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陈庆松 《求索》2012,(10):101-103
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实现自由是近代以来哲学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哈特和奈格里借鉴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内在批判方法,希望通过全球化和信息化革命过程中生产方式的变化来寻求后现代社会的解放途径。虽然他们以非物质劳动理论作为经济基础的大众革命并不完善,甚至难以实行,但是他们努力在政治和经济的转变中寻求着革命的潜能的做法,在全球共产主义运动遭受挫折的今天将鼓舞更多人关注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苗瑞 《理论月刊》2023,(1):82-89
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揭示并批判了资本诞生的暴力剥夺史。21世纪以来,西方学者试图重新审视和解读这一理论。在此语境下,大卫·哈维对马克思的原始积累理论进行了重构,形成“剥夺性积累”理论,借此解释和批判新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哈维突破了原始积累的时间界限,扩展了原始积累机制,并将反抗原始积累的斗争延伸到当代,提出了反抗剥夺性积累的政治理论。哈维的重构激活了马克思“原始积累”概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但是,这种重构丢弃了“原始积累”概念中的阶级视角,忽视了马克思运用剩余价值理论对资本主义积累机制展开的剖析,淡化了工人阶级在反资本主义斗争中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3.
哈特和奈格里将非物质劳动定义为生产非物质产品的劳动。他们认为非物质劳动获得了当今生产领域中的霸权地位。这种质量上的霸权对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施加了全面的倾向性影响。它不仅缔造了帝国这一新的资本主义统治形式,而且还弥合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断裂,在革命低迷的当今世界重唤起革命的热忱,为革命提供了更大的潜能,从而构成了新世界的"染色体"。鉴于当今非物质劳动比例加大的现实,这一理论固然有其深刻之处;但其对非物质劳动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过分夸大,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永刚 《理论月刊》2023,(11):11-17
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空间密切相关,是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的历程。亨利·列斐伏尔揭示了“空间拜物教”的实质,批判了“空间生产”,却囿于空间来理解作为劳动力的承担者的身体或生命,因而无法找到克服身体空间的拜物教的真正方法。哈特与奈格里则综合了福柯的生命政治思想与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思想,以生命或身体的创造性力量为基点来理解生命政治生产。在后工业时代,生命政治生产这一在质上占有优势的生产方式构造了与其相应的社会,即以诸众平等占有生产资料的共同性为基础的“共同性社会”,其空间呈现形式是大都市。诸众反抗资本与权力对共同性的剥夺,力图实现都市民主与全球民主,即在大都市与全球两个层面上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5.
哈维追随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路径,以空间地理方法为工具,基于资本逻辑与领土逻辑、资本危机与时空修复以及剥夺性积累与反抗的三个视角分析和批判新帝国主义的运行机制。哈维的新帝国主义批判理论沿袭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批判范式,是对马克思资本批判之方法论资源和价值目标的继承;开启了帝国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的新维度并创新了研究方法;与偏离马克思政治经济批判的各种资本主义后现代批判理论相比更具现实意义和理论说服力。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劳动"作为当代劳动理论的重要概念表征了当代资本主义劳动范式的转型。作为以信息性、象征性和情感性为标志的"非物质劳动",不仅使劳动分工的全球化日臻成熟,同时其致力于消除资本的时空界限,构建新等级秩序的目的也暴露出了"资本逻辑"的本性——通过"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本权力"对同质化全球资本主义的最终支配。  相似文献   

7.
李淑梅 《思想战线》2007,42(4):54-59
人类维持生存的物质劳动是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而劳动又处于历史变化之中,在文明时代劳动的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国家、法和意识形态。马克思用这种历史唯物主义代替了寻求形而上的永恒正义国家的旧哲学。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商品交换关系的自由、平等论证资本赢利的公正性,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永恒正义性,马克思则用生产劳动说明交换,提出了系统的劳动学说,发现了资本剥削的秘密,指出了资本主义自由、平等的形式性,批判了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晚期资本主义虽然表现出不同于自由资本主义的某些新特点,但依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马克思的劳动观点仍然具有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资本主义城市问题突显的现实背景以及城市地理学和马克思主义双重理论背景下,大卫·哈维试图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入空间分析,形成了空间视域的资本批判理论。尽管哈维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空间维度这一说法颇有欠缺,但他从资本积累的维度阐述了城市物质景观变迁和阶级关系再生产的新特征。哈维将资本批判引入空间理论的成果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并为城市空间理论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也为中国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一种启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蕴含着生命政治学批判的诞生,主要体现于宗教批判的"神学治理"维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人口治理"维度,尽管马克思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与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有着较大的区别:前者以"生命权力的逻辑"为批判对象,而后者的批判对象则是"资本权力的逻辑"。如果说福柯的生命政治学批判以"权力"为中心,那么"权力的形成"则是马克思生命政治学批判的核心。在此意义上,"权力、资本和生产"构成了马克思权力谱系学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权力和资本构成了资本主义的资本权力逻辑;而权力和生产则构成了资本主义的生命权力逻辑。据此,在福柯与马克思理论传承关系的意义上,马克思是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奠基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生命政治学批判的内在关联进行考察,不仅有助于恢复马克思批判理论在当代生命政治学谱系中的历史地位,而且在构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长点方面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是对资本主义认知和反思的理论范式,时间和空间则是资本主义借以实现资本增殖和经济修复的重要理论向度。对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空机制的不同探析,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理论主题和出场方式,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显性视域、空间转向、现实进路的发展逻辑。在这一过程中,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当代变迁中接续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我们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视域认识和理解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应然性与必然性。从社会发展的价值与伦理尺度来看,共产主义社会解除了资本主义统治下的时间和空间的压迫形式,创造了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时空形态,具有其实现的应然性;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当代资本形态的创新、“时空修复”机制的运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且最终会导向资本过度积累危机的爆发,进而彰显了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吴楠 《大连干部学刊》2021,37(10):20-25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资本批判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基于科学的实践观开创了社会发展理论的新范式,奠定了现代化强国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马克思解蔽了笼罩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身上物的外衣,揭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强国不可调和的矛盾,并强调国家必然被"自由人联合体"所取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  相似文献   

