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喆 《传承》2010,(27):4-5
党和红军到达陕北后,确定了"以发展求巩固"的方针,实施东征,并作出了西征甘宁的战略决策。这是党和红军巩固、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
《前进》2015,(8)
<正>1936年在红军东征时参加革命的山西石楼县青年高富有同志,从抗日战争时期到转战陕北时期,长期在延安毛主席和彭德怀身边工作,曾担任中央机关手枪连连长。解放后,也曾任国务院事务管理局副局长。据高富有同志回忆,毛主席对山西人民怀有深厚的情感。他多次亲自听到毛主席讲过,山西人民对中国革命有三大贡献:一次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打土豪斗地主分田地筹粮筹款,给红军在陕北立足发展以很  相似文献   

3.
刘继兴 《传承》2010,(1):4-5
<正>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多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他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再就是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西吴堡县川口渡过黄河。  相似文献   

4.
张啸 《传承》2013,(9):50-5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长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红军战胜了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主义信念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宝石。  相似文献   

5.
张啸 《传承》2013,(7):50-51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长征的过程中,表现出了无比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带领红军战胜了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的胜利就是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所激发的革命精神的胜利。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及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共产主义信念是这笔财富中闪闪发光的宝石。  相似文献   

6.
熊婧  张强 《传承》2013,(14)
长期以来,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已有不少研究,但从整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角度研究的不多。红军转战陕北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为党和红军的革命信念做了广泛的宣传,为党领导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提供客观条件,积累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战略优势。从这一视角看,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7.
熊婧  张强 《传承》2013,(12):38-39
长期以来,关于红军长征胜利的重要意义已有不少研究,但从整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角度研究的不多。红军转战陕北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发生,为党和红军的革命信念做了广泛的宣传,为党领导群众进行人民战争提供客观条件,积累了解放战争胜利的战略优势。从这一视角看,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长征在我军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战略转移,红军长征落脚点的选择事关红军的前途与命运.党中央审时度势,挥师北指,虽经多次重大改变,但最终把革命大本营放在陕北,是惟一正确的选择.它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对于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于红军的发展壮大,对于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陕北作为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战略依托和决策枢纽的重大作用。但是,中共中央是从何时选择陕北作为大本营的?传统的观点是:1935年9月21日哈达铺会议(一说是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决定到陕北落脚,实际上即决定了把大本营放在陕北。其实,红军落脚点的选择与大本营的选择并非一回事,陕北大本营的战略选定有一个历史过程;该过程到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才告结束。  相似文献   

10.
正当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宣传、践行胡锦涛同志"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5周年和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大事变,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震惊中外的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丰碑,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史诗。今天,我们重温红军长征的历史,不仅为了表达对长眠于长征路上的无数革命先烈的深切怀念,更是为继承和发扬红军用热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和谐社会,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相似文献   

11.
齐彪  徐晖 《党建研究》2006,(10):21-23
70年前,中国工农红军行程数万里,冲破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经受了艰难险阻的考验,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胜利完成了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向陕北的战略大转移,中国革命实现了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抗日民族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折,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光辉的前景。革命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2.
《传承》2016,(1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的完成,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纠正党内"左"倾教条主义和战胜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以及制定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的战略决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四年,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一年七月一日诞生)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实行合作,中国革命有了转机.不幸一九二五年孙中山逝世.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背叛孙中山的革命政策,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革命遭到失败.是年八月一日,周恩来、朱德、贺龙等领导了南昌起义.九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村领导秋收起义,十月率领起义部队上了江西的井冈山.一九二八年四月,朱德、陈毅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的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力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到一九三○年,这个中央根据地已发展到包括闽西赣南二十一个县,面积达五万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五十万.与此同时,在全国其他地区也有不少革命根据地建立起来.蒋介石调集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先后四次都被红军所粉碎.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纠集百万军队实行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导致军事上的失败,最后不得不实行战略大转移——万里长征.另外,当时日本已入侵中国,亦需北上抗日,所以红军主力十万人(即第一方面军)于一九三四年十月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从江西瑞金、雩都,福建长汀开始长征.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炀绞ち宋奘枘严兆?终于打破了占压倒优势的敌军的围追阻截,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当地的一支红军会合,前后历时一年,经十一省,行程共计两万五千里.第二、第四方面军也先后经过长征转战到陕北.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长征的胜利是一个伟大的转折点.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新局面,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后又经过三年多的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革命精神,今天仍激励着中国人民进行“新的长征”——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最近,本刊派出记者沿着红军的足迹,进行实地采访.他们跋山涉水,寻访了许多历史遗?屠虾炀?也亲见了这些地区面貌的变化,写了一系列报道,总名为《长征路上》,从本期起开始刊载.  相似文献   

14.
正八十二年前的10月10日,苏区中央党政军机关率领中央红军主力撤离"红都"瑞金,实行战略大转移。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延安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英雄壮举和战争奇迹。1936年10  相似文献   

15.
路运占 《北京观察》2016,(10):68-71
正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艰苦细致的统战工作在多方面获得巨大成就。从长征初期对广东陈济棠方面的争取,到长征中期在民族地区开展的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以及到达陕北后开展巩固胜利果实的统战工作等,有利于红军突破封锁和围堵,胜利到达陕北并站稳脚跟。  相似文献   

16.
《传承》2006,(10):9-9
8月27日,开国元勋子女活动组在胜利到达陕北后,在古城西安“万人见面会”上又一次掀起高潮。罗东进: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67岁的罗东进说,“纵观长征的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中华民族拼搏奋进、百折不挠的优良品质。长征,是一份十分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作为红军的后代,我们应该永远继承发扬下去。”周秉德: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长征壮举震寰宇,红军传奇重千秋。”70岁的周秉德说,以前,她也多次走访过伯父周恩来等先辈们战斗生活过的地方,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尤以这次感触最深最浓…  相似文献   

17.
张帅 《重庆行政》2016,(2):60-62
正党中央领导的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会师,充实、壮大了西北根据地。为了满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体需要,西北地区根据地在一些宪法性文件指导下,根据革命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0月党中央到达陕北至1948年3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东渡黄河前往河北,这13年通常称作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指导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这13年是我们党的历史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康》2016,(16)
正战争年代,这支诞生于黄土高原的红军部队为中国革命提供了"落脚点";和平时期,他们肩负戍边维稳神圣使命,在西部大地树起一座忠诚丰碑……新疆军区某步兵师是1932年3月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和领导的、目前全军仅存的一支整建制师的陕北红军部队。6支步枪建红军,为中国革命提供"落脚点"陕北红军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毛泽东曾高度评价陕北的历史贡  相似文献   

20.
近来,随着党史界对红军长征和陕甘根据地问题研究的深入,党中央何时确定以陕北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问题日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然而,有些同志认为,“中央红军最后落脚陕北的决定,是九月二十日到达哈达铺后作出的。”“红军长征中确定落脚陕北,是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到达哈达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