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传承》2016,(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风俗文化发展的转折期,形成了"多元文化交汇"的局面,特别是在风俗文化方面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变革与魅力。该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的风俗文化互动具有互适性、民族化、创新性、多元化等特征,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融合趋向于同一。  相似文献   

2.
试析突厥丧葬风俗汉化的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化是突厥丧葬风俗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其兴起后的数百年中 ,突厥与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先进的汉族文化对其长期的影响促使突厥 (特别是阿史那和阿史德两个核心部族 )在丧葬风俗的发展变化上走过一条汉化的轨迹。本文主要从时代的角度 ,以东西突厥相比较的方式 ,试图分析论证突厥丧葬风俗在中原汉族文化影响下逐步演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姜德军 《前沿》2004,(2):194-197
蒙古族与汉族是两个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生活的民族 ,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与风俗 ,这一点在两个民族使用的日常语言里也体现出来。然而随着民族交往与联系的日益增多 ,两个民族在生活礼俗方面又有许多共同的地方。这种差异和联系都在我们的语言中留下了印痕 ,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礼俗词语就记载了两个民族礼仪风俗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各族人民除了公历新年元旦外,还常常爱过农历年的“春节”,即农历的元旦(一般在公历一月末至二月中旬之间),民间也习惯把它叫“过年”,汉族和通用农历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这样。但是由于各族人民风俗和历法不一,有些少数民族元旦的日期和过节的风俗也不完全相同。例如,藏族的藏历年和傣族的年节“泼水节”,本刊曾分别有过报道,这里再介绍几个少数民族过年的风俗。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0,(2)
汉藏族和其他几个西南少数民族 ,都把“九”视为吉祥喜庆的数字。汉族的这一风俗始于《易经》 ,反映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九为天地之至数的文化心理。北京的天坛系汉族崇天的典型建筑。天坛圜丘呈圆形 ,共三层 ,每层均为九圈 ,每圈用的石料数都是九和九的倍数 ,形成一个以九为基数的数字序列。藏族在人际交往活动中 ,凡关涉到数字 ,有崇单讳双的风俗。举凡集会、祭祀、出行等重大活动 ,必选上半月的单日 ,送礼少则一件 ,多则九或十三件 ,决不送双数。藏族的崇九之风 ,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九为神数 ,天上有九头曜神 ,人祖有九兄弟 ,神…  相似文献   

6.
说四月八———节日风俗钩沉辛夷农历四月初八是汉族民俗化的宗教节日。佛教传入我国后,与汉族的民间节日相融合,一个是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释迦牟尼顿悟成佛的“成道节”,与我国古代的腊祭同日;一个是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诞生日,称为“浴佛节”,在佛教寺院...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昆明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北部的金沙江大峡谷里,生活着彝族、苗族、壮族、傣族、傈僳族、汉族等各民族居民。在这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风情。但“甩磨秋”和“磨秋赛”,却是这些民族共有的传统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迎道侗族自治县化于湘、桂、黔边境,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区。解放前,由于地处偏僻,与侗族北部地区比较,通道侗族地区受汉族封建文化影响不深。这两年,我们在编写《通道侗族自治县概况》的过程中,对通道八个侗族风俗区(即原来的八个款组织)进  相似文献   

9.
存文学 《今日民族》2001,(11):32-35
故乡、森林、童话我的故乡在普洱,我出生在一个叫南腊的小寨子,离县城不远,我们的寨子杂居着哈尼、彝和汉族,各民族的风俗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火把节”,彝族过,哈尼族过,汉族也过,只是我们哈尼族尊树为神,彝族则在家里设了神堂,每年都要跳神,但现在已渐渐淡化。小时候,家乡的山上树林很密,大风一刮就掀起无边的林涛,把一条牛放到林子里去,走出来时,身上少不了划拉出几道深浅不一的血口子,所以,放牛的只能选些林边的空地和布满了灌木的山梁。站在家门前,每天清早,可以听到野鸡在林子里嘹亮地鸣唱,若是秋天,稻谷黄熟…  相似文献   

