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丰 《公民导刊》2004,(8):16-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所谓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上处于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2.
平等发展权是公民个人和国家平等享有发展机会并平等获得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利益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是以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平等权、以平等为价值尺度的发展权,也是平等权和发展权的扩展和深化。社会发展不平衡是平等发展权提出的时代背景。从行政法的角度看,平等发展权在行政相对人权利谱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现行行政法在平等发展权保护方面尚有观念和制度障碍,亟待变革和发展。在人身权、财产权保护观念和体系已经确立的基础上,平等发展权的保护问题应当成为当代行政法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3.
辨析题“在我国,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璃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答:(1)在我国,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合作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并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巩固。(2)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认为我国“各民族之间已实现了完全平等”的提法是不准确的。我国各民族在政治权利、杜会地位上实现了平等。在经济、及化等方面,各民族在发展经济文化上享有旱等权利,但是,在发展程度等方面却有很大差别。为了使各…  相似文献   

4.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5.
正基本权利篇一、平等权1、对平等权的一般性规定。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2、分散在宪法各部分的具体规定,主要有:第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第五条第五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第三十三条第四款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党内外合作共事中的平等对待是搞好内外合作共事的前提条件,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的一条基本原则。党内外合作共事中的平等对待是指共产党员同党外人士在共同致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皆应享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得到同等的政治、经济待遇。坚持平等对待原则...  相似文献   

7.
《统一论坛》2016,(4):14-19
二、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的民族政策,努力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发展和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中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高低,都具有同等地位,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保护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和保障公民个人平等权利相统一。新疆各族人民享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同时还享有参与国家  相似文献   

8.
为妇女参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共金华市委副书记沈立江社会主义制度赋予中国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特别是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女性干部活跃在政坛和其它社会管理领域,体现了新中国妇女的主人翁地位,她们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中 《广东民政》2009,(12):42-43
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平等权、政治自由权、宗教信仰权、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检举控告权。获取物质帮助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等多方面的基本权利,每个公民应该充分依法行使这些基本权利,党的组织和各级政府应该依法保障公民真正享有这些基本权利。要建立和谐的公民社会,有赖于每个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尤其是公民权利意识的大提升。对于社会弱势群体而言,平等权和获取物质帮助(包括社会服务)权显得格外重要。当自己的某项基本权利受到他人(无论是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单位,还是其他个人)不法侵害时,受害人应该勇敢地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郑州市民李兆宇的维权小故事或许对我们今后奋起维权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睢雪 《中国妇运》2003,(2):35-36
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标志。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体现在具体问题上,应该说让妇女平等参与,让妇女自身价值得到平等实现,让妇女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发展的机会,让妇女在家庭中得到与男子平等的地位,既是社会发展和家庭进步的推动者又是享受者,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一位瑞典诗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妇女要为自己的权利站起来,如果不是这样,别人就会站在你身上。”每一位妇女都不会希望有人站在自己的身上,那么何为妇女的权利?一句话,就是…  相似文献   

11.
《辽宁人大》2008,(10):10-11
根据我国《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老年人除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享有平等权利之外,在民事权利(如个人财产所有权、个人财产处分权、公共财产使用权、财产继承权等财产权利;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名誉权、著作权等人身权利)、婚姻家庭(婚姻自主权、受子女赡养权)等方面享有广泛的权利,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受保护的权利,可以请求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2.
尽管对“平等”一词的确切涵义,思想家们至今仍众说纷纭,但对平等的憧憬或信仰,却在人类社会中世代因袭,通常所言的平等权,就是这种憧憬或信仰在法律上的反映。简单地说,平等权就是依法要求被同等对待的权利。平等权的具体内容,则随着时代的进步而逐渐扩展。  相似文献   

13.
湖南省益阳市中级法院温毅斌在来稿中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法律作为调整社会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国家机器,应如何充分发挥它的职能作用,以从根本上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地位,切实维护妇女的合法利益呢?长期以来,由于婚姻家庭中存在诸多侵害妇女权益的现象,人们往往自然地寄希望于婚姻法或婚姻法的修改来保护妇女,这其实是对婚姻法的误解,因为婚姻法是基于男女之间平等地位的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是民法的特别法,它是建立在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的原则基础上的,在人身关系上它只是确立了…  相似文献   

14.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城镇化 ,而城镇化离不开农村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 ,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对于城镇化的实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建议 ,要尽快建立有效保障农民义务教育权的法律体系 ,可持续性地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一 )尽快落实《宪法》关于农民应有的平等教育权。《宪法》规定 ,每个公民都享有平等权。平等权的实质在于禁止差别对待。不能仅仅因为居住地的不同 ,城乡居民在享受基础教育上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待遇。我国宪法长期以来基本上只停留在作为立法依据的层次上 ,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 ,宪法却并没有作为法院裁判…  相似文献   

15.
在《法学杂志》2012年第3期撰文《劳动权的平等保护及禁止就业歧视的法律思考》认为.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众多种类的就业歧视,如:性别歧视、户籍歧视、年龄歧视、健康歧视。就业歧视侵害了公民的就业平等权、自由择业权、就业保护权和平等待遇权等劳动权。影响社会公正和社会效率,不利于社会公正和稳定。  相似文献   

1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妇女干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实行男女同工同酬,重视培养和选拔妇女干部,特别是199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保障妇女的基本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武器。  相似文献   

17.
性别公正是社会衡量不同性别(即男女)获得社会待遇合理程度的价值指标,是男女性别关系比较结果的社会性判断。性别公正可以从几方面来理解:第一,性别公正指的是男女性别关系的社会性比较。男女性别关系一方面是社会构成的最基本的条件,另一方面又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活动、私人的家庭活动形成复杂的联系,因此,性别公正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价值评判领域。第二,性别公正中男女性别的社会性比较的内容就是不同性别所获得的社会待遇,社会待遇包括社会地位、社会人格、利益与权利等等。社会待遇的比较能够反映性别之间的社会平等度、获益度和回报度,因而能够衡量出男女性别之间的社会公正度。第三,性别公正是一个历史的变动的价值概念。性别公正是不同性别在社会性活动中所体现的价值关系,随着社会性别价值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变化,性别公正的目标、性别公正的评判标准、性别公正的实现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普遍性维护着法律最起码的公平和正义,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地位。普遍法系的遵循先例原则,美国宪法的同等保护原则以及中国宪法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均揭示了这一法律应具有的基本属性。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又时时在向法律的普遍性这一神圣原则提出挑战,企图寻求法律的种种例外对待:上至国家元首、仁人志士,下至黎民百姓、流氓恶棍,他们都常以各自的理由和方式在向法律的普遍性提出挑战。可以说,一部法律的发展史,就是法律的普遍性原则与例外对待的斗争史,二者之间的张力与消解,构成了法治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9.
农民平等权的宪法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爽 《前沿》2007,(1):163-166
平等权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平等权是要求国家同等对待的请求权。平等权并非绝对,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农民是公民,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但目前我国农民在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诸多领域备受歧视。因此,保护农民的平等权,必须要在宪法的层面上予以重视。首先要在宪法中确认农民应有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和保障农民已有的宪法权利,同时还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宪法平等权内涵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等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宪法平等权包括立法上的平等和法律实施平等 ,其实质在于禁止差别对待 ,追求形式平等 ,而结果平等只能是其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