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内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述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目前切实改善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的现实着力点,也是近年来理论研究的热点。本文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与特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围与实现机制、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问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质量与绩效评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等目前学术界研究焦点问题进行文献的梳理,旨在分析该专题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研究空间,激发研究潜力,把握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代公平正义理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它具有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等重要意义,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学者一方面从理论角度,提出公平正义理论和其它公共服务理论;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国内学者则主要围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评价标准、现状评估及非均等化的原因分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进行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3.
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共财政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十一五"期间,江苏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因此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对于江苏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基本理论切入,分析公共财政与公共服务均等化之间的密切关系,然后从财政视角研究了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对策。  相似文献   

4.
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体系对于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概念具备理论与政策工具属性,为均等化评价研究提供了过程监测的新视角,并有力回应了现有相关研究存在的评价范围模糊、视角混乱等论争。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核心概念的基础上,以罗尔斯正义三要素论为基础,分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价值诉求与政策目标等评价要素的内在关联与耦合,由此构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三重评价维度,即政策环境公平、供给水平发展和人民群众满意,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实,科学地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以及范围,对青海省的一地一市六个民族自治州的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和基本社会保障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出当前青海省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状况和程度,并借鉴公共服务理论和实践经验,为青海省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可行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欠发达地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面临国家层面的制度困境,还遭遇地方层面的制度障碍.从国家宏观层面来看,基本公共服务职能比重偏低、权责分工模糊、财权事权失衡、立法层次偏低、供给标准缺失,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共性制度困境.而基本公共服务筹资渠道单一、公共资源城市偏向定势、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单一、民众创收增收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欠发达地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制度困境.只有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法制,规范基本公共服务机制,方能顺利推进欠发达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财政支出视角,对1976~2005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状况进行评估,研究了在政府财政收入正常增长的条件下,如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对策问题。主要结论有:明确中央与地方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分工;加快实现向公共财政体系的过渡和转型;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契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信息披露的规范化;重塑对政府及其主要官员的绩效评估制度。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同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总体实现。我们认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要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从理念、体制、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下功夫,寻求一条适合本地区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论文以政府治理为视角.尝试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五W"模式:即从"Who(实施的主体)、Whom(受益的对象)、What(实施的内容)、When(实施的时间)、Where(实施的地点)"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认为政府治理的终极目标--善治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内涵上是一致的.论文在借鉴国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的基础上,认为政府需要转变执政观念,加强社会管理与建设,遵循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确立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地区差异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一个地方,每一个有权利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体都应当能够得到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我国存在着明显的基本公共服务的地区差异:公共服务能力方面的差异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异。导致这种地区公共服务差异的原因有五个方面:地区资源禀赋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国家政策差异导致的经济发展差异;经济区域混同行政区域,中央转移支付调控力度不足;各地方政府行政能力的差异;政策导向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应通过建立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和公共财政体制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法的三个重要理论向度是明晰法理基础、廓清立法模式、厘定法律内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国际、国内的法理基础,目前我国是典型的"块状"立法模式,当前需要"条状"立法,从而构建一种"条块"相结合的法律体系。在内容方面,立法要界定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分工,构建与均等化相匹配的公共财政、标准体系、绩效评估以及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1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重要施政目标,也为学术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对"基本公共服务"以及"均等化"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存在问题,致使相关文件对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论述不够精当。而且,城乡(区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并不能实现正义,在实际操作上也不可能达到均等(大体均等)这样的目标,甚至,反而会加剧不均等。因此,基本公共服务重视的不该是"均等",而是"多样化"。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出现供给不足和分配欠均衡的状况,在中共十六届六中文件和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阐明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分析了实行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因:城乡非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本文还试图运用公共经济学中政府经济职能理论分析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的目标,以及运用制度形态公共产品理论分析探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进程路径。  相似文献   

14.
推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政府在整个系统工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最终取决于政府体制上端的制度安排。为此,我国政府应该从公共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决策机制、公共服务主体体系、公共服务运行过程以及公共服务安排方式等五个维度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基于投入、产出和效果三种视角,选择若干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与指标,对广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方面,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整体呈现缩小态势;在公共服务满意度方面,公众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总体满意度有所提高,不同地市之间的差距变化不大。强化公众需求导向,加大对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薄弱领域的投入和服务,是未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提高政府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由政府的本质特性决定的。从组织特性来看,政府具有公共性,政府职能的本质在于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从科学发展的视角来看,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塑造服务型政府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弥补政府和市场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然而,国内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论述和阐释西方学者言论学说,对于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基础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事实上,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是国家与社会二重化的必然结果,是国家向社会放权的具体方式之一;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为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是马克思公共服务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贫富差距,改变农民最少受惠者地位意义重大。如何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在梳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法治体系,供给主体,需求偏好表达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公共财政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构建和谐社会与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制度安排。当前,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理念层面正式走向实践。所以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引用了国内外专家学者观点,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供给模式、现状与问题、制度保障等方面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4—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的涉及"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的中央一号文件为研究样本,通过扎根理论研究法、运用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内容涉及6个范畴,涵盖15个主题。总体来看政策发展经历两个阶段,划分标准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政策的提供,政策演进逻辑呈现政策实践时长与国家干预程度反比关系的状态,演进阶段主要呈现由采取单一的强制性政策工具的均等化强制策略到以自愿或混合性政策工具为主、强制性政策工具为辅的均等化混合策略的有序过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建立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形成空间正义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效率、根据资金支出效率精准优化财政资金的分配、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差异性供给、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乡村治理机制等方式,推动产业融合、人口融合与文化供给方式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