯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对该罪的惩治面临着严峻的形势.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也给我们研究分裂国家罪带来了新的课题.因此,了解分裂国家罪的立法概况,研究分裂国家罪的特征以及司法认定,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金梦 《政法论坛》2021,(1):29-40
人类设计算法、运用算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生活水平并优化社会结构.算法黑箱存在的前提预设是人类对因果关系的认知断裂,算法黑箱针对自动化决策过程中特定的算法用户.在一系列的数据代码背后是算法主体的行为目标和价值选择,不同价值选择加上算法的涌现性和自主性的复杂特质导致相关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9.
算法时代,在机器学习技术与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算法创作进一步促进了人工智能的自主性.坚守作者中心主义范式下的主客体一致性标准,将无法为算法创作物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事实上,读者中心主义对现代著作权制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作品独创性方面为科技作品、实用作品的著作权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读者中心主义所确立的主客体分离评价标准为算法创作物视为作品提供了独创性判断的理论路径.算法自由就是作品表达自由的技术表现,故而可使算法创作物具备独创性.在否定人工智能法律主体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委托作品的权属分配机制,一方面有限承认人工智能的机器作者身份;另一方面将著作权全部归属给人类开发设计者.  相似文献   

10.
在学理上讨论"大数据杀熟"问题应该首先厘清"大数据杀熟"中的正当价格歧视与价格违法行为.正当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上具有一定合理性,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自由定价,应由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企业可以在合理的价格政策下设定价格.平台具有显著的信息和资源优势,平台自由定价时应该公开透明,杜绝价格欺诈、价格垄断等违法行为,保证消费者在自由意志下选择商品或服务.算法逐渐成为平台定价的重要工具,由于算法具有不可解释性、歧视性等潜在风险,平台利用算法时应该遵守合理的价格政策,加强对算法运用的规范.在平台治理中,商家、用户以及监管者都是重要参与方,解决"大数据杀熟"问题应实现监管机构、平台、用户三方共治,并在三方互动中寻求消费者保护与平台经济发展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