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部作品里,老人桑提亚哥说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命运抗争的英雄事迹和从其崇高的精神体现了人类永恒追求的人生理念,老人桑提亚哥虽然连续遭受到失败,但是他没有被打败。  相似文献   

2.
刘欣 《青年论坛》2006,(3):145-147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展现了桑提亚哥的硬汉子的生存方式,在看似普通而平凡的故事背后隐藏巨大的艺术张力,蕴藏着深刻而浓郁的哲学意蕴,体现了跨越时空的具有了永恒价值和意义的人类的积极追求和行动的意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扎实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快文明生态村创建步伐,河北省馆陶县着力建设农村“文化大院”,努力提高农民精神文化素养,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促使民风民俗向健康、文明方向发展。在“文化大院”的建设上,该县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统筹文化资源配置,整合各种文化形式于一体,建设独具特色的农村“大院文化”。同时,以“文化大院”为平台,广泛开展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礼仪教育、党员电化教育、科技知识讲座、  相似文献   

4.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广安市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要求,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人手.在100个重点村开展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主题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着力培养农民的优良品质和文明习惯.塑造文明乡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造整洁村容: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贵州省省委、省政府在遵义市召开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座谈会后,六盘水市围绕“情系农民、富裕农家、美化农村”创建活动主题,以建农村文明中心、建文明示范村活动室、建“农民文化家园”,抓教育、抓活动、抓典型的“三建三抓”为抓手,加强阵地建设,提高农民素质,丰富农村文化,改善农村面貌,促进乡风文明。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河南省郑州市日前启动了以“五进三争”(道德规范进农家、政策法纪进农家、科技知识进农家、卫生健康进农家、文化活动进农家,争做新型农民、争当文明农户、争创文明村镇)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新风进农家”活动,号召全市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2,(2):29-30
近年来,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以“乡村文明行动”为总抓手,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实施农村垃圾治理市场化、文化惠农工程普及化、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经常化、农村社会矛盾化解多元化等“四化”行动,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9.
农民运动是20世纪中国社会和政治革命的主题。从米格代尔“超文化的行为选择理论”切入,分析农民的保守性与革命性、农民革命的条件、组织以及农民在革命中的政治参与等毛泽东革命理论的几个主要问题予以反思和剖析,既是对农民运动与中国革命这一理论命题有益的学术探索,也对分析当前中国现实农民问题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以文明公民学校为阵地,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营造文明乡风,关键在教育。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沾益县把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思想道德和健康素质作为落实乡风文明的主要内容来抓,依托支部党校、农民技校和党员活动中心,通过开办“三位一体”的文明公民学校这一主阵地,抓好群众的素质提升。  相似文献   

11.
文化的本质和核心只能是宗教、信仰等核心价值观。在一个文明中,核心价值观是各种“文化”的总开关和制高点,它渗透到了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习俗文化、物质文化等方方面面。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但不是每个民族的文化都可以被称为“义明”,只有产生了属于自己的达到宗教、信仰高度的核心价值观,才配称为“文明”。中华文明或日华夏文明是与两方基督教文明同样高度的文明。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核心,河洛文化的本质是信仰、是核心价值观,河洛义化是具有高度超越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12.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其实质是繁荣城乡文化,核心是培育新型农民,关键是塑造具有农民特征、时代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农村新风尚。联系当前农村建设实际,关键要在“繁荣农村文化、激发农民热情、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方式和强化农民政治素质”5个方面下功夫,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支撑,繁荣农村群众文化作为乡风文明的最直观内容,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靠先进文化来哺育和支撑,没有繁荣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当前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内…  相似文献   

13.
周振丰 《群众》2009,(12):38-39
华西,这个闪光响亮的名字,总让人们连带想起其“天下第一村”的美誉。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如今的华西村已然是一个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于一身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个名副其实的文明、富裕、和谐的农民的“人间天堂”。华西村之所以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除了其特别强调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郁 《人民政坛》2007,(2):10-11
“新农村建设不能片面地理解为新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有其全面、深刻的内涵。在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加大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培养农民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和新文明观念……”2007年1月26日,龙岩市新罗区人大常委会副调研员张秋蕙代表在审议发言时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是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贝叶文化的社会经济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娅 《思想战线》2006,32(3):36-44
贝叶文化是我国傣族地区的一种“活着的”文化形态,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会人文价值,而且蕴含着巨大的“文化经济”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6.
路遥 4 3年短暂的生命历程 ,本身就是生命的悲剧 ,也许有某种关联 ,这种悲剧意识已深深浸透了他对黄土高原上中国农民的关注。在路遥的小说世界里 ,乡土乡情中的农本文化、苍凉浓厚的悲剧氛围以及作家再现生活的史诗品格为我们探究路遥伟大的现实主义精神、农本文化理想和悲剧的艺术价值、审美取向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邹赞 《理论月刊》2012,(1):65-69
作为西方思想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文明”传统在德国和英国有着各自的发展脉络.由于社会历史情境的显著差异,德国形成了与英法式民族主义判然而别的文化民族主义;新兴知识阶层和文化精英从德国历史记忆与民间文化中采撷华英,力图挖掘和建构起德国文化的民族性,这一思想的历程既关联着对启蒙运动的继承与反思,也开启了一种富有批判意识和建构力量的“文化——文明”传统.英国的“文化——文明”传统是在批判功利主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反个人主义和经验主义色彩,开启了影响深远的英国文化主义思想传统.哈曼和柯勒律治的个案分析,则说明了“文化——文明”传统两条脉络间的关联互动.  相似文献   

18.
苏红 《求索》2007,(3):59-60
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是农村公共事业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加强新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对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维护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齐安瑾 《前沿》2013,(15):188-190
在当代的路遥研究中,很少有人梳理并总结路遥的创作观,这无疑淡化了路遥作品的思想性特征.《平凡的世界》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对自身文学创作的理论总结,从中可以发现路遥的创作观是以“现实主义精神”为核心,以生活观、乡土观、劳动观及个性与理想论为表现,这一创作观对当代文学创作及文艺评论都有着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乡村文化生活贫乏,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这已成为制约河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如何加大农村、农民的智力投资,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其走上科学致富之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不仅对于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农”、“科教兴豫”战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也是我省建设“经济强省”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