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冈升平的《莱特战记》在详细记录太平洋战争末期日美两国军队在菲律宾莱特岛的攻防战的同时,也表达了作家本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一方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触及了日军的加害事实,批判了军队机构的冷酷,表明了反对战争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混淆战争性质,片面强调美国的战争责任,为日军的侵略罪行辩解,从狭隘的民族主义立场出发赞颂日军在战争中的抵抗。他虽然剖析了日军失败的原因,指出了日本军部在战争进程中的失误,但是并没有追究他们发动侵略战争责任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一 伊拉克战争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 早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国际社会就对这场战争的后果非常担忧。以法国为代表的国际反战阵线就是这种担忧积累的直接表现。随着战争的一步一步推进,人们对这场战争的影响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总体来说,这场战争对作战双方产生  相似文献   

3.
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及其近期反恐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富汗战争是美国在新世纪之初发动的一场世界性的"反恐怖主义战争",目前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它标志着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已经迅速地转向全球范围内的反恐怖主义,而国际关系也将因这场战争而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本质中的"共同点"为基础展开讨论。这两场战争都是大规模的工业化战争,均历经过度的、失控的暴力、死亡和破坏。它们不仅见证了包括新技术和强大武器在内的军事方法和战争手段的发展,也见证了全面的扩张,或者说是战争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的越界(Entgrenzung)。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扩张或者侵略的概念已经延伸并超越"总体战"的概念范畴。如果忽略德国记忆的存在和对大战争的解读,只谈"第二次战争"是绝对不全面的,20世纪30年代的德国社会目睹了——一代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异化,即一战逐渐失去了在记忆中的重要位置。随后的世界大战用大规模屠杀、破碎的档案和巨大的破坏强化了该进程。更多的受害者,特别是平民百姓的死难,对六百万欧洲犹太人的谋杀使这场规模宏大的暴力的越界达到了巅峰,这一切都使第一次世界大战似乎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的序曲。  相似文献   

5.
伊扎克·拉宾(Jizhak Rabin),1922年生于耶路撒冷,学生时代曾留学美国。18岁进入军界,1948年阿以战争期间任"哈雷尔旅"旅长,以后历任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部作战和军训部长、北部军区司令、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等职。1967年"六、五"战争期间,以色列占领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带等大片阿拉伯领土,拉宾作为这场战争的主要指挥者而成为以色列的"民族英雄"。1968  相似文献   

6.
一年多以前,美国纠集其盟友绕过联合国发动了对伊拉克战争并推翻了萨达姆政权。美国发动这场战争当然不具有正义性、合理性。伊拉克战争一年多之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再次评价这场战争时尖锐地指出,“美国领导的入侵伊拉克战争是非法的,因为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一年多来,美军一千多士兵死亡,伤者近万,而伊拉克人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约有3万人死亡,伤残者就更多了。  相似文献   

7.
《亚非纵横》2005,(3):1-10
在全世界人民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一些与之不和谐的声音却甚嚣尘上:为这场战争的挑起国和那些灭绝人寰的战犯鸣冤叫屈、歌功颂德。近年来,很多中外著名专家学者,就有关“二战”特别是日本侵华战争历史研究推出一系列论著,他们从这场战争对人类所犯的滔天罪行、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靖国神社问题、战争受害者心理考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和研究,用铁的事实驳斥这些言论。本刊选择一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卢旺达的战火已经平息了,然而经历这场战争的人,却永远无法忘记。文本主人公邓海伦曾带领一批援助卢旺达的中国人,在卢旺达激烈的炮火中,历尽艰险,回到了祖国。他向记者讲述了那些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9.
对拉美左派的研究是当前拉美研究的显学,而查韦斯则是拉美左派研究的一个关键。查韦斯被视为拉美左派复兴的旗帜性人物。1999年以来,他长期担任委内瑞拉总统。他自视为和平年代的革命者,把自己的执政事业称为"玻利瓦尔革命"。在他眼中,这场革命"既是20世纪的最后一场革命,也是21世纪的第一场革命"。他要通过这场革命使国家实现结构性转变,走向"21世纪社会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世界各国人民为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拉丁美洲国家同世界其他地区国家一样,也程度不同地卷入这场战争中,以各种形式投入反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斗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黎巴嫩战争和中东局势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光 《西亚非洲》2007,(10):25-31
2006年7月爆发的黎巴嫩战争,是美以蓄谋已久、由以色列发动、以色列投入最大规模兵力、以色列建国以来经历激战时间最长的战争。其根源在于美国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目标和美国"大中东战略"。这场战争反映出中东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黎巴嫩战争连同伊拉克战争已经并将进一步对中东局势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促使世界多极化进一步发展。当前,美国面临的种种矛盾异常突出,难以阻遏其不断衰败的趋势。人们在看到当今世界总体发展趋势的同时,也应充分估计到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挑战,必将经历尖锐反复斗争、激烈分化组合与曲折起伏的较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日俄战争是20世纪初沙皇俄国与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利益而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的一场争夺战,战争以日本的胜利而告终。清政府虽然在战争中宣布中立,但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不仅给中国东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破坏,而且也对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越南抗美战争 ①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极为激烈、持久的反侵略战争。在这场长达 10多年的战争中 ,美国及其盟国在高峰时期投入越南战场的兵力超过 10 0万人 ,其中美军 5 4 34万人、仆从国军队 86 2 0 0人、越南南方傀儡政权军队约 6 0万人。② 美国投入了其 6 8%的步兵和伞兵、 6 0 %的海军陆战队、 32 %的战术空军、 2 0 %的战略空军、 36 %的海军航空兵和 6 6 %的航空母舰 ,使用了除核武器之外的一切现代化的武器和技术。但是 ,这场战争最终仍以美国的失败、西贡伪政权的瓦解和越南人民的彻底胜利而告结束。在这场持续了 10多年 ,力量对比…  相似文献   

