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文斌 《求索》2008,(5):158-159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不断发生,面对这一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高校应该构建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生命观为理念指导的高校生命教育系统工程,这样能帮助大学生群体关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个体生命价值,追求自身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健康的、科学的人生观。面对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人生观教育应该着重于加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内容,着力于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努力提升自身生命的内涵和价值。加强大学生人生观教育,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树立“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新型学生观;其次,要改进人生观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使人生观教育充满时代内容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透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导大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学会尊重、敬畏生命,正视死亡是高校生命教育的本质和理性追求。当前,大学生对生命的轻视或对死亡的极端恐惧彰显了生命教育的缺失。现代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必须反思自己,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担,并作出理论和实践上的解读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赢  李华忠 《前沿》2014,(3):43-4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享受日益增长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迷失于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寻中,很多大学生生命意识淡薄。本文深入了解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力求社会、高校、家庭合力,以生死观为基点,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让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现象趋多,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阶段我国高校德育体系中生命关怀教育的严重缺失。高校德育面临价值取向偏离、内容口号化等困境,亟待将生命关怀充分融入到高校德育中。生命关怀乃高校德育之本质要求,重构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体系,既要建构以生命关怀为主体的现代德育制度,又要构建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实践方式,此外还要营造以生命关怀为基本价值取向的高校德育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轻生现象正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需要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途径和方法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借鉴台湾学校生命教育,对加强大陆高校的生命教育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教育体制下,由于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意外殒命、自杀或杀人的事件频频发生,大学生生命安全意识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在高校生命教育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提出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轻视生命、伤害生命及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生命教育则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本文在阐释生命教育内涵、分析生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强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有利于适应新时代廉政建设新要求,深化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表率作用。针对当前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高校应当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时代价值,创新发展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模式,积极构建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机制,充分彰显大学生党员廉洁教育的内在张力和外在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政府的责任: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拷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命教育在国外发展已相对成熟,但在我国大学生却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体验生命,提高大学生对生命价值以及人生目标的理性认识,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政府应积极倡导生命教育理念,在行政与制度上确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合法性,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和课程,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启动立体化生命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1.
当前,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性和精神生活的复杂性正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也显得越来越突出。生命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拓展和延伸,成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基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实性及其基本内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教育可从"人本化发展"、"加强实效性"和"个人精神成长"这三个方面着眼。  相似文献   

12.
贾琦艳 《传承》2010,(24):136-137
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近年来逐渐受到重视,这与一些让人惋惜的"生命事件"有关。从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入手,明确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体验的现实需要,以及大学生幸福感的现实意义及来源,以此来探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期在生命教育方面能为广大高校教育者提供一些拙见,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建立幸福感和积极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贯穿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过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与素质教育、生活教育和人格教育密不可分,又辩证统一。高校可通过加强劳动教育,锻造大学生的劳动品质、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善大学生的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14.
儒学文化温良敦厚、敬畏生命,崇尚生生大德,亲人而爱物,关爱一切生灵,形成了鲜明的悲天悯人、民胞物与的敬畏生命伦理关怀。这种关怀体现了先哲们的生命智慧,同时赋予了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浓郁的终极关怀价值,因此,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要与儒学敬畏生命思想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力量的扩张和生命神圣理念的张扬能够有机融合,真正实现现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伦理回归。  相似文献   

15.
苏元元 《前沿》2014,(15):186-187
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的综述分析,探讨生命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之间的内在联系,从量化分析和质性研究的角度剖析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生命教育的合理有效性,进而设计与实施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大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认识生命特征,提升生命价值,促进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追溯和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 《青年探索》2008,(1):83-85,96
通过对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状况的追溯,描述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现状,凸显了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紧迫性。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缺乏系统、规范的生命教育。笔者认为,在大学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让生命教育走进大学课堂,让生命教育占有一定重要的地位,已刻不容缓。对此,笔者作了一些前瞻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侯续香  李逢春 《传承》2013,(11):128-129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命教育的法理之维。法理精神植根于生命存在的天地意义基础之上,成就于社会整合过程之中,并最终表达着个体生命超越有限、实现自由的价值理想,构成生命存在过程中的重要维度,并以其鲜明的存在论品格引导着生命存在超越有限、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8.
在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注意生命教育的法理之维。法理精神植根于生命存在的天地意义基础之上,成就于社会整合过程之中,并最终表达着个体生命超越有限、实现自由的价值理想,构成生命存在过程中的重要维度,并以其鲜明的存在论品格引导着生命存在超越有限、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9.
张挺 《前沿》2014,(11):142-143
高校档案记载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与实践发展过程,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新时期,加强高校档案建设,不仅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载体,更是对教育理念与工作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10所高校的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描述了目前大学生的生死观状况,并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