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要着力培养大学生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存储与利用能力、信息创造能力等内容 ,提出了要培养大学生信息能力必须促进高等教育的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2.
马桂芬  陈国华  刘馥萍 《传承》2010,(33):124-125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大学生个体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一般做法,并根据创造力理论的启示,提出几点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3.
萧莉 《理论月刊》2000,(7):51-53
当前教育界及社会各界都在广泛讨论有关“创造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其注意力的焦点大都集中在创新思维及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创造的前提,即创造个性的培养问题,专题性的论述较少。本文就创造个性对人才创新的意义、创造个性的特点及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个性等发表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推行素质教育 ,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创新型高素质高级专业人才。本文就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和创造能力培养的意义、内容、措施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6.
乔惠芳  杨艳萍 《传承》2010,(12):86-87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7.
王顺茗 《人民论坛》2010,(10):140-141
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培养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志愿服务,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个体职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础。政府、社会、高校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推进志愿服务良性发展,为大学生提升职业素质创造更多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课题之一。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教育 ,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注重创新人格 ,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新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也是我们面向21世纪提高大学生培养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在大学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实现这一任务的根本措施。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及大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创新能力是指怀疑、批判和调查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不断提供新思想、新观点、新技能和新…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学生创造能力不强、创新素质不高是制约他们成才成功的致命因素,也映照出了我国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缺陷。高校进行创新教育的侧重点应在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具有创新性素质的教师队伍、创新性的课程体系以及创造性的第二课堂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刘颖 《传承》2009,(6):66-67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2.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13.
杨丽英  郁有凯 《人民论坛》2014,(11):114-116
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其态度、意见和情绪既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又受到自身网络素养的影响.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反映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影响网络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体现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起始阶段、扩散阶段和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是为社会培养新型人才的主要阵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目前高等学校尤其是地方性高等院校办学的首要任务。要真正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关键在于教育者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将学生视为发展的中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作为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其态度、意见和情绪既影响着网络舆情的走向,又受到自身网络素养的影响。认识和处理网络舆情反映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认知能力、网络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网络信息的创造能力,并影响网络素养的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影响网络舆情的走向,体现在网络舆情的酝酿阶段、起始阶段、扩散阶段和整合阶段。  相似文献   

16.
关于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具备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常重要.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意义以及制约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状,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当前高等教育的弊端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缺乏和创新内在毅力的不足等问题。为此,我们应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型科学意识,同时注重创新型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失业的社会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本,应是现代化建设中的精英,而在人力资本还很稀缺的我国,大学生失业已成为现实并不断加剧。大学生失业会造成教育深化并与之恶性循环,提高教育的社会成本,激化教育收益、分配的不平等社会问题。解决大学生失业问题应从政府、高校、大学生三方着手:政府加快经济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高校改革教学培养的手段,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大学生自身也应正确定位。  相似文献   

19.
唐艳军 《传承》2010,(24):132-133
大学生就业是政府与高校关注的焦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政府应切实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参与大学生发展权的拓展与维护。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是拓展与维护其发展权的基础,同时,拓展与维护大学生的发展权也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政府和高校应积极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造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和制约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是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能等方面全面发展,体现大学生应有的价值的必然选择,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