14.
正近代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多次侵略中国的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9月2日日军签订投降书,这场历时14年的战争造成的中国3500万军民惨重伤亡之中,有1000多万是战俘及劳工。中国是日军在亚洲设置集中营最多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侵华战争期间日军在中国设立的集中营有50余所,如果将日军在各  相似文献   

15.
反恐战争及其战略后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0月 7日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猛烈空袭 ,正式展开了前所未有的反恐军事行动。有人形象地比喻说 ,第二只鞋子终于落了地。迄今这场战争已进行了一个多月 ,战争及战略前景依然不甚明朗。现在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是 ,第二只鞋子落地的响动有多大 ,对住户、四邻以至整个地球村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这场战争的战略本质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战争前景如何 ?将产生哪些战略后果 ?对 2 1世纪的世界前途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本期我们特邀集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 7位专家举行对谈 ,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深层次探讨。  相似文献   

16.
2003年伊拉克战争已以美英联军的完全胜利而告终。从目前情况看 ,这场战争对国际格局和地区形势的影响深度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这场战争已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远离战火的东盟产生了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一、对东盟部分国家内部的稳定和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东盟成员国大都是多元宗教国家 ,其中印尼、马来西亚、文莱以信仰伊斯兰教为主 ,菲律宾南部和泰国南部也是穆斯林聚居区。自从美国积极对伊备战以来 ,印尼、马、菲、泰等东盟国家中反对美国对伊动武的大规模游行示威就一直没有停止过 ,参加者主要是穆斯林 ,但也有其他宗教徒。美国对伊开战后 ,…  相似文献   

17.
尼加拉瓜在赢得战争、制止动乱和克服经济危机的考验中,迎来了革命胜利10周年。这场革命的性质、道路和10年来的基本国策是人们颇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宗派地缘政治的观点来看,美国2003年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是导致当前中东地区宗派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根源。这场战争在推翻萨达姆逊尼派政权的同时,也解除了伊拉克对什叶派神权国家伊朗的遏制。此后,伊朗和沙特所代表的伊斯兰两大教派,在中东伊斯兰地区逐步形成了一种带有教派色彩的宗派地缘政治势力,并爆发了持续不断的冲突。"阿拉伯之春"爆发后,民众反对专制政权的起义在宗派势力的利用下,日益成为宗派地缘政治冲突的工具,从而使得中东地区的宗派地缘政治冲突变得更为复杂,并造成叙利亚等多国的国内冲突长久持续。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在阿富汗战争问题上继承了布什的失误,将不具有连续性的恐怖主义和具有连续性的战争混为一谈,采取增兵阿富汗的方针,战争造成的死伤人数激增,美国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反对这场战争。奥巴马又将战争扩大到巴基斯坦,遭到塔利班的疯狂报复,恐怖主义袭击遍及巴基斯坦各大城市,巴基斯坦形势恶化。在阿富汗启动和平进程,解决美国和北约撤军问题,成立联合政府,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在巴基斯坦实现停战,是值得探索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后的第一次实践 ,是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一个突出事例。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 ,发动了这场战争 ,国际社会没有把美国拦住。战争发生后 ,美国又在某种程度上把战争的结果强加给国际社会 ,在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表现了国际社会的无可奈何。但伊拉克战争有许多出乎美国决策者意料的事 :他们没有料到联合国不授权 ,没有料到对美军的抵抗主要发生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以后 ,而不是以前 ,没有料到“对民主的普遍诉求”在伊拉克不那么管用 ,没有料到伊拉克的国家建设如此之难。现在美国陷在了伊拉克 ,这里成了单边主义的泥潭。伊拉克战争已经表明 ,单边主义的代价太大 ,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代价太大 ,而且也大大损耗了美国的软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