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叙事学研究,将其中不包含叙事要素的抒情诗歌置于其研究对象的范围之外,这一成规在后经典叙事学研究的视野下已逐渐被打破,运用叙事学理论对抒情诗歌进行分析与阐释,已进入理论探讨与实践之中.在文学作品中,叙事与抒情二者常密切相关,具有某些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可作叙事学研究,不具备明显叙事因素的抒情诗歌,也可在叙事学的视阈下进行探讨.诗歌叙事学作为叙事学的又一分支正在逐步形成之中,它为抒情诗歌的研究,以及叙事学理论本身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间。这三种空间呈现各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相互之间并不隔绝,这些呈现都与抒情主体密不可分,在抒情人的叙说与情感表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产生独特的叙事动力,并使抒情诗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在叙事作品中,正如在电影、戏剧中一样,有一个人们通常凭直觉可以感到的所谓节奏问题,它所涉及的实际上是一个叙述文的运动速度问题.这一运动速度由故事诸事件所包括的时间总量与描述这些事件所包容的时间总量的关系所决定.早在本世纪20年代,珀西卢伯克就考察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他在《小说技巧》一书中,对概要的加速描述与广阔的、场景式的描述作了区分.1972年,法国的热奈特在他的《叙事话语》这部分析叙事作品的力作中,对叙事节奏作了详细的考察.为了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热奈特假设了一个参照零度.即等时叙事.也就是一个不加快也不减慢的等速叙事.故事时距与叙事长度始终保持恒定的关系.、以这样一个设想中的参照零度作为依据;对路叙事本文的节奏,热奈特区分出叙述运动的四个基本形式,即四个叙述运动:省略,停顿,场景,概要.后来,荷兰叙述学家米克·巴尔在热奈特四个叙述运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的速度形式:减缓.  相似文献   

5.
王浩 《思想战线》2021,47(2):140
不可靠叙述研究自诞生以来一直以笫一人称叙事文本为主要研究对象,但笫三人称叙事文本中存在的诸多不可靠叙述现象不容忽视。韦恩·布思最初的研究同时涉及笫一、三人称叙事的情况,但由于叙述者与人物存在根本差异,以“不可靠叙述者”为核心概念的研究难以从学理上涵盖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基于柏拉图对“模仿”和“讲述”的区分,把叙述归于叙述者,把可靠性或不可靠性归于人物,则无论笫一还是第三人称中的不可靠叙述都是叙述者的模仿叙事使然。对笫三人称叙事中的不可靠叙述现象保持敏感,有助于读者对文本进行阐释,甚至从不同的角度对笫三人称叙事作品获得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叙事性作品中,作者与文本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作者既在文本之外,又在文本之内,这样就有了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之分。作者无法完全撤离文本,但作者可以在文本中选择显现或者隐退,这样就产生了人格化叙述和非人格化叙述。在叙事文本中,作者往往通过两种替身存在着,这两种替身就是隐含作者和叙述者。  相似文献   

7.
在叙事研究中,修辞方法关注作者、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虚构或非虚构文本中的人物叙述对这种关系产生的作用,会对读者施加相应的情感和伦理影响。人物的可靠叙述与不可靠叙述、不充分叙述均不存在二元对立关系,将这三种叙述类型及其亚类型排列在一个从非常可靠到很不可靠的谱段之上,则既能够对人物叙述予以清晰的描述,又能为内容更为广泛的叙事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抒情诗是实现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内在地包含着叙事。与小说叙事不同,抒情诗主要不是依据以故事线性叙事相对应的方式展开,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形成。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它成为抒情诗叙事的基本形态。透过诗人与欣赏者丰富的想象力,抒情诗展现出种种空间意象,它们相互并置与关联,形成为空间意象叙事,从整体上显示其意义。同为意象画面,抒情诗中的意象画面与绘画中的画面有所不同,表现出更多动态的色彩,引起欣赏者更为丰富而多样的想象,展现出更为多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宁凡 《思想战线》2013,39(1):141-142
在叙事学中,叙述声音指的是虚构叙事作品中声音之所由。它既是叙事策略(抑或叙事技巧)的问题,同时也超越了纯粹的形式层面,而与诸多语境相关联。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叙事学在法国兴起,时至今日,经历了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叙事学已从强调文本分析的内在研究兼顾到文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文本从其内在文学性的桃花源走向了更为广阔复杂的现实世界。"叙事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叙事策略的问题,它必定负载了在叙事策略之外的文化意义。一、叙述声音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0.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11.
解析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推论关系是齐马文本社会学的出发点,它批判地汲取了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思想的理论精髓,从符号学的角度重新为意识形态赋义,将意识形态话语化,旨在考察意识形态在文本语义、词汇、叙述结构上的表现。齐马认为通过意识形态话语叙述主体的自我反省与对话,实现对意识形态的超越,以此拒斥市场经济所浸染的价值双重性危机。可以说,齐马文本社会学的意识形态观开创了研究文学文本与意识形态关系的新模式,为近年来审美意识形态命题的探讨和解答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2.
在对柏拉图诗学思想的研究中,其叙事理论尤其是叙事视角理论与其诗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受到忽视。柏拉图从神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和审美意识形态三个角度出发,不仅在历史上最先区分了单纯叙述和摹仿叙述,而且对这两种叙事视角背后的道德内涵进行了深入阐释,较早地注意到了文学叙事的伦理性和意识形态性。柏拉图的叙述视角理论,不仅有助于我们厘清其诗学理论中的灵感说与摹仿说的歧义,也有助于我们认清柏拉图诗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同时也可启发我们对于文学叙事意识形态属性的深思。  相似文献   

