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随着微博客等网络自媒体平台的风行,由民间热心人士和社会公益团体发起组织的微博公益活动也陆续蓬勃地发展起来,笔者印象较深的就有“大爱清尘”“免费午餐”“随手公益”“给孩子加个菜”“请农民工吃顿饭”等好多个。在官方慈善机构因“郭美美事件”的爆发而遭遇公众的信任危机之后,这些来自民间和草根群体的自发性公益行动不仅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也很好地弥补了僵化老旧的官方慈善架构的不足,功德昭昭,善莫大焉。  相似文献   

2.
王健 《民主与法制》2013,(15):10-13
如果说网络问政是一辆高速奔驰的汽车,那么它就是前后驱动:思想引领和技术支撑。微博和微信两种新的网络技术的产生,让汽车载着整个社会不经意间已经驶入“微时代”。如果说2010年是微博元年的话,2011年则因为政务微博作为一支新生力量,成为网络问政的重要平台和渠道,被媒体称之为“政务微博元年”。2012年,政务微博大行其道;2013年微博仍然强劲,但已然面临微信的挑战。无论是晋中市公安局,还是肇庆市公安局。他们试水微信,并非要取代微博等其他网络问政平台。而是多一条联系外界的途径,进而改变沟通方式。技术进步倒逼观念更新。在网络问政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观念更新必将推进社会制度改革,这也是我们本期策划的题中之意。本期关键词:问政“微时代”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网络招聘来说,微博招聘的匹配率会略高,微博博主的兴趣点和关注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关注方向。当网络成为我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微博也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在微博上,只言片语的“微”信息,通过“围观”或“关注”(@某人),可以呈几何级速度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作为网络信息的重要集散地,微博被开发出越来越多的实用功能。在各个领域彰显出巨大的影响力和魅力。如今,微博招聘也异军突起,被越来越多求职者视为“应聘新宠”。  相似文献   

