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8月,作者应用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株苗,给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一次性接种,进行免疫效果的研究。共免疫接种19窝178头仔猪,隔3小时后让其吃初乳,再过6个月、12个月两期攻强毒,均获100%保护。 (一)材料与方法 1.疫苗:黑龙江兽医一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株冻干苗。批号8642—1。 2.试验猪及免疫:由黑龙江省853农场种猪场提供新生仔猪(1986年8月17日~9月4日产)计19窝178头,于吃初乳前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弱毒苗1ml(每头份含150个免疫剂量)。同时用相同日龄非免疫仔猪13头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2.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猪圆环病毒2型(PCV2)BF株经口、鼻接种40日龄健康仔猪,在接种后不同时间宰杀,收集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同时设立对照。用FITC-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术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AM凋亡现象,通过EA花环试验测定Fc受体数目,通过吞噬鸡红细胞试验测定吞噬功能,分析PCV2感染对PAM生物学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整个试验期内2种方法均没有检测到PAM凋亡,表明PCV2感染不会诱发PAM凋亡。PAM的Fc受体数和吞噬鸡红细胞数的变化规律一致,与对照组相比,两者数量在接种后第3 d明显下降,第7 d有所回升,之后基本恢复,表明PCV2感染后PAM吞噬和清除病原的功能出现短暂下降。  相似文献   

3.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及分组:由云南省化念农场提供,于产前115天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三窝18头,分为6个试验组,每组3头,分别于出生后30日,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1、2、4、8、16、32个剂量(一个剂量即一头份,等于150个兔最小免疫量);未接种过猪瘟疫苗的母猪所产仔猪一窝3头,亦于30日龄接种猪瘟疫苗一头份,作为对照组。试验猪和对照猪于免疫接种后一定间隔时间分别采取血液分离血清,测定中和抗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猪水泡病病猪的散毒途径,遵照毛主席“认识从实践始”的教导,我们进行了水泡病猪大小便和血液带毒情况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归纳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1.大便——从人工接种猪水泡病强毒而感染发病的猪群中挑选6只。分别于接种之后5日、11日和18日各宰杀2只。宰杀后剖腹取出内脏。随即从直肠内先挤出一部分大便弃去,然后才挤出一部分大便盛于洁净的塑料袋内。将两只猪的大便并在一起,并且冷冻贮藏。作为检验材料。  相似文献   

5.
某猪场有种猪5群,其中种母猪4群60头,种公猪1群13头,每年春秋两季产仔,1984年8月,留作育肥猪的200头(甲群100头,乙群100头)中,发生传染性疾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痢疾。 (一)流行病学 该场于1984年8月26日位于双列式猪舍的甲群育肥猪(体重大约75公斤)连续发病4头;于同年9月9日该群猪全部迁入清洁的单列式猪舍,7天内又发病5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弄清猪传染性水泡病的同群猪和发病后不同时期的病猪肉尸的带毒情况,以便为预防和扑灭本病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一、步骤与方法 (一)材料来源:1972年10月6~8日在长沙肉类联合加工厂生猪仓库的发病猪群中分别采取下列各组材料。 (二)分组和取样:根据猪水泡病发病的病程,采取五个不同时间的病料,共分五个组:即(1)水泡期组(进库5天的发病猪);(2)水泡破裂期组(进库10天的发病猪);(3)  相似文献   

7.
一、长深系毒株的选择过程 (一)种毒来源:这个毒株是从湖南长沙起运的猪只,抵达广东深圳后从发病猪中采集的水泡皮,由广东省农业局诊断室定型为猪水泡病病毒,是长沙来的猪,深圳采的毒,因此我们简称之为“长深”系毒株。 (二)种毒适应的鼠龄:将水泡皮作1:10稀释,加抗菌素处理后,分别接种1~3天龄,5天龄和8天龄乳鼠各一窝(每只颈背皮下注射0.1毫升),1~3天龄及5天龄两窝乳鼠  相似文献   

