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子数据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所衍生的新型证据形式,其虚拟性特征使得电子数据鉴真具有重要意义.在电子数据及其原始存储介质的"一体收集"和"单独提取"两种模式下,其鉴真对象存在差异.电子数据鉴真主要包括笔录证据、见证人鉴真、事后鉴定等多种方法,对不同鉴真方法应遵循"强制性适用为主,裁量性适用为辅"原则.电子数据鉴真规则是技术操作规范而不是权利保障规范,违反鉴真规则所收集的电子数据属于瑕疵证据而不是非法证据.对保管链条存有瑕疵的电子数据可进行程序补正,以恢复其证据能力.  相似文献   

2.
受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发展影响,刑事电子数据证据概念先后出现视听资料、计算机证据、数字证据、电子数据证据等诸多学说。该类证据概念至少应该包含两个要素:一是证据的本质属性,即数字化;二是证据目前或将来的存在形态,即电子化。至于其载体可能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推陈出新,且对电子数据证据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故将其命名为电子数据证据更为合适。据此,刑事电子数据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经过法定程序审查判断能够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化数据信息。深刻把握刑事电子数据证据的内涵,准确界定刑事电子数据的外延是完善刑事电子数据立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赋予了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资格。电子数据证据(简称电子证据)在检察机关自侦工作中起到了作为证明犯罪的关键证据、辅助证明犯罪事实和手段、帮助发现犯罪线索、突破案件等重要作用。由于新刑事诉讼法并未规定电子数据证据的特殊搜查和扣押程序、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及采用技术侦查措施获取电子数据证据等问题,故需在立法上加以完善。电子证据取证须符合合法性、及时性、全面性和比例原则,并采取特殊方法予以收集固定。  相似文献   

4.
在对电子数据的认证中,现代技术因素增强了人们对此类证据的信赖程度,强化了裁判者的内心确认,也导致案件的证明过程中,认为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一般大于其他传统证据。在诉讼中应避免过于追求电子数据的证明效果,在认证时有必要进行公共性价值衡量,使法律规范与诉讼行为获得合理性契合,保证电子数据在刑事证据领域的有序合法运用,使这种新兴证据种类得以规范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将电子数据列为法定证据种类之一,首次在法律层面肯定了其地位,但未对何为电子数据进行界定。电子证据是电子数据的表现形式,在证明机理上与传统证据一致。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但在本质上不同,因此两者并列作为刑事诉讼法第八种法定证据。  相似文献   

6.
电子数据作为证据在法庭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以审判为中心”下的诉讼制度更加注重电子数据的审查,因此,电子数据取证要更加细化及具有针对性。本文针对“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下,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和审查方面的困境,提出深入研究云取证技术,规范物联网技术协议与规则,构建专家智囊库及重视证据审查等方面建议,为提高电子数据的法庭有效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电子数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类型曾经遭受英美法系证据规则的质疑,因为电子数据可能属于传闻证据、非最佳证据或非法证据而被依法排除.为了破解以上困惑,还原电子数据的独立证据的地位,本文将对电子数据证据与传闻证据、最佳证据、非法证据的关系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8.
境外电子数据的取得与运用是有效打击跨境网络犯罪的关键环节。第67号检察指导性案例展现了境外电子数据与境内电子数据在证据取得、移送、保管、审查运用上的差异,明确了检察机关在境外电子数据运用上的基本立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也是最高检察机关首次以指导性案例的方式对境外电子数据取得与运用问题作出回应,体现出刑事证据法从一元到二元(国内证据、境外证据)的分化发展,以及境外传统类型证据与境外电子数据在运用规则上的再次分化。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子数据的产生,各种互联网技术和软件的大量使用比如大数据、互联网平台等,也丰富了电子数据的形式和数量。然而,我国有关电子数据的证据理论和实践应用仍在探索之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其中有关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审查认定问题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从审查规则、审查主体、审查对象、审查技术四个角度来分析电子数据真实性审查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电子数据真实性认定一般方法,并分析具体类别的电子数据的认定方式,最后创设性地提出了以引入第三方证据保全机构来保证电子数据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作为与视听资料并列的法定证据形式。但是,《刑事诉讼法》并没有对电子数据给出明确定义、不能明确区分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这导致这两种证据在审查过程中存在交叉并混淆。合并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的审查内容是现阶段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划分证据种类的依据出发,分析电子数据和视听资料的区别,并试图以此为基础完善电子数据的审查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一、电子数据证据的含义(一 )电子数据证据的内涵在对电子数据证据下概念之前 ,有必要阐明什么是电子数据。电子数据译自英文“Electronic Data”,有学者也称为计算机证据、数据电文等。目前尚未有权威机构对其下一个准确、适当的定义。根据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 (UNCITRAL) 1996年 12月 16日通过的《电子贸易法》(Model L aw on ElectronicCom meree)第 2条规定 :数据电文是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 (generated)、发送 (sent)、接收(received)、或储存 (stored)的信息。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交换 (Electron…  相似文献   