4.
《人民政坛》2013,(4):47-47
刘显刚在2013年第5期《民主与法制》撰文《微博公益,法律何为?》认为,“微博公益”是借助特定的社交网络平台进行的一种新型公益性社会募捐行为,本质上属于社会慈善救助事业的一种,应纳入有关慈善救助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予以规范。然而,现有法律法规均因其滞后性而对微博公益没有任何规范,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导刊》2013,(4):39-41
一、从“网络恐惧”到“微博恐惧”,微博“双刃”效应更加凸显近段时期以来,“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表哥”“表叔…‘房叔”等频繁出现,微博的裂变式传播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对权力腐败、个别官员道德堕落的揭露,让广大公众和官员深刻感受到了一股“微”而弥强的冲击波。这股巨大冲击波也使官员“网络恐惧”升级至2.0版——“微博恐惧”。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履新以来,有关部门对微博上的各类举报回应更加及时、积极,这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公众通过微博举报的热情,有利于形成官方与民间的反腐台力;另一方面,因为微博传播的裂变性、快速性,不实信息与传闻也往往使被举报者及主管部门面临有口难辩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参与成为一种趋势。公安微博作为一种网络参与形式,其所提倡的"以人为本"、"警民合作"的核心原则与"善治"理论的基本诉求是完全相吻合的。通过调查发现,公安微博网络参与实践中尚存在参与主体结构不均衡,参与主动性、理性程度不足等问题。对此,应按照"善治"理论的要求,通过加强警察行政伦理教育,加快公安微博问政建设,培育网络参与政治文化,提高公民主动及理性参与的意识与能力等,切实发挥公安微博在推动公民网络参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统一战线》2012,(10):50-50
日前,徐州市泉山区110个社区全部开通“社区微博”,及时发布信息,服务统战成员。“社区微博”开通专门栏目“统战之声”,定期公布社区活动通知、办事指南、联络方式等,还设置了“新闻聚集”、“百姓之声”、“生活小贴士”等栏目,方便统战成员及时办理相关事务。统战成员也可便捷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微博”的开通使统战成员和社区有了直接对话的平台,达到了服务“全覆盖”,沟通“零距离”的良好效果。“社区微博”成为辖区统战成员的“网上之家”。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公益参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赵晴 《青年探索》2009,(1):62-64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现实世界对公益的需求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公益活动,除了现实世界的多种公益组织,各种各样的网络公益形式发展很快。本文主要研究网络公益形式产生的背景、一般特征及公民参与网络公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公安研究》2014,(3):94-95
杨钊、王茜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一种基于网络交互媒体的新的公益模式——“微公益”正快速兴起。“微公益”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社会对公益的追求及对传统向善文化的传承,但“微公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参与其中的行为主体共同努力以保障其健康成长。政府作为“微公益”行为的特殊参与主体,对“微公益”行为过程的健康成长的科学引导,将有效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朱静远 《今日广西》2012,(12):11-12
网络,尤其是社交网络的发展,使得更多的信息得以共享,一度神秘的外交也逐渐走进了普通民众的视野。当前,由于传播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政务机构都开设有微博,政务微博已然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外交亦不例外。很多国家都已开始积极探索外交的新形式,“微博外交”逐渐成为国际政治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11.
程文凤 《传承》2013,(3):110-112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微博作为新兴的信息平台,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方式。在这个“微时代”里,“微侵权”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对微博著作权保护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关于雷锋精神微博的观察与分析,总结雷锋精神微博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中,青年参与正向偶像传播的基本特点及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微博技术放大了正向偶像传播的功能,表达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在传播正面价值上的主流倾向;雷锋精神微博的地域差异性,显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正向偶像传播的积极作用,青年群体对于雷锋精神微博的参与,表明参与正向偶像传播是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向因素;而整体上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对于正向偶像的关注程度还明显不够,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新浪微博中关于雷锋精神微博的观察与分析,总结雷锋精神微博的内容、功能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探索青年网络政治参与视野中,青年参与正向偶像传播的基本特点及一般规律。研究表明,微博技术放大了正向偶像传播的功能,表达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在传播正面价值上的主流倾向:雷锋精神微博的地域差异性,显示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正向偶像传播的积极作用,青年群体对于雷锋精神微博的参与,表明参与正向偶像传播是当代青年网络政治参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着青年网络政治参与的正向因素;而整体上在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活动中,对于正向偶像的关注程度还明显不够,需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4.
乔栋 《中国减灾》2011,(4):37-39
自2008年汶川地震民间力量参与救灾以来,“如何整合各方力量,协同配合?”成为摆在公益组织面前的真正命题。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海淀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5月起,海淀区文明办在全区开展家庭文明微行动大赛,积极推动开展十类家庭文明微行动。本次活动面向所有工作,学习、生活在海淀区,并积极参与文明活动的市民。十类积极鼓励居民身体力行的微行动包括:低碳环保、文明旅游、文明出行、文明教育、孝老爱亲、勤俭持家、邻里互助、诚信敬业、爱心奉献、网络公益。居民可通过海淀文明网、新浪“文明海淀”官方微博、“文明海淀”微信公众平台三种方式参与大赛,将自己的微行动用心记录,分享文明成果,传播网络正能量,以此引导广大市民群众,特别是未成年人树立文明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6.
《政协天地》2010,(4):47-47
自2002年网络问政风靡后,网络民意的征集经历了从粗放到精细的演变过程。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在线与网民交流,更为网络两会报道添了“一把火”。于是主流网媒,异军突起,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开通了“人民微博”,通过“抢鲜博报”、“博眼看会”等栏目,即时展示两会记者、代表委员和普通网友的相关微博;  相似文献   

17.
孙忠良 《电子政务》2013,(11):36-40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舆论媒体,微博不仅极大地释放了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而且对于中国政治生态产生了极大影响,其中政务微博已经日益成为微博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特殊力量。分析了当前中国政务微博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提升中国政务微博语言艺术的对策与建议,以增强政务微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相似文献   

18.
梧州市政法部门创新社会管理,充分发挥综治成员单位职能作用,积极发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有效整合社会公益资源,大力扶持“安全宝护营”青少年安全教育公益项目,使之成为提升社会公众安全感、营造社会治安和谐环境的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政治参与已成为新时期青年政治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有其特定的内涵,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经济体制转型使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条件的“优越”与“陷阱”并存;政治体制改革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正确方向的“催生”与“颠覆”并存;网络时代对青年网络政治参与方式和地位的“建构”与“解构”并存。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具有主体的平等性、身份的隐蔽性、意愿的自主性、内容的复杂性、手段的多元性、形式的集体性、机制的草根性和类型的多样化等八大特征。总体上,我国青年网络政治参与将呈现一些新趋势,需要未来的相关研究进行重要关注。  相似文献   

20.
闫鹃  俞菀 《民主与法制》2011,(36):10-10
网络成为社会事件的“放大器”和社会情绪的“发泄器”。有关实验表明,一条微博在半天之内可以传到国内各地及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