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有关叙事时间的研究一直是叙述学研究的重点论题之一。热奈特在《论叙述文的话语》中以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详细论述了叙述时间的速度与节奏的问题,并提出了场景、休止、概略和省略四种速度模式,力求将叙述时间研究量化与科学化。随着有关叙事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化,这种科学性变得不再可靠。时间本身就是人类意识的表达,速度与节奏更不例外,何况是叙事文学的速度与节奏。莫泊桑《项链》中的叙事速度与节奏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曹静漪 《思想战线》2003,29(6):136-137
叙述学自20世纪60年代形成以来,出现了许多有代表性的理论家,主要有热奈特、巴尔特、托多洛夫、布斯、里蒙—凯南、马丁、查特曼、巴尔等。他们从叙事作品的结构、话语和叙事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创见的论述,使得这一学科得以确立、发展,并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理论家的论著丰富了叙述学理论,同时也留给我们许多的问题和争议。谭君强的《叙事理论与审美文化》(以下简称《叙事理论》)一书的出版,为叙述学理论的发展、争议的解决奠定了一个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侯素琴 《求索》2012,(6):66-68
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是小说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述视点即叙述者站在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来叙事,重点解决"谁在说"的问题;叙述视角讨论"谁在看"和"看什么"问题,狭义上的视角受人物等因素限制;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中,聚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讨论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及其变化。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这三个概念从不同的侧面讨论小说的叙述行为,均涉及叙述者与感知者、小说人物与聚焦对象、叙述技巧与故事内容、现实生活与文学虚构等叙述理论所讨论的本质关系问题。本文旨在说明,三者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等同或对立,它们互相区别,互相依存,对其深入理解有助于文学研究者对小说文本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谭君强 《思想战线》2005,31(6):97-101
在叙事作品中,按照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其区分为可靠的叙述者与不可靠叙述者。但是,不能将这一基于二元对立基础上的区分简单化与绝对化。在可靠与不可靠叙述者两极之间,存在着一条变化的轴线,存在着两者之间动态变化的关系。通过对一些作品的分析,以人物作为叙述者的同故事叙述中所存在的这一对应关系可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5.
时间是人类最为切近的生命体验,也是中外古今文学作品表现的重要母题。在叙事理论研究中,包括中国传统的叙事研究在内,对于叙事类作品,尤其是叙事虚构作品的时间表现,已有了长足的进展,而对抒情诗歌时间表现的探讨,则涉足甚少。从跨文类叙事学研究的视野,可以透视抒情诗的叙述时间。抒情诗存在着可与叙事文本类比的"事件",并展现出时间性与序列性,只不过是以与叙事文本有所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以叙事理论时间分析的时序、时长、频率三重关系作为入口,可以勾勒抒情诗叙述时间表现的基本状况,这种状况在中外抒情诗中普遍存在。对这一内在的叙述时间关系的揭示,将有益于对抒情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也可以在相互参照中进一步思考叙事文本的时间表现。  相似文献   

6.
曾娟 《求索》2013,(6):172-174
从叙事伦理的角度考察,“重述神话·中国卷”的四部作品蕴含着深广的叙事伦理内涵。小说通过神话重述呈现的故事伦理展现了丰富而复杂的人性世界.表达了作家对人类自身困境的现代性反思。在叙述伦理上则以多元化的叙事视角及丰美的意象彰显狂欢化的诗学建构。反映作家注目民间的伦理诉求及对个体生命伦理的关怀。  相似文献   

7.
<荨麻>是爱丽丝·芒罗2000年发表在<纽约客>(New Yorker)上的短篇小说.小说叙述的是一个中年女子所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社会中,任何女人,不论种族、肤色与国籍,都要面临激情、困惑和窘境.本文主要从这篇小说独特的叙事方式、生动的细节描写、细致的心理描述和小说的双重主题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向读者展现艾丽丝·芒罗作品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诉说与独白——当代台湾散文中的两种叙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历代的散文批评中,论者总是着力于修辞、描写的方面,而从未能将散文创作中中的叙述问题细加考察。随着散文创作的发展,台湾当代散文家开始注重叙述角度和叙述观点的选择在散文创作中的作用,他们已经认识到叙述方式叙述语言是作品艺术风格的重要支点,它除了叙事绘状之外,还透露出特定的情感色泽、情调、氛围、情绪节奏,给人一种“语言化”的感觉。在高低、起伏,长短、轻重的语调中,涌动着作家的情绪、态度和心境。台湾批评家也发觉,可以把散文的叙述者与散文作者的个人历史个人品性作适当区分,而不必总是执着于合二为一地去从作品中印证作者。他们在散文叙述者与作者之间的差异上  相似文献   

9.
小说思维的叙事逻辑是一种体现小说形象整体构成的感性结构。小说形象思维活动呈现了一个具有明显趋向性的思维过程:诸多琐细而松散的形象因素(如生活事件、场景、氛围、人物行为)通过某一中介的聚合作用,缀联成在事件之间、人物行为之间有直接叙事关系或在观念上(如故事的含义,人物性格的暗示)有某种联系的形象整体,并以一定的位置和叙事序列显现于形象构成的组合之中。这种聚合形象因素的思维逻辑中介,可以是  相似文献   