13.
王颖 《前沿》2007,(2):229-231
阅读汪曾祺的小说,我们不禁会赞叹于作品中独特的时空意识。本文试图解析汪曾祺小说中的时间与空间观念和表现,理清时间与空间在文本中的关系,揭示作者通过改变时空的比重,进一步把文化推向前台的艺术手法和功利。这是作者独特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4.
“集体叙述”这个概念来自女性主义学者兰瑟。她在《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的观点 ,即“作者声音”、“个人声音”和“集体声音”。她解释说 :“我说的集体叙述声音指这样一种叙述行为 ,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 :这种叙事权威通过多方位、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 ,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1 ]她的这个概念针对的就是女性和女性的特殊意识形态地位 ,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小说来说 ,这个理论也很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本文就是试图借用这个“集体叙述声音”的概念探讨中国近年来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几个典型 ,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叙事医学在医患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推广,业已成为医学人文研究的前沿课题。科研人员在医疗现场参与观察,在对医护及病患人员的深度访谈中采集记录口述信息,将其规范化整理后,形成能反映医患双方内心世界的叙事文本用于相关研究。以往叙事文本的研究,偏重对病患人员所反映情况的收集整理,而对医患双方病痛叙事的人文特征的挖掘分析,可以探索医患互动中话语转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张力以及纠纷形成机制。对病痛叙事的人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和合理利用,既能促进叙事医学的理论方法在医患关系研究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能为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对策咨询。究中发挥积极作用,也能为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对策咨询。  相似文献   

16.
郭赫男 《求索》2010,(7):209-210
新闻是一种典型的叙事文本,时间是叙事文本最基本的存在形态。在新闻报道中,叙事时间基本上呈现出三种状态,即叙事时间小于故事时间、叙事时间等于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大于故事时间,它们对应的是作者(记者)不同的处理时间的手法和技巧。叙事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叙事策略,对叙事时间的不同处理会形成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风格。  相似文献   

17.
在抒情诗中,由情感抒发产生的叙事交流主要不是以线性叙事的方式,而是以空间叙事的方式进行。抒情诗的空间叙事,表现为空间意象叙事,这种意象叙事以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历史空间呈现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不同于历史叙事,抒情诗的历史空间呈现作为一种文学叙事,是感性的、形象的、从个人经验出发的、充满个性的叙事。它使诗歌从个人走向更为广大的空间,将个人的情感与带有历史意味的时代的、社会的、大众的情感融合起来,并将个人的情感上升为一种更具普遍性与一般性、能为更多的人所理解的情感,从而,唤起世世代代更多人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利奥塔语用学与精神分析理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海峰 《求索》2007,(1):190-191
利奥塔作为对精神分析理论进行了大量吸收的后现代理论家,其目的在于建立一种欲望的政治学。他试图以语言实用学(简称语用学)的观念和方法解释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变异和文化症状,并深入论证作为西方文明维系网络与认知基础的“元叙事”的衰竭枯萎以及因此产主的“叙事危机”与知识非合法局限,进而提出后现代话语是一种多元异质的话语“语用学”。利奥塔的“欲望文本策略”是相对于受语法规则支配的“理性文本策略”而提出来的,它所表现的是以被压抑的文本叙述冲破规约性文本叙述。  相似文献   

19.
叙事医学在医患关系研究中的应用推广, 业已成为医学人文研究的前沿课题。 科研人员在医疗现场参与观察, 在对医护及病患人员的深度访谈中采集记录口述信息, 将其规范化整理后, 形成能反映医患双方内心世界的叙事文本用于相关研究。 以往叙事文本的研究, 偏重对病患人员所反映情况的收集整理, 而对医患双方病痛叙事的人文特征的挖掘分析, 可以探索医患互动中话语转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张力以及纠纷形成机制。 对病痛叙事的人文特征的全面认识和合理利用, 既能促进叙事医学的理论方法在医患关系研 究中发挥积极作用, 也能为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对策咨询。 究中发挥积极作用, 也能为相关医疗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对策咨询。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通常区分为不同的文类,各种文学艺术研究通常有其特定的对象,包括针对不同的文类在内。在当代叙事学研究中,旨在打破这种状况的跨文类研究已经出现,以对叙事作品进行研究的叙事学理论进入到过去未曾进入的领域,以之对抒情类作品进行研究的诗歌叙事学便是其重要表现。交流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征,在作者透过作品与读者的交流中,已经暗含着文类的设定。无论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时期都表现出对文类、文体的关注,并从不同的标准对此进行区分。从对文类的意义、区分,跨文类研究的形成,诗歌叙事学研究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以及如何进行这一研究进行探讨的目的,旨在促进一种新的研究在理论与作品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