8.
1986年元月10日~2月19日,我省某种猪场爆发疫病,有1/3的猪只发病,死亡43头。现将对本病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经过及临床表现 该种猪场有猪357头(种猪67头,哺乳仔猪202头,肥育猪88头),于1985年10月20日接种了猪瘟疫苗、猪肺疫,猪丹毒菌苗,同年12月中旬对断乳以上的猪只全部又进行了一次猪瘟疫苗接种。1986年元月10日,1头产后3日的母猪出现咳嗽症状。此后,进入产仔舍的临产母猪和哺乳母猪亦发生咳嗽。有3头产仔母猪还伴有喘气症  相似文献   

9.
猪的高热病——附红小体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2年8~9月,在我县高热病猪中发现了猪的附红小体。为了证实和了解附红小体对猪的致病情况和流行,我们分别做了调查和兔体感染试验及回猪感染试验,现将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自1983年8月15日至9月底先后在本县北湖、西托、南岗大队发生57头病猪,其中仔猪34头全部死亡,致死率100%;成猪12头死亡9头,致死率75%;母猪11头,死亡4头,致死率36.3%。57头病猪中检出附红小体病48头,死亡46头,致死率为95%。  相似文献   

10.
猪的铜中毒     
1980年4月份驻军某部所养的猪在防疫后全部发生铜中毒,现将其病状、剖检变化以及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饲养管理情况 该部共养猪20头,全为巴克夏杂交品种,其中150斤左右的8头,80余斤的12头。共分三圈喂养。饲料主要是大米糠、豆腐渣、酱渣和饲料添加剂。每50公斤饲料中所含添加剂:硫酸铜25克、硫酸锌10克、硫酸亚铁12克、酵母片100片、土霉素片10克、食盐1.5市斤。添加剂与饲料搅拌均匀发酵24小时饲喂,三天发酵一次,一次够喂三天。150斤猪1月8日开始饲喂,80斤猪28日开始饲喂,4月8日和9日全部发病。该圈猪没喂食堂泔水和青菜。同排猪圈另外两个单位的同品种猪未喂添加剂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11.
关于温和性猪瘟的病性特点与病毒抗原性问题,已通过1、2报阐明。 为了证实从叙永分离的温和性猪瘟病毒之毒力与致病力特性,我们在四川和西藏继续进行了进一步研究,从叙永县城郊、两河、水尾、大坝四个区所获得的六头临床病例中,筛选出3、5、6号三株病毒,连续通过本动物多次继代,在适当时期如第3、6、9代时进行大批人工感染发病试验,以测定其最小发病量(MID)和最小致死量(MLD),从而探明其毒力是否稳定,致病特性有无变化。本次实验共先后接种健康猪七批74头(传代猪不包括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弄清猪传染性水泡病同群猪和潜伏期猪肌肉、内脏带毒的情况,为生猪饲养、收购、运输、屠宰、加工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措施制止蔓延,特进行如下试验。 一、试验的方法和步骤 (一)确证感染材料的致病性:以1972年6月21日由青岛肉联厂采集的传染性水泡病病猪水泡皮,研磨成1:5生理盐水混悬液,每毫升加青霉素、链霉素各1000单位,接种乳鼠,剂量0.1毫升;待乳鼠发病死亡后,将此鼠体研磨成1:5生理盐水混悬液,每毫升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猪传染性水泡病的自然感染与人工发病的潜伏期,给今后诊断与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作了一些初步观察与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自然感染潜伏期的观察 (一)试验方法:本试验在肉联厂进行。其方法是选自非疫区——江口、石阡、开阳、黔西等县调入该厂的健康肥猪126头,先后分成七批进行观察试验。其中84头分五批与本病病猪同圈饲养,另42头分两批关进被病猪严重污染的待宰车间饲养。每日上、下午逐头进行临床观察,待试验猪全部发病。如未全部发病者则继续观察至11天为止。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 深圳某食品公司下属有13个养猪场,采购外地的加工混合饲料(不加防霉剂),统一发送到各猪场使用。1988年9月13日至15日,先后给6个猪场发送上述饲料,饲喂后从9月17日起,有大批猪只减食,个别发生呕吐和流产,发病率为63.8%(2751/4313),致死率为14%(389/2751),其中流产55胎。最先发病死亡的为纯种外血缘猪,而且外血缘越高、越健壮的猪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但哺乳仔猪无一发病。未投喂该批饲料的其余7个猪场的猪只没有发病。病情的轻重、发病率的高低与投喂该批饲料的时间长短、多少成正相关。在停喂该批饲料后,未见新病例出现。肉鸭偷食该批饲料后3~4天死亡。经查,该批饲料中25%的麦麸已变质成块状,有腐霉味。  相似文献   

