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试论中国古代史上两次社会大分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术界对恩格斯的两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们认为恩格斯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理论是把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作为其发生的主要标志,这样的大分工连同以独立商人的出现作为标志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古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起过重要的作用,且具有普遍性的意义。只不过其在不同地区所发生的背景、经过和作用都不尽相同。我国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最早发生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与玉器的制作有密切的关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则出现较晚,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有较明显的表现。由于各种原因,这两次社会大分工在几乎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始终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并未能给中国的经济结构和封建专制制度带来根本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2.
于浩 《中国人大》2012,(22):15-16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作情况的报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同时也要看到,  相似文献   

3.
杨建新 《今日浙江》2010,(16):56-5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作了完整、系统、全面、深刻的阐述,充分彰显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是指导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重要纲领,对我们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大省建设、推动浙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大论坛》2010,(8):M0001-M0001
高层点击 胡锦涛7月23日上午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5.
张良成 《政策》2010,(12):56-58
湖北省广播电视总台作为媒体单位,既是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体。当前,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省广电总台干部职工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中国机关后勤》2013,(3):F0002-F0002
2月1日,国管局召开2013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和中央国家机关第二十七次党的工作会议暨第二十五次纪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党的十七大以来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2013年任务。国务院副秘书长兼国管局局长焦焕成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国管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7.
《前进论坛》2012,(4):32-3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启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2012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相当大的篇幅涉及了文化建设和发展,提出“要提供优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继续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3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8.
高建生 《前进》2010,(9):25-28
<正>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全面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对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结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近日在山西调研时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对促进山西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5日召开的贵州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高票表决通过了《贵州省大数据发展应用促进条例》(下称条例),全国首部大数据地方法规在贵州诞生。先行先试,构建大数据产业生态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这些年,贵州省充分利用全省生态、资源、区位、政策、产业等优势,加快大数据部署,深化大数据应用,把发展大数据产业当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  相似文献   

10.
《今日浙江》2007,(22):8-11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讨论了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11.
南诏、大理国政权对怒江流域的设置与经营 ,既打破了一些民族长期闭关自守的局面 ,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促进了西南边疆民族经济的发展 ,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薛瑞泽  张志红 《思想战线》2000,26(2):132-136
魏晋南北朝时期寡居女性有的受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和熏陶而不愿再婚,有的受先秦两汉以来寡妇再婚以及北朝少数民族婚姻开放风气的影响而再婚.由于受门阀等级内婚制约,再婚双方都较为重视对方门第.男姓再婚虽然在礼法方面有许多限制,但在实际生活中礼法限制则形同虚设,但也有受传统礼教观念影响较深的男子终身不再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对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作出分析。两岸和平协议本质上是国内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协议,而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条约。两岸和平协议不是两岸统一协议,但不能排除两岸统一的政治指向。两岸和平协议是在国家尚未统一的特殊情况下的政治安排。两岸和平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协议,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4.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与围绕军队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开展工作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坚持推进部队全面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坚实基础和人才支持;坚持勇于改革创新与依法开展和指导政治工作的有机统一,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示范。  相似文献   

15.
隋唐汉族风俗演进的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建中 《思想战线》2003,29(1):72-76
隋唐时期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对外交流的频繁、文化的昌盛以及社会风气的开放 ,致使当时汉族地区的民间风俗呈现明显的时代特征。胡汉风俗的融合给了汉族风俗重构和更新的机遇 ;大一统的皇权促使风俗向着更为规范、一致的方向演进 ,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仪并逐渐固定了下来 ;富足的物产提供了时人充分享受生活的条件 ,享乐、挥霍的风气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6.
在现行“一国两制”构想用来解决台湾问题遇到阻力的情况下,本文深挖国家结构形式的理论资源,提出用“一国两制”来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构想。新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借鉴联邦主义的某些做法,以期建构一个两岸同胞均能接受的国家统一模式。该构想扩大了“一国两制”的包容量,增强了“一国两制”的适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邓前程 《思想战线》2005,31(3):117-123
茶马贸易本属汉藏民族间、农区与牧区间互通有无的经济交流活动,它本应遵循固有的经济规律。其发端的唐朝如此,其发展的宋亦大致如是。但至明朝,统治者希图借经济手段去替代政治、军事所无法完成的统治功能(“以茶驭蕃”),并“联番制虏”,隔绝传统的蒙藏联系,“壮中国之藩篱”。汉藏茶马贸易的原有功能发生变异,纯粹的经济活动被赋予了浓厚的政治内容。  相似文献   

18.
承担起促进调解的职能是转型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律师应有的理性认知和社会担当。律师参与调解具有充分的制度基础与实践积累,明确的服务内容和利益结构。律师参与调解有助于提升调解质量、提高调解效率、防范调解异化。为发挥律师对调解的促进功能,执业律师务必夯实专业基础,准确把握调解框架,丰富社会阅历,洞察纠纷成因出路,努力引导当事人迈向合作,达成自身经济诉求和正义责任的统一,并推助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坚持了实践性与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与把握规律性、实践性与富于创造性的统一;坚持了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坚持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理观、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胜荣 《思想战线》2002,28(6):126-129
世界地图在明清时期传播并成为中国人常识观念的一部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心态上的认知障碍:历史上中国人一方面与异域的交往和对外部世界的了解不断扩展,同时却固守"华夏中心"的观念,认为自己不仅在诗书礼仪方面,而且在地理方位上也居于地球("天下")的中心。真正使中国人接受世界地图的,不是西方知识的传播,而是其枪炮。以传统天下观解体为契机,知识结构转换引发的价值危机构成了中国文化重建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