12.
文章首先界定了电子数据的内涵 ,同时分析了电子数据作为证据所具有的特点 ,其次将电子证据和两种传统证据作了一番比较 ,最后指出电子证据作为独立的证据种类的现实需要性和在立法上具有的空间  相似文献   

13.
网络诈骗是一种新型犯罪方式,其隐蔽性、渗透性、危害性都强于普通诈骗,是利用新兴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高科技犯罪。电子证据,简言之,即可以证明案件事实的电子数据,一般存在于计算机系统内、网络内及其他存储介质中。由于网络诈骗案件中,被告人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电子信息制造虚假事实,故此类型犯罪中的电子证据是揭发犯罪最有力的证据种类,其取得往往成为案件突破的关键。当然,由于电子证据的收集、存储等都需要借助于高科技设备,其对载体的依赖性,使其又存在较大的易破坏性,因此,对电子证据的鉴真又显得尤为重要。同时电子证据属于一种独立的实物证据,往往包含着大量的证据信息,甚至有时可以作为直接证据,对于证实网络诈骗犯罪的证明力而言,其作用要大于传统上的书证、言词证据等,本案中电子证据与其他证据冲突时,法院采纳了电子证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电子证据越来越广泛渗入人们的生活各个领域,电子证据在诉讼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对案件事实的证明作用越来越大,人类已经进入了电子证据的时代。尽管电子证据在具体种类和表现形式上三大诉讼法不完全相同,但是各个诉讼法中电子证据更多地体现出趋同性,在电子数据的生成、发送、接收和存在形式上具有一致性,在电子证据的取证手段和方式上的技术性、鉴证和认证规则上应当遵循共同的规律与规则,所以理应并需要建立三大诉讼法统一的电子证据规则。  相似文献   

15.
新刑事诉讼法在证据种类中增加规定了电子数据和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将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笔录合并为一类证据,将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合并为一类证据,比较妥善地解决了上述证据材料的归类和证据地位问题。在证据资格上,规定了行政执法过程获取的证据材料、技术侦查获取的证据材料、强制采集的样本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新刑事诉讼法吸纳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诸多重要内容,对证据制度进行了系统性的修改和完善。"两个证据规定"作为中央司法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多年来司法审判经验的总结,应当继续严格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数据取证的技术和原则提出了挑战,严格遵守"不损坏原件"原则以保证电子数据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已不能满足现行电子数据取证的要求。电子数据取证应当允许对数据原件进行"有限损害",对损害过程进行忠实记录,并对单条电子数据进行完整性评判,方可满足现行电子数据取证的实际需求。此外,电子数据取证应当走出技术绝对性的局限,通过电子数据印证、引入电子数据辅助证据以及专家辅助人等方法,将技术措施与法律制度有效结合,以应对新技术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从数据到证据--浅议电子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电子证据的收集入手 ,将电子证据的收集分为技术性收集和法律性收集 ,对电子证据从数据走向证据的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对电子证据的审查判断的分析中 ,笔者将电子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审查和潜在证人对电子证据审查判断的作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电子数据证据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电子数据的无痕性、易变性、开放性使电子证据极具脆弱性,但根据我国的诉讼模式、证据制度、证据规则、司法实践,以及国际立法的现状、趋势和电子商务等社会实际生活的需要,可以推断出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能力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它的三个本质特征决定了电子证据的证据价值、审查判断的内容方法,都有不同于传统七种证据之处,把它归于视听资料只是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19.
计算机司法鉴定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于电子数据证据真伪及形成过程进行鉴定,二是确定电子证据反映的内容。计算机司法鉴定程序有现场勘查、获取证据、鉴定证据、分析证据、进行追踪、提交结果等。  相似文献   

20.
论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是存储于特殊介质上用于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数据信息。它不同于传统的任何一种证据形式 ,具有高度精确性、复合性、脆弱性的特征。从学理和比较法的角度出发 ,在对电子证据的证据能力和证明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 ,我国应将电子证据列为证据法中的独立的证据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