15.
笔者研制了复方吡喹酮注射液,并就其驱虫效果与吡喹酮和丙硫咪唑做了对比试验,证明吡喹酮注射液可全部杀死成熟的和幼稚型的猪囊虫。 (一)试验材料 1.猪:共34头,为同一品种,体重平均20kg左右,经预防注射,分圈由专人喂养,观察2~3周确认为健康猪。 2.病原(猪肉绦虫卵)应用槟榔南瓜子方  相似文献   

16.
自1974年,用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强毒菌株人工感染传二花脸168号猪发病,从该病猪肺中分离到猪肺炎霉形体168号菌株。与国际参考菌株J株高兔兔血清作微粒凝集试验、生长抑制试验和代谢抑制试验都证实为猪肺炎霉形体。经14年连续继代300多代次,作数十次回归健康猪测试毒力。约在300代后对健猪的毒力已明显下降。试作免疫注射测其安全性和免疫力。结果:304代对杂交2代猪巳趋安全,340代对杂交1代猪也趋安全。经强毒攻击免疫平均保护率(攻毒后透视无阴影,无症状)为84.04%,60天康复率为95.35%。但对纯繁二花脸猪尚不安全。曾以健康杂交猪与340代免疫猪混圈饲养60天,经X线透视未见肺脏病变。间接血球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为阴性。屠宰后采集肺脏接种培养无猪肺炎霉形体出现。免疫接种弱毒菌苗猪的生长、增重与健猪比较,无明显差异。免疫期已测到6个月。现已在野外病猪场作少量试用。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某猪场饲养母猪 60 0头 ,1999年 8月份初产母猪所产仔猪 3日龄开始发病 ,病猪以发热、尖叫、抽搐为主要特征 ,7日龄时有的整窝死亡。经确诊为伪狂犬病 (PR)和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 (PRRS)病毒混合感染。1 发病情况该场建于 1997年 8月 ,同年 9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近 40 0头。 1998年 1月配种 ,生产正常。 1999年2月又从深圳某种猪场引进种公猪及后备母猪 2 0 0余头 ,1999年 4月配种。配种前 3 0d左右按免疫程序分别注射了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链球菌病、猪细小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和PR等疫苗 ,其中PR…  相似文献   

18.
猪的水中毒     
1981年4、5月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三○团两个养猪点,因停电缺水(井水)5~6小时后,给猪改饮涝坝水(河水),先后5次发生中毒症状,共259头次,死亡158头,致死率达61%。为了查清发病原因,于5月6日及20日两次进行人工复制猪病,逐一排除其他可能的致病因素,最后定名为猪水中毒,现将诊断、人工复制病猪试验、防治情况等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8月18日,县农机 局职工雷某从广东省梅州市某 镇一鸡场购回已接种了马立克 病疫苗的出壳乌骨雏鸡500只饲养。当雏鸡41日龄时突然爆发法氏囊病,发病率高达87.2%(436/500),死亡197只,死亡率为39.4%(197/500),致死率为45.18%(197/436)。 (一)发病情况 场主一直给乌雏鸡饲喂郴州市饲料厂生产的311小鸡全价颗粒料,日喂3餐,饮水不限,采用水泥地面垫刨木花平面放养,自然通风,常规管理。7日龄时,滴鼻接种鸡新城疫Ⅱ系苗,雏鸡生长发育正常,至41日龄平均体重达200g以上。1992年9月28日下午突然爆发疫病,有42只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新生仔猪在吮吸母猪初乳之前、后,给予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待60日龄后测定其抗猪瘟中和抗体效价,以观察母源抗体对仔猪免疫的干扰。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猪:选自本省渭源县莲峰乡农户饲养的健康杂种母猪7头于分娩前一个月免疫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每猪1头份量)。然后,将其所产仔猪共65头供试验用。随机分为7个组, (1)哺乳前免疫组(简称A组):给刚出生的仔猪颈部肌肉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