10.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书摘     
法学家的智慧———关于法律的知识品格与人文类型许章润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2 0 0 4年 6月第 1版著者的题为《法律的人性》的该书序言的开头语是 :“本书所论大抵属于法律学术史范畴 ,略分为上、下两部。前半部分着力于中国故事 ,后半部放眼于西方经历。就取材而言 ,或讲解学术事件、梳理法律的时代思潮 ,或阐释经典作品、于探析人物思想中追索其文明内涵 ,或缕叙一己心路、彰显法意与人心的纠缠。就取径来看 ,自中国而西方 ,或宏观或微观 ,将对于过程的梳理与横断的考察合而为一 ,希望由叙述事件而窥觇背景 ,于具体场景中理解思想叙事 ,将…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的述体由三重述体构成.文学史的时间是由述体决定的、寄寓于一定空间内的一段历史时间.文学史的空间也是由述体决定的、寄寓于一定历史时间内的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史叙事的时空应该是一个三维的时空,即述体时空、故事时空和话语时空.文学史叙事的特点揭示了述体的感受能力和思维逻辑与文学史"四本"内在逻辑之间的关系.以及代表述体的叙事者进行的叙述与历史本身的关系.这些关系及由此而确立的相关规约.共同构成了文学史叙事的述体时空与文学史文本时空之间的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叙事研究中,修辞方法关注作者、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虚构或非虚构文本中的人物叙述对这种关系产生的作用,会对读者施加相应的情感和伦理影响。人物的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不充分叙述均不存在二元对立关系,将这三种叙述类型及其亚类型排列在一个从非常可靠到很不可靠的谱段之上,则既能够对人物叙述予以清晰的描述,又能为内容更为广泛的叙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刘书勤 《理论月刊》2005,(11):128-130
儿童视角是一种叙事策略,一种独特的话语表达方式.对儿童叙事视角的运用是莫言小说叙述中的一大特色.从不同的叙述模式看,他作品中的儿童视角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形态经验自我型的、混合成人视角型的、纯粹儿童视角型的;从儿童所"看"所"视"的内容看,他的儿童视角又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洞察社会世相的"向外看"和反观、省视个体生命的"向内看".而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小说的叙述姿态和审美情调等则内蕴着莫言作品中儿童视角的情感发生机制及其复杂的心理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黄卉 《理论月刊》2005,(3):119-121
明清小说叙述的起点和终点总是为浓重的虚空感所笼罩;组成大结构框架的事件单元与主导故事的事件单元只存在非情节的松散关系,但它们自身的照应、关锁则是极其严密的;大结构承担解释暗示故事所述事件的起灭因由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转型社会的历史-社会视野出发,以媒体话语空间为研究角度,考察了"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的演进过程,分析了这一个案中"家暴"叙事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认为"李阳家暴事件"媒体话语空间存在偏向的问题,"家暴"议题中的"不平等的性别权力关系"核心议题属性未能得到设置与公共讨论,其"家暴"叙事是去性别化、去政治化的。  相似文献   

17.
王亚非  吕雅菲 《前沿》2012,(11):197-198
《白鲸》是19世纪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最成功的一部作品。其作品出版于19世纪中期,却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获得了广泛的关注与赞誉。《白鲸》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其独特的叙事特征、巧妙而多变的文体形态以及更替自如的叙述视角有密切的关系。本文从小说的叙述结构与叙述视角两方面探讨这部作品的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18.
彭春梅 《前沿》2015,(3):150-155
说书胡仁乌力格尔是蒙古族独有的大型口头说唱艺术,是民间歌手在四胡伴奏下演述的长篇叙事故事。所讲述的故事主要来源于书面"本子故事",说书艺人将其转化为口头说唱艺术胡仁乌力格尔。本文以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传承人甘珠说唱的《薛仁贵征东》故事片段为例,通过对本子故事和说唱文本在故事内容、文本语句层次和故事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对比考察,揭示出说书艺人对本子故事的口头转换机制,如保留本子故事的核心情节、对故事细节进行情景式描述、重新编排故事细节和纳入听众互动因素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小说创作格局中,家族小说创作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但这些风格不同的叙事作品却呈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人物性格的类型、情节故事的原型、结构形式的设置、叙述方式的创造均表现出较多的模式化倾向.这既是不同作家对同一母题原型创造性的误读,也是作家难以摆脱的艺术局限,自然也昭示出作家原创性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自1978年开播以来,一直是我国收视率最高、最具权威的电视新闻节目。其权威性、影响力、知名度、观众的忠诚度都是其他新闻栏目所无法比拟的。那么,这种不可动摇的权威是如何被构筑起来的呢?从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当某一事件具备“叙事者通过叙事行为将某些叙述载体(叙述内容)传达给叙述接受者”时,这一过程便是一个完整的叙事行为。由此,我们不难发现,《新闻联播》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构成了一种叙事行为。从宏观上看,《新闻联播》的整个节目体系具有固定统一的叙事者,有各门各类的叙事内容,并通过相应的语言(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