12.
牛涛 《长白学刊》2021,(1):55-62
作为马克思唯物史观生成的出发点,《巴黎手稿》基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事实,分析"非物质生产领域中资本主义的表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层面揭示精神生产的主体性本质和历史性特点,批判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异化和精神生产主体性消解现象,明确私人财产占有制度是问题的根源,从而为彰显主体性的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实践指明了制度建设的基本方向。运用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提供的理论基点和唯物史观的分析工具,分析当代中国文化生产的现实,理解资本在当代中国的精神生产实践中在场的合理性,理解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价值冲突的当代实践,从明确制度构建由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转化路向,完善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互补的生产所有制体系,建构对文化产品的价值性内容进行审查的合理机制这三个方面,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向。  相似文献   

13.
从对《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重新解读出发,莫伊舍·普殊同发现了一个与“传统马克思主义”不同的马克思,在阐述劳动与时间的辩证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马克思批判理论的重构。但是由于普殊同颠倒了价值形式与私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导致他抽去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中的生产关系维度,而把资本主义的崩溃理解为一个与私有制和阶级关系无关的客观历史过程的结果。因此,他无法在资本的辩证运动之中找到超越资本的力量,最后走向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背离。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凸显出来。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包含着对现代性的深刻洞察。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他对劳动的异化、人的异化和"资本逻辑"的批判中。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当代价值是:客观上推动了当代资本主义在反思中发展;有利于借鉴资本主义文明的成果,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15.
“新冠资本主义”一词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揭露新冠疫情中西方借疫生财与危机交织的“灾难资本主义”现象;二是对新冠疫情重塑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化总结;三是描述资本主义与新冠病毒的共生关系。新冠资本主义的运作机制包括:一是孕育灾难。资本主义不利于应对突发灾难、降低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与增加新病毒暴露;二是利用灾难。资本主义将疫情视为牟取暴利、强化新自由主义、扩大剥削和修复意识形态合法性的良机;三是扩大灾难。客观上资本主义加速病毒传播,主观上利益集团倾向继续维持、扩大灾难经济。为抗争新冠资本主义,西方学者们提出“绿色新政”改革、实现社会主义和构建“共同免疫”机制等对策。“新冠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对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科学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坚定社会主义信心等方面有一定借鉴价值,但也存在忽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夸大疫情效应、偏离资本逻辑分析框架与变革方案陷入空想等局限。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彻底瓦解了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一切形而上学,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条探赜无产阶级贫困实质的科学之路。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贫困的解读,拘囿于先验设定的“经济人”理论假设,游离了历史现实的真相,具有为资本主义秩序辩护的虚伪性。恩格斯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思考贫困问题时的非历史性、非批判性,把对贫困的诊断提升到资本主义社会历史批判的思想高度,力求从经济社会史的研究视角追问贫困背后的社会基础及其制度前提,对资本权力构序下贫困的根源、本质及治理路径等做出了全新探索。恩格斯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的精神实质在于:深刻洞察被古典经济学曲解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揭示资本统治劳动的根源及其现代性后果;直面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历史特性问题”,拯救被古典政治经济学遗忘的真实的社会历史和现代人的感性生活;探索一条真正超越资本逻辑和消解无产阶级生存困境的共产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资本批判理论作为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有利武器是通过《资本论》最终完成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所做的具有原则高度的批判首先是将资本运动置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中考察,从而使其批判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的一度"。这一原则高度决定了马克思资本批判的历史向度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本展开的一个"完整而又成熟"的最后形态,从而破除了"普遍永恒资本"的历史魔咒,澄明了资本的现实历史运动。由此,马克思资本批判的价值意蕴即破除资本运动规律的魔咒,破解"历史之谜",从而为人的现实解放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寻求道路得以最终彰显。  相似文献   

18.
聂阳 《理论月刊》2023,(5):90-97
从现代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到当今时代的数字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经历了从资本空间化到空间资本化的深刻转变。空间资本化意味着数字资本作为数字网络空间的控制力量,通过实质吸纳人的生命过程而获得全面改造和掌控社会空间的能力,空间生产由此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吸附性。从本质上说,空间资本化是由数字劳动推动的,数字劳动通过整合资本扩张的空间要求与人的发展的空间需求,消解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界限,加速空间生产的潜能向现实转化等环节来推动空间资本化的实现。空间资本化蕴含着一种超越肉体规训的生命政治范式,即数字资本通过微观场景设计,最大限度地占有剩余时间,营造媒介化的意义空间来完成对人的深层精神规训。  相似文献   

19.
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指向性和理论穿透力,全面深刻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内在矛盾、发展形态和超越之路。以逻辑视角为主要线索,以总体性的眼光对高兹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全景式的审思、剖析和探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劳动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内在统一的。马克思透过资本主义商品、货币和资本等物的外衣,深入劳动层面,通过分析异化劳动、个人劳动、社会劳动和剩余劳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价值观,历史地生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水平之上的,同时又规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