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案情】2007年8月,宜州市民韦忠华向朋友张兴忠借款20万元,与他人合伙开办冶炼厂,未约定还款期限。2008年4月,冶炼厂倒闭后,张兴忠多次向韦忠华追偿这笔借款,韦忠华均以经济困难为由搪塞。  相似文献   

2.
【案情】2010年5月,债务人杨某向原告谢某借款15万元经营服装生意,被告陈某为杨某提供担保,并在借条上签字。由于杨某经营亏损,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借款,债权人谢某遂向法院起诉担保人陈某及陈某妻子黄某,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要求两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归还借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陈某的妻子黄某对以上借款、担保不知情。  相似文献   

3.
【案情】1998年7月至2000年9月间,何乙先后分7次向何甲借款1.75万元。2003年11月,何乙向何甲出具证明,确认上述事实,并约定借款于2005年10月1日还清。2004年4月,何乙与案外人李某签订合作投资某木材市场的协议。2005年5月,何甲、何乙签订协议,约定何甲用何乙欠其的借款计作2万元,  相似文献   

4.
刘寿明 《台声》2007,(11):93-95
借款合同是指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内容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相似文献   

5.
【案情】2011年1月16日,陈某顺由陈某某及其妻子陈某木担保向南靖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借款人民币30000元,双方签订了联保借款合同,保证人对借款人的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2011年6月18日陈某某溺水身亡。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4,(7):64-64
编辑同志:张某和我是好朋友,因他做生意急需资金,向我借款105万元。我们签订了两份借款协议,其中一笔借款为80万元,另一笔借款为25万元。协议约定的借款期限为30天,  相似文献   

7.
犯罪嫌疑人刘某,男,34岁,农民。1997年2月,刘某向他人借款1万余元购买拖拉机从事个体运输。因营运亏损,借款到期无力归还。刘某准备向乡合作基金会借款还债,但必需抵押担保。在获悉本村黄某家中有银行存折后,同年7月29日刘某趁黄某家中无人之机,盗窃定...  相似文献   

8.
国闯 《人大建设》2005,(3):56-56
我是一位农村青年。2003年11月,我父亲突发急病去世。在清理父亲留下的遗物时,我发现一张借款条,是邻村王某欠我父亲1万元钱.借款到期2004年10月1日.并由我村村民陈某作担保人。借款期限届满后,当我向王某和陈某要钱时,他们不是说钱已还给我父亲,就是说我父亲已去世,我没有权利向他们要钱。请问,债权人死亡,继承人能否代替债权人行使债权?  相似文献   

9.
凌宵  李燕汝 《民主与法制》2013,(16):64-65,32
一位男子通过相亲网恋上离异女后,离异女以孩子交学费为由,向男子借款,双方打下借条并约定“如果成为好朋友或夫妻”借条则作废,将爱情成就与否作为借款要不要归还的条件。谁知,借款后双方关系变淡,男方遂提出要求离异女归还借款,离异女却以关系变淡是因为男方交往不力,且她仍愿意继续交往为由,拒绝归还借款。  相似文献   

10.
豫西连绵的伏牛山中,有许多金矿。为了将这些矿粉点石成金.中国黄金股份有限公司在豫西重镇三门峡市设立了中原黄金冶炼厂。2003年7月上旬,冶炼厂挖出一窝“金耗子”,崔金龙、关和辰等5名犯罪嫌疑人以私自提高金精粉原料品位的手段,使国家损失4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1.
《民主与法制》2014,(30):65-65
编辑同志:贾某以做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向钱某借款150万元,签订借款合同,沙某作为借款合同的保证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签订保证合同。后借款合同被认定无效,贾某负债累累无力偿还而外逃避债,钱某遂要求沙某承担相应保证责任,偿还贾采欠付的全部款项。  相似文献   

12.
《创造》2002,(4)
云星冶炼厂(原滇中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于1994年5月动工,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1997年12月26日试生产,但由于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铜市场低迷,加之缺乏流动资金和管理不到位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迫于1998年5月4日停产,经过三年的阵痛后,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云星冶炼厂于2001年3月28日正式点火投产,在楚雄州委、州政府、云铜(集团)公司及各方面的科学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云星冶炼厂自点火投产以来,全厂的生产经营状况、内部管理体制已逐步走入正轨,成为彝州经济发展舞台中的又一新亮点。——截止2001年12月25日已生产粗…  相似文献   

