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同其他邪教组织一样, 美国的人民圣殿教也具有邪教组织的共同特点。它实行教主崇拜, 教主自诩为上帝, 是信徒们的 “父”与“主”, 传播上帝的旨意, 信徒们必须对教主无限敬仰和崇拜; 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和行为控制, 入教必须参加读经和洗脑, 不得擅自与外界接触, 违反教规者要受到严惩, 要求信徒奉献自己的时间、财产和私生活; 制造 “世界末日说”, 要教徒 “脱尘升天”。“集体自杀”是邪教组织人民圣殿教残害人民的集中反映。与此同时, 人民圣殿教又成为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秘密实验的牺牲品。这充分暴露了美国民主、人权的虚伪性。  相似文献   

2.
在印度教有关“梵我合一”的最基本教义中,又包含着自我的内在区分以及自我之战的思想,而这揭示了终极实在的既内在统一又自我分离的“两极相通”的秘密。就此而言,印度教有关战争的思想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奥义,其次才具有其确定的世俗含义,并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过渡。扩大到其他各大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经典,其中的战争用语及其近义词也大都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意蕴,我们不能将其直接理解成真实的人间战争并简单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3.
张宏明 《西亚非洲》2002,8(3):26-31
智慧哲学在非洲哲学中属于传统哲学,即文化哲学的一个分支。非洲传统哲学由人种哲学、宗教哲学和智慧哲学构成,它与政治哲学和专业哲学并列构成非洲哲学的三大流派。非洲传统哲学有“集体层面”和“私人层面”之分,二者处于不同的认识层次。一般而言,前者是同集体性的大众信仰联系在一起的;而后者系诉诸批判性分析的个人思考。智慧哲学属于传统哲学的私人层面,它是与非洲传统社会中某些哲人个人的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4.
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各国农民战争中,宗教也曾以其特有的功能发挥过不同程度的作用。中俄两国农民战争也没有跨越宗教的苑囿,都带有“宗教色彩”。但纵观两国农民战争的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俄农民战争的“宗教色彩”在表现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说中国农民战争的“宗教色彩”犹如“重彩浓墨”的油画,而俄国的则是“轻描淡写”的素描。在中国封建社会十余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中,就有四次农民起义直接把宗教作为反对封建统治的主要思想武器,其余的农民起义也利用某些…  相似文献   

5.
何丹华  刘成富 《西亚非洲》2023,(1):40-61+157-158
巴依法勒教团产生于19世纪末,由谢赫·易卜拉·法勒创立,系塞内加尔穆里德兄弟会的一个重要分支。巴依法勒教团有别于传统的穆里德兄弟会,其宗教行为方式偏离了《古兰经》的规范,该教团门徒一般不行礼拜仪式,崇尚劳作,服从马拉布特,重视内在修为和外在实践。巴依法勒教团的发展经历了从被视为“危险穆斯林”或“假穆斯林”到“好穆斯林”认知的转变,逐渐获得了合法的宗教地位。基于当时历史条件及其宗教组织的基本功能定位,巴依法勒教团的作用复杂多元,具体体现为:充当法国在塞内加尔殖民统治的工具;深度影响塞内加尔的经济生活;促进塞内加尔社会协调稳定;维护塞内加尔传统道德。直到今日,巴依法勒教团倡导的“中正”“平和”的伊斯兰主张仍有助于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在塞内加尔的传播,以维护国家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吉皮乌斯是俄国白银时代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俄国面临社会转型和重要历史变革的背景下,作为俄国知识分子的一员,诗人从传统宗教哲学和西方外来文化中寻求解决俄国现实问题的途径,将自己的文学表现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在一起。其诗歌通过丰富的象征和冷峻的笔调书写了对个体和社会的思考,从而使诗歌中的自由主题呈现出双重性,同时与道德范畴下善恶的道德指向密切相关;而二元对立的善恶问题以及上个世纪之交俄国社会的动荡更是令诗人对自由的思考呈现出矛盾统一的特性。由此,吉皮乌斯诗歌中的自由书写不仅是其“新宗教意识”下基督的自由,更具有道德思考以及现实关切,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探索,还表达了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相似文献   

7.
中日古典文学作品———“三言二拍”和“浮世草子”真实地描绘了中日古代市民世界的生活和内心精神 ,表现了市民的果报论和天命观的宗教意识。果报论与天命观在中日市民阶层的伦理观上起到了扶世助化的主要作用 ,同时 ,也是中日市民阶层面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现象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8.
在国际舆论中,21世纪以来以色列“反恐战”日渐趋向残酷无情,但从以色列自身的视角来看,以色列的“反恐”实践总体上并未脱离以色列国防军“洁净武装”传统信条的“轨道”。以色列“反恐”规范的创制与以色列的“反恐”实践呈现为一种“齐头并进”、相辅相成的态势。“反恐”实践呼唤“反恐”规范的创制,而“反恐”军事伦理诠释和引导“反恐”实践。外延扩大了“恐怖主义”的定义、模糊化平民和战斗人员的区别、重新阐释了“军事必要性”和保护本国战斗人员生命优先于减少连带损伤、另行解释了动用武力的“适度性”等,这些构成了卡希尔和亚德林提出的以色列“反恐”军事伦理的特征。以色列的“反恐”实践及其军事伦理在国际学术界和国际舆论界都引发了激烈的论争,在国际社会仍然以负面态度为主。但以色列国内社会政治的右倾化和宗教化倾向,却为之提供了强大的内在支持。在“民族”与“民主”之间,以色列的民意“天平”出现了向“民族”的明显偏转。秉持宗教锡安主义立场的宗教势力大举渗入以色列国防军,对以色列国防军的“反恐”军事伦理嬗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重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九一一事件之前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有两个高峰期,表现形式为传播激进思想、制造恐怖事件和进行武装袭击。美国打击塔利班使中亚宗教极端势力遭到重创,之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分化、重组成“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中亚伊斯兰运动和“社会”等组织。本文详细阐述了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组织的分化与重组,比较分析了九一一事件前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变化,并认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在向“全球化”、政治化和反西方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是未来中亚国家社会安宁与政局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人口约1.8亿。官方承认的宗教为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当地称兴都教)和佛教五大宗教。据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不包括伊里安查雅和东帝汶),在当时全国1.47亿人口中,伊斯兰教徒占88%,基督教徒占5.3%,天主教徒占2.5%,印度教徒占2.5%,信佛教及其他宗教的则占1.7%。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五大宗教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1.
哈马斯     
“哈马斯”(Hamas,Harakat al—muqawama alislamiyya的缩写)即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伊斯兰抵抗运动”,是1945年埃及的“穆斯林兄弟会”(简称“穆兄会”)在巴建立的第一个分支机构,从事社会及文化活动。创始人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1978年,亚辛向以色列军事当局申请把“穆兄会”登记为一个非盈利性的宗教组织——“穆加马”(伊斯兰协会),并公开从事宗教宣传活动。  相似文献   

