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女大学生群体适应能力相对男生差,社会价值认同存在性别偏见,教育期待不同等原因,影响了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全方位、多渠道做好培养女大学生创造力的工作,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提高其心理承受力;通过多种渠道,激发女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机;营造人格平等的校园文化,塑造女大学生的创造人格.  相似文献   

2.
乔惠芳  杨艳萍 《传承》2010,(12):86-87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女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它的改变和负面效应的消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女大学生自身的转变是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女大学生要努力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提高自身创造能力和创造水平.  相似文献   

4.
女大学生就业难:内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莉 《青年探索》2004,40(1):42-45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由多方面原因所致。在女大学生的内在原因方面,主要是其自身在生理、就业能力和就业人格上与男生存在一定差距。为此,高校教育应从提高女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择业能力,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和完善就业人格特征四方面着手,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5.
论青年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当前我国启动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可以说是教育,要通过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格因素和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创造过程中最重要的机制。当前对大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培养其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创造性思维;另一个就是非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所谓创造性人格是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首先提出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个体内在的创造能力与创造动力构成…  相似文献   

6.
马桂芬  陈国华  刘馥萍 《传承》2010,(33):124-125
影响创造力的因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大学生个体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一般做法,并根据创造力理论的启示,提出几点基于人际交往能力的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7.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我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课题之一。如何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教育 ,研究实施创新教育的方式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注重创新人格 ,营造创新环境和氛围 ,改革教学方法和加强实践环节四个方面阐述了大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论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彩珑  杜和平 《前沿》2006,(11):92-94
大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创业精神、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格。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存在的人格缺陷,深入探讨大学生应该培养的现代人格,进一步提出了大学生现代人格的培养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学生的不良行为和不健全人格直接对当代的高等教育模式提出了质疑,对当代高等教育模式进行改革,探讨如何培养新一代大学生健康的人格就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结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大学生人格表现的实际状况,健全大学生的法律人格理应成为当前研究培养大学生完整人格的一个重点,是它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学生长期的熏陶,而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是大学生创新素质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和气候.本文拟从大学生班级民主管理的角度谈如何营造平等民主的育人氛围,以此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格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制,是创新活动成功的关键。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新一代大学生心理障碍和陈旧的德育观念等因素,不利于大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要塑造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改革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科技活动和实践性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的本质问题是当今科学的一个未解之谜,创造教育还不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只是人们的一种认识理念;具有社会价值的创造力并非教育开发潜能的结果,而是个人自由意识发展的突现;终身教育有助于全体国民知识素养的提高,但无助于真正的创造者,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是创造教育应有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陶慧芬  聂文智 《理论月刊》2004,(10):140-142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力的深层次心理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对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功能,就要转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创新素质并营造有利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4.
创造力除了本身的智能、动机、人格等内在条件之外,尚需有利的环境与之相互作用才得以发挥。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培养人才的组织机构.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有序地教育.其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具有创造力的人。因此。规章制度的建立应以学生的发展马首是瞻。在有序管理的包裹之下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潜在创造的火花。  相似文献   

15.
个性或称为人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个性不仅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人的社会适应性和潜能开发。因此,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卡氏十六种个性特征量表,对部分独生女女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合个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独生女女大学生的聪慧性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 (2)独生女女大学生的稳定性显著低于其他大学生。 (3)独生女女大学生的乐群性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 (4)独生女女大学生的世故性显著低于其他大学生。针对以上特征,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个性或称为人格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最显著的差别。个性不仅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影响人的社会适应性和潜能开发。因此,大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采用卡氏十六种个性特征量表,对部分独生女女大学生进行了测查,结合个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独生女女大学生的聪慧性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2)独生女女大学生的稳定性显著低于其他大学生。(3)独生女女大学生的乐群性显著高于其他大学生。(4)独生女女大学生的世故性显著低于其他大学生。针对以上特征,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7.
阙敏 《青年论坛》2002,(4):43-45
塑造女大学生健康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可以从女性的主体自主意识、道德面貌、心理健康和人文修养等状况入手 ,并结合女性学教育和研究。将以上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融合和渗透 ,形成旨在塑造女性的健康人格的独立学科 ,以塑造女大学生健康人格为目的 ,从而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相协调。女大学生的健康人格是女性全面发展的核心灵魂 ,它的发展程度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进程 ,也影响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全社会应当关注和关心 ,高等学院的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8.
正确理解人格和理想人格是思考大学生理想人格构建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当代理想人格的合理性在于满足人的个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同时,符合社会历史条件;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在日常生活中集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和家庭教育于一体的系统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9.
娜日斯  王志宏 《前沿》2006,2(2):73-76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创造力的开启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把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与思维方式的转变在教育过程中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大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掌握批判的武器,确立唯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创造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发掘每个学生多方面的天赋和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品质;二是创造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意识、创造毅力和献身精神的教育,创造力的培养以及教会学生学习等;三是实施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上思维课、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和发现培养创造型教师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