10.
在2019年“百名人才”培训班上,李毕有些特殊,他既是弥渡县文联的干部,也是弥渡民歌国家级传承人李彩凤的儿子和徒弟。“妈妈年纪大了,今年我代替她参加培训。”李毕说。弥渡民歌是大理州弥渡县境内汉族、少数民族民歌的总称。弥渡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是被誉为“东方小夜曲”的《小河淌水》的故乡,弥渡民间都有唱山歌、调子的传统风俗,从12岁登台到如今,李彩凤的山歌、调子在当地无人不知。  相似文献   

11.
羌族与白马藏人文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振明 《思想战线》2000,26(5):39-41
羌族与白马藏人源于古代同源的羌族和氐族,是两支地域相邻且文化相近的族体.其文化的相近主要表现在生计、生活、宗教、习俗等方面,但由于历史原因,两种文化也存在一些差异,羌族受汉化较深,农耕业较先进;白马藏人多受藏文化影响,农业生产相对落后.  相似文献   

12.
刘青 《思想战线》2003,29(6):133-135
现在通行的各种《易经》版本中,对“亨”字的解释大致有两种:一为“亨通”、一为“享祀”。究竞谁是谁非,一时难以评断。而一些民族中占卜前先祭卜神的风俗,却为后一种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亨”字所出现的语境,以及其他一些出土与传世文献资料都证实了古人于筮前先享祀卜神的可能性,这应是“享”字所传达的内容,也是《易经》研究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清代台湾少数民族与汉族联姻 ,既与早期移民性别比失衡有关 ,又与少数民族婚俗及汉化程度有关。少数民族与汉人联姻不仅扩大移民生存空间 ,也加快了少数民族融合汉化的步伐 ,最终促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FOLK art has a vitality that lasts through centuries,and the aesthetic pleasure aroused by the art can be felt for generations.The book Chinese Folk Art presents readers with magnificent pictures depicting the folk art of Chinas Han people accompanied by a concise introduction.The book,of great artistic and cultural value,provides comprehensive,systematic,and authentic information about Han folk customs and culture,some of which are currently in decline.  相似文献   

15.
秦汉户籍制度是中国较早期、比较完整并且比较有效的人口管理制度。尽管带有历史局限性,秦汉户籍制度仍蕴涵了理性化的管理机制,其功能如控制人口并使之内部协调,指挥管理并使之利于政权稳固,重农抑商并使之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保障,决策应变并使之成为实施各项国策的坚强后盾等等,其中的理性因素在现代社会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国时期,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由于与汉族杂居相处,渐染华风。社会风尚逐渐发生嬗变,主要表现在衣着、饮食、居住以及婚姻习俗、语言习俗等方面。其变迁呈现出新旧交替、多元共存的态势。  相似文献   

17.
黄泽 《思想战线》2007,33(5):105-110
20世纪的中国神话学在融汇中、西两种学术传统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学界在以西方神话学重新系统复原中国神话的工程告一段落时,应对中国独特的神话类型和发展道路展开相关思考。从俗文学、古小说、神话3个层次内容的影响关联入手,有助于获取正确的神话信息;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内,因为少数民族神话借助汉文古籍、少数民族古籍与民俗、口传而传承,所以必须借助西方人类学理论方法予以挖掘、激活,这有可能是中国神话学独特的文本类型和表述范式。  相似文献   

18.
彝族丧葬文化变迁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的丧葬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一些田野调查的实例可以看出彝族丧葬文化的变迁情况 ,这种变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9.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20.
汉、苗族亲属称谓文化特征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苗亲属称谓是汉、苗民族制度文化某种层面的反映。汉族的亲属称谓丰富庞杂 ,体现出汉族社会家庭的多分性结构、等级观念、古婚制习俗等 ;苗族亲属称谓共同语较多 ,反映出苗族社会的鼓社制、舅权、姑舅表婚等传统习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