12.
布尔加科夫的宗教思想是一个扑朔迷离的难解之谜,“破译”此谜有助于了解他的思想变化和创作内涵。本文从布尔加科夫的家庭、社会、时代环境等方面出发,多角度、多方位地分析了布尔加科夫的宗教思想发生的几次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伊朗因为地缘战略的重要意义,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对抗和争夺的前沿阵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伊朗政治社会发展与变迁大都与这一国际背景密切相关。美、英一手策划和制造的“八一九”政变,对伊朗以后的历史造成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第三世界话语和阿尔及利亚革命、古巴革命等国际因素的促动,特别是1963年对和平学生的残酷镇压以后,伊朗的左翼运动迅速向“左”转,游击战争、武装斗争、暴力革命等思想逐渐在左翼派别,特别是青年学生中占据主流。但是,由于巴列维王朝的政治垄断和高压,各种社会思潮唯有穿上宗教的外衣,才能够生存。这为宗教势力在意识形态和革命中最终居于领导与支配地位,从客观上创造了思想上的便利条件。在伊斯兰革命中,左翼的声音和主张逐渐被宗教声音所淹没和替代,左翼对宗教领袖和伊斯兰革命持同情、理解与支持的态度,因而从另一个侧面对伊斯兰革命的成功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鲁宾1月11日宣称,美国将于今年3月在日内瓦举行的第56届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上提出一项人权反华提案。这是1990年以来,美国第9次搞人权反华提案,此前8次反华提案全都失败。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盟国对美这一决定反应谨慎,且与美态度有一定距离。预计美国这次提案也不会获得通过,很可能在我提出程序性动议阶段就被打掉。一、美将“法轮功”作为攻击中国“人权”问题的“焦点”美国政府对邪教组织实行双重标准,对日本、法国等盟国打击邪教组织只字未提,而对我依法取缔邪教组织“法轮功”却横加指责。去年11月初,美代表在…  相似文献   

15.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东南亚地区拥有2.1亿穆斯林,是世界上除阿拉伯世界以外的穆斯林人口占最多的地区之一。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据统计有1.6亿穆斯林。菲律宾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多,有500万人。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9%,大约有一千四百万左右。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都有宗教极端主义组织。印度尼西亚的主要伊斯兰教组织有14个,其中“泛伊斯兰国家”、“阿拉苏纳圣战军”、“自由亚齐独立运动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和“维护伊斯兰战士组织”是主要的极端主义组织。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宗教和谐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是一个移民社会,不同的种族带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宗教和价值观念纷至沓来,组合成一个多种族大家庭,一个罕见的多元社会,一个五彩缤纷的宗教的大观园,新加坡汇集了世界上形形形色色的宗教,从三大宗教到一些几乎绝迹了的小宗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踪迹。除拥有佛教、道教、回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耆那教、锡克教等各大教派外,新加坡还拥有最古老的犹太教、拜火教,也拥有最年轻的天理教、答亥教以及华族所新创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和“儒、道、释、耶、回”五教合一的宗教。众多的宗教,造就了新加坡人宗教信仰多元化。据新…  相似文献   

18.
幽默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主题,千百年来产生了众多的理论。所有的理论溯其根源不外乎出自“优越论”、“释放论”和“乖讹论”,其中“乖讹论”被人们普遍接受。“乖讹论”认为幽默的实质是“不和谐”。然而,“不和谐”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并且幽默也有各种具体的形式,比如,幽默音乐、幽默画、幽默动作以及言语幽默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东突”伊斯兰主义势力打着“伊斯兰宗教”的旗帜,活跃于中国西部边疆地区。这股宗教极端主义势力能够从最初的雏形到今日的所谓“实力壮大”,无疑是由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多种因素所致。但是,偏执的宗教激情,以及宗教信仰的蜕变和异化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是南亚宗教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的重要时期。 2 0世纪初到 2 0世纪 70年代 ,南亚主要的宗教 ,比如印度教、伊斯兰教、锡克教、佛教、拜火教开始移植到美国并在美国社会中扎根。这些宗教在美国建立了自己的寺庙或者清真寺。而且为了适应美国社会 ,移植到美国社会的南亚宗教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南亚各宗教信徒来源和南亚各宗教在美国传播具有国际性和复杂性。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种族、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信徒组成新的宗教共同体。一起参加礼拜的有从南亚、非洲、中东、中亚等地来的穆斯林 ;参加佛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