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法的溯及力是刑法的时间效力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刑法的溯及力,即刑法对其施行前的犯罪有无适用的效力。如果规定有效力,既有溯及力。如果规定无效力,即无溯及力。采用罪刑法定为原则的刑法,认为刑法以不溯既往为原则。如果刑法能溯及既往,就是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可分以下四个时期来看。一、《刑法》颁布实施之前,特别是解放初期的刑事立法,均规定刑法有溯及力,严格批判刑法无溯及既往的原则。《惩治反革命条例》第18条规定:“本条例施行前的反革命罪犯,亦适用条例之规定。”以便人民能  相似文献   

2.
陈荣飞  肖敏 《法治研究》2012,(5):104-111
刑法修正案(八)是我国新刑法颁行以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新法生效、旧法废止给司法实践带来的首要问题是新法的溯及力问题。最高院2011年4月25日发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但区区8条解释难以满足司法实践的迫切需求。本文立足于我国《刑法》第12条所确立的基本时效原则,辨析修正案(八)每一条文的溯及力,兼评最高院所发布的《解释》。  相似文献   

3.
黄祥青 《人民司法》2012,(17):23-27
自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施行以来,最高人民法院针对刑法总则修改内容的时间效力问题发布司法解释,及时明确了相关溯及力原则与适用规范。在司法实务中,围绕具体犯罪的溯及力问题仍然存在一些适用争议,有待厘清。笔者结合前几次刑法修正案的有关修订内容予以研究。一、如何界定新罪行根据罪刑法定原则及刑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刑法  相似文献   

4.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1997年刑法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正。为正确适用刑法修正案(八),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4月20日经审判委员会第1519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于2011年4月  相似文献   

5.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2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若干解释》)第26条、〔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第1条第1款〔2〕的规定,行政诉讼被告的举证责任的范围可以归  相似文献   

6.
对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罚适用原则,从刑法典层面而言,无论是1979年的《刑法》,还是现行的《刑法》,只有一个条文四款的规定(1997年《刑法》第17条;1979年《刑法》第14条,条文内容一致),再无其他规定。就司法解释层面而言,虽然1995年9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1995年解释”),但其中的诸多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具体操作性,其诞生不久,又由于立法机关对刑法进行了修正,加之个别表述与现行刑法中的规定冲突,所以,实践中并没有切实地贯彻这一司法解释。一些地方司法机关对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法第267条对抢夺罪作了专门规定,此外,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夺解释》)、《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劫解释》)、《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双抢意  相似文献   

8.
1997年刑法颁布后,刑法追诉时效延长制度做了重大修改,按照刑法"从旧兼从轻"的溯及力原则,新的制度不应具有溯及力。但从刑法第12条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程序问题所遵循的溯及力原则、"有利于被告原则"的正确理解等角度,对发生在1997年刑法颁布前的犯罪行为如果在1997年刑法生效后仍然处于追诉期,则一律采用1997年刑法相关规定处理刑法追诉问题。  相似文献   

9.
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关于惩治贪污罪贿赂罪的补充规定》(下称《补充规定》)公布施行后,对它的溯及力有不同的理解.现将本人学习所得整理成文,以求教于大方. 法律的溯及力(又称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一个新的法律施行后,对施行以前发生的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新的法律就有溯及力,否则,就没有溯及力.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补充规定》,是一个刑事法律,其本身并没有规定是否具有溯及力.但我国《刑法》第八十九条规定:“本法总则适用于其他有刑罚规定的法律、法令,但是,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据此,《补充规定》的溯及力就应当按照《刑法》第九条的规定来确定.《刑法》第九条规定的原则是“从旧兼从轻”.因而,《补充规定》对其施行以前的行为不具有溯及力,但是,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且按照《刑法》的规定应当追诉的行为,如果《补充规定》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应适用《补充规定》.  相似文献   

10.
关于刑法解释的时间效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仁文 《法学杂志》2003,24(1):55-56
刑法解释 ,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是否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在理论界缺乏应有的关注。从实践看 ,实际上是有溯及既往的效力的。先看立法解释 ,虽然立法机关并没有明确规定刑事立法解释能否溯及既往 ,但实际上是可以溯及既往的 ,如全国人大常委会 2 0 0 0年4月 2 9日对刑法第 93条第 2款的解释 ,即将一定条件下的村民委员会等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纳入“国家工作人员”之范畴 ,因而可以成为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和受贿罪的主体 ,该解释没有关于时间效力的规定 ,其结果是实践中可以溯及既往。再看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 2 0 0 1…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八)》于今年2月25日颁布,于5月1日起正式生效。法律实施后,对于今年4月30日之前发生的犯罪,必然会产生新法和旧法如何选择适用的问题,也就是刑法溯及力的问题。依照我国《刑法》第12条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刑法的溯及力,又称刑法溯及既往的效力。它是指一个新的刑法制定并生效施行后,对它生效以前发生的未经审判或者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是否适用,以及行为后裁判前之法律有变更时,是否适用裁判时之法律,如果适用,那么新的刑法就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如果不适用,就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关于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世界各国刑事立法的规定不尽一致。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从旧原则。指新的刑事法律对过去的行为一律没有拥及力,一概适用行为时的刑法。适用这一原则的国家主要有英国及美国数州。(2)从旧兼从轻原则。指新的刑法…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以下简称《解释一》)第17条第2项规定:夫或妻非因日常生活需要对夫妻共同财产做重要处理决定,夫妻双方应当平等协商,取得一致意见。他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不得以不同意或不知道为由对抗善意第三人。2011年8月13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第11条第1  相似文献   

14.
抢劫、抢夺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犯罪。1997年刑法修订后,为了更好地指导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先后发布了《关于审理抢劫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劫解释》)和《关于审理抢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抢夺解释》)。但是,抢劫、抢夺犯罪案件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地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仍然遇到了不少新情况、新问题。为准确、统一适用法律,现对审理抢劫、抢夺犯罪案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提出意见如下:一、关于“入户抢劫”的认定根据《抢劫解释》第一条规定,认定“入户抢劫”时,应当注意以…  相似文献   

15.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与单位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从而实现了单位犯罪的立法化。为了正确理解和适用刑法的这一规定,1999年6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解释》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  相似文献   

16.
业界     
4部司法文件出台确保刑法修正案(八)正确有效实施 为确保刑法修正案(八)的正确实施,2011年4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时间效力问题的解释》;4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7.
责任转质的立法可行性——兼评《物权法》相关条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担保法》时于转质未作规定,2000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的第94条规定了承诺转质,这已不单纯是对《担保法》的解释,而是对《担保法》内容的补充,该规定表明了我国立法上对转质的  相似文献   

18.
对挪用公款案件司法解释的两点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就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关于挪用公款罪在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解释》存在一些疏漏错谬之处,笔者在此谈点个人的浅见。一、关于“携带挪用的公款以贪污论处”的问题《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这一解释违背了刑法的立法精神。1.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实行这一原则需要做…  相似文献   

19.
在办理涉黑案件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主要问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司法解释》)中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律特征进行了规定.200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颁布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以下简称《立法解释》),专门对黑社会性  相似文献   

20.
赌博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无论古今中外都随处可见并且屡禁不止,由赌博引发的社会问题包括违法犯罪层出不穷。为严厉打击这种行为,我国现行《刑法》第303条明确规定了赌博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也于2005年5月1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赌博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赌博解释》),对《刑法》第303条的规定予以细化,并对当前社会中出现的赌博犯罪的新情况做了明确的规定。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又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六),其中第18条对赌博罪进行了修改,但在司法实践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进而影响到对赌博犯罪的打击与惩治。以下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