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是我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和异化法并无优劣之别,高低之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代表人物莱斯和费米尔认为,目的原则是翻译活动中的最高原则,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的目的或功能决定。通过对莎士比亚第65首十四行诗进行归化和异化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两种翻译策略由各自的翻译目的所决定,即满足不同读者群的需求,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翻译动机对异化与归化策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翻译是以原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共性而发展的;归化翻译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翻译方法,是基于人类文化和语言的个性而发展的。众多因素影响异化与归化策略的选择,而译者的翻译动机是关键因素。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保持原语文化的风格,实现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会采用异化策略;译者的目的如果是为了取悦于目的与读者,保持目的语的文化风格,则会采用归化策略。异化与归化各有利弊,应辩证地运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翻译研究的重点多放在原著与译作之间的文本对比之上 ,所遵循的翻译原则是“直译”或“意译”和“归化”或“异化”。本文从后殖民视角进行翻译理论研究 ,由此分析相关的翻译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翻译的本质谈归化与异化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都是翻译界争论已久的问题,但这两个问题是有区别的。“如果说直译和意译是语言层次的讨论,那么归化和异化则是将语言层次的讨论延续升格至文化、诗学和政治层面。”[1] 直译与意译侧重指翻译的技巧,而归化与异化更多是和文化连在一起。现在译界对直译与意译已基本达成共识,即直译不是死译,意译不是胡译,两者都是翻译手段,要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动翻译的发展。但归化与异化却没能达成统一的认识。从最初刘英凯的“归化———翻译的歧路”到孙致礼的“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蔡平的“翻译方…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论文译文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正是运用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与日俱增,对政论文翻译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政论文译文在强调政治性的同时,应将异化与归化相结合,探索多样化的翻译方法。十八大报告的英译本正是运用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归化翻译理论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王东风在“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2 0 0 2 )一文中指出,归化和异化作为直译和意译的概念延伸,并不完全等同于直译和意译。直译和意译主要讨论的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归化和异化则是从语言层面升格到文化、文学和政治层面。LawrenceVenuti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异化在翻译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下面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 .从忠实于原作看异化在翻译中的重要性译者首要的责任就是“对原作或原著者的责任,换言之,……就是忠实…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翻译的归化与异化这一对矛盾势必凸显,我们不应厚此薄彼,重蹈历史上归化与异化之争的复辙。从翻译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出发,辩证地处理好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试析汉英词汇空缺互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文化的个别差异性造成了两种语言的词汇空缺现象,但语言具有共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归化和异化为不同文化的融合提供了可能。通过归化和异化来弥补翻译中的词汇空缺,可以正确传递原语信息。  相似文献   

10.
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文化现象的处理.归化原则和异化原则体现了翻译活动中在处理文化因素方面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事实证明,翻译活动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复杂过程,归化和异化原则应该被灵活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1.
藤井省三和吉田富夫为莫言作品的日本译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二者的译本在翻译策略、语言风格、以及细节构成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单就“注释”而论,藤井省三较多关注对中国历史文化现象的解释,吉田富夫则把重心放在了词汇本身,这种注释策略的差异也在日本读者中间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影响了各自译本的传播和接受。由此,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作品外译应该遵循“读者优先”原则,在挑选适当原本的基础上,平衡“异化”和“归化”的比例,加强中外译者的交流合作,采用贴近对象国读者的表述,以便更好地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  相似文献   

12.
Syozou Fujii and Tomio Yosida have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translation and introduction of Mo Yan's works in Japan.However,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rategies, language styles and other detail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As far as "annotation" is concerned, Fujii ha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 explanation of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a, while Yosida has focused on the vocabulary itself. This difference in annotation strategies has also produced different reactions among Japanese readers, affecting the dissemina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ir respective translations.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works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reader first", balance the proportion of alienation and domestication, strength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translators, and adopt the expression close to the readers of the target country, so as to better promote the "going out" of Chinese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自贝尔曼以来,翻译伦理成为翻译理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派,但短暂的繁荣之后,翻译伦理研究进入了相对的低谷期,近年未能出现重大突破和新的理论建树。分析现有的主流翻译伦理研究与思想,可以发现它们面临困境的主要原因是研究对象、内涵与方法缺乏统一性,各研究未形成合力。作为伦理学的特殊分支,翻译伦理可以从伦理学学科发展、架构、概念和研究方法中汲取营养,构建翻译伦理研究的整体框架,即从元翻译伦理、规范翻译伦理和美德翻译伦理三个方面描述翻译伦理研究的全貌,确定翻译伦理研究的对象、内涵和逻辑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任何学科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时代及其自身所特有的使命。翻译亦如此。真正的法律语言没有华丽的辞藻、复杂的句型、动人的表象,有的只是简单、率直、准确、内涵深厚。法律翻译标准的核心是“信”。  相似文献   

15.
按照目前我国的反腐体制,党员、公务员的违纪行为由纪检监察机关查处,达到犯罪程度的移交司法机关办理。由于纪检监察证据与刑事证据的性质不同,这就需要将其转化为刑事证据。言词证据的转化实行实体和程序双重审查的方法,实物证据的转化只进行程序上的审查。对纪检监察人员违反规定取得的言词证据,原则上应予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违反规定取得的实物证据,原则上不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使用秘密调查手段获取的证据,实行例外不排除。对纪检监察人员使用调查陷阱和私人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应予排除。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检视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学作为一门专门以犯罪这一特定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研究方法。在我国,由于研究方法落后所导致的整体研究水平偏低的现实,极大地阻碍了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只有当我们处理好了研究方法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地促进我国犯罪学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对于犯罪学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司法工作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通过各种方法对犯罪现象、特点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规律,可以帮助司法实务部门制定刑事政策,更好地打击和预防犯罪。  相似文献   

17.
如何界定专利纠纷、解决专利纠纷是确保专利权人的权利关键所在。对此问题,我国现行专利法规定不完善,并明显与国家颁布《行政复议法》、《行政诉令法》等法律不相适应。本文认为,专利纠纷是指专利行政机关与当事人,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在专利的申请、取得、转让、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它分为专利行政纠纷和专利民事纠纷。专利行政纠纷通过专利行政复议和专利行政诉讼两种途径解决;专利民事纠纷则通过协商、调解、民事诉讼三种方式来解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四点修改专利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群体规范的概念、形成及警察群体规范的形成、功能和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群体规范悖谬与异化的的形成,警察群体本身具有的易腐性及其在社会转型期对规范悖离与异化、警察腐败的趋势与现象进行了尝试性的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刑法关于贪污贿赂犯罪的设置,以及司法机关对此类犯罪的惩处,都是为了严厉打击此类犯罪,并以此昭示法律的正义,培育法律的公信力。但在上述目标实现的过程中,由于立法、司法、媒体传播等原因,使死刑标准发生了不同程度上的异化,这种异化的表层后果是死刑适用的不均衡,其深层后果是降低司法权威、动摇法律公信力,应当予以矫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