13.
案情:2008年12月28日,李某因公司年底资金紧张,通过朋友介绍从王某手中借款20万元,王某于当日委托张某将该款存入李某的银行卡。借款当日李某说这笔钱只用1-2个月,双方并没有写借条,也未约定具体的还款日期及利息。过了还款日期,王某向李某索要欠款时,李某还了5万元,其余借款15万元一直未还。王某曾多次打电话催讨,并两次去李某公司索要,李某均以各种理由推托。为此,2010年4月,王某向法院提起了诉讼。  相似文献   

14.
陈军 《辽宁人大》2006,(1):42-42
打着自愿的旗号,实施强权的事实,这种行政作为注定是要受到老百姓反对的。日前有媒体报道,黄山市徽州区区委和区政府办公室联合下发《徽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投资借款暂行办法》,强行向干部职工“借款”。文件规定的借款总数是3000万元,截至2005年8月底,黄山市徽州区以政府文件形式向该区各乡镇、街道、单位的干部职工借款23325万元,涉及人员1898人。很多干部职工对此意见颇大。 依法行政的口号我们已喊了很多年,一切行政行为均应在法治的轨道上展开的重要性也早已灌输到了各级行政职能部门,为什么还屡屡出现这种不可思议的逆法“红头文件”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也是我们编辑这组文章的主旨。  相似文献   

15.
案例:王某与刘某在谈恋爱时,向刘某借款5万元,当时双方对借款利息和归还期限没有明确约定。两人婚后,由于感情恶化,刘某遂向王某索要借款,未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王某欠原告刘某借款5万元至今未还,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该借贷关系行为发生在原、被告结婚前,借款并非用于婚时夫妻财产购置,  相似文献   

16.
在山西省曲沃公里村乡,当人们提起蒙城福利冶炼厂厂长王学亮时,熟悉他的人都说:‘小王有副‘菩萨心肠’,他是里村乡的‘民政厂长’,在他身上,有讲不完的民政故事。”今年35岁的王学亮,1992年办起了全乡第一座福利冶炼厂。经过他4年的苦心经营,冶炼厂由小到大;经济效益可观,王学亮也成为乡里的“知名人士”,存款额上升到六位数字。但此时的王学亮并无半点“大款”气派,不讲排场,不比阔气,而是对全乡民政对象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1994年春节起,他连续3年,每年都拿出1000元,给全乡73户军属每户送上一份慰问品。从建厂至今,共…  相似文献   

17.
新农 《人民政坛》2012,(4):48-48
【案情】2000年1月,村民杜某想购车,但手头没有足够的资金,遂向邻居王某借款。双方商定,借款人民币10万元,借期6个月,并商定了月利率。双方还约定,王某于签约后的第二天即1月12日直接将钱转入杜某的银行账户。  相似文献   

18.
案例:2007年2月。杨某某在一起交通事故中不幸死亡.因其在世时向高某借款6万元,高某于2007年3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杨某某的妻子和父母共同偿还其借款及利息。法院审理后认定:该债务系杨某某与妻子王某的夫妻共同债务,杨某某已经死亡,王某负有对该债务清偿的义务。  相似文献   

19.
2000年6月5日、7月4日、7月18日,中国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以下简称中国银行)与广西捷达实业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捷达公司)分别签订了三份借款合同,约定捷达公司向中国银行借款三笔,金额分别为300万元、270万元、330万元,共计900万元。上述合同签订当日,中国银行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丝绸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丝绸公司)分别签订相对应的三份保证合同,约定丝绸公司为上述三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箱     
《新疆人大》2013,(10):42-42
住房公积金不能挪作他用 乌鲁木齐市的李茹君咨询: 我与柴公司签订了三年劳动合同,由于妻子患病,我曾向公司借款4万元,劳动合同到期后,我尚有7000元借款未还,而我的住房公积金余额与之相当,公司遂提出以该款抵扣。请问公司的这种做法合法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