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旭英  蔡瑛 《人民论坛》2023,(1):104-106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魂”;弘扬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自强之“根”。这三种文化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构成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特色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更是在新的征程上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课题。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要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特质、内涵、立场上存在诸多契合点和共通点,为实现二者的结合创造了可能性。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相互激活和滋养的前提下融合再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中实现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次飞跃是二者结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杨颖 《人民论坛》2023,(7):93-9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独特精神标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文化底蕴,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根基和源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需要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更坚定的历史自觉、更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扎实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文化根基。  相似文献   

4.
李少多 《理论月刊》2023,(1):103-11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以青年文化作为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创新转化的新视角恰逢其时。这既源于青年群体是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中坚力量,又源于青年文化赋予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强劲动能,主要表现为青年文化从整体上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内涵价值、表现形式和消费业态的创新。要继续以青年文化为推力,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策略、传播策略、消费策略上与当前新的实际相融会,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精神能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一闳  周菲 《长白学刊》2023,(5):141-148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文明创新,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一人类文明新成果是新时代中华文明创新的应有之义,表达了中国智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作为世界文明的重大思想成果,马克思主义以其时代性的深刻洞察力唤醒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了对中华文明的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中华文明创新的集中展现,具体表现为思维方式、理论表达、实践路径三重维度。这一成果促进了提升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自觉、坚持走自己的路的道路自觉、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文明自觉,对于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7.
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精神基础,以历史与现实成就为依据。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所存问题的症结在于文化自信不足,表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够坚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伦理品质的挖掘不够、对走独立创新的学术发展道路的信心不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首当其冲需要提升文化自信,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开放的心态扬弃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成果。  相似文献   

8.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族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升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融为一体,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继承与超越、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邱曙东 《人民论坛》2023,(7):104-10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凝结而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书法文化传播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承载着文化、政治、宗教、传承、审美和教化等功能。中国书法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推动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当前,中国书法文化的传播需要积极推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重点克服一些行业不良现象,树立正确的行业发展导向。  相似文献   

10.
舒刚 《时事报告》2014,(4):38-3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信自强”,是中国共产党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立足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就新征程上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中国文化自强的底气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来自塑造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来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比较优势。中国文化自强,是在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文化主体面向文化客体改造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取性状态,具有主体性、连续性、包容性、和平性等特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外来文化中有益成分,不断推动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新时代中国文化自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涵养了中国式现代化以及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它对于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所谓现代性困境的破解,也提供着认知、启迪与价值指引。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注重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提炼体现中国风格的标识性概念,叙述好“中国版中国文化故事”等,着力于传播方法论层面的探寻,对于强化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仁雷 《群众》2022,(21):33-34
文化是民族之魂和国家的精神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此,我们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也深感责任重大。作为江苏省内一所重要的师范院校,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有效落实方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正确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不竭动力。二者相结合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着眼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时俱进、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5.
淮兴 《前进》2023,(3):59-61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相似文献   

16.
邹广文 《求索》2023,(2):16-26
文化自信自强是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的核心议题。文化自信自强何以重要?第一,文化对于民族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因素;第二,文化自信呈现出对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自信,对现实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自信。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诉求彰显了文化自信自强。改革开放后,中国不断融入世界。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以人类现代化为普遍参照,又体现了中国特色,是一个“关系”概念。在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不断生成中国的现代性文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铸就中国文化新辉煌,实现中国文化繁荣兴盛,需要自觉凝聚中国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和谐的文化生态和提升全民族的人文素养。只有始终秉持文化自信,才能不断走向文化自强,由此迎来中国文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17.
林辰 《中国民政》2020,(2):24-25
地名,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地名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国地名大会》可谓一大创举,是新时代地名工作的优秀载体和平台,是地名工作的最佳宣传方式之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巩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长壮大的沃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当代国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价值资源,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诚真 《世纪行》2012,(5):32-3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维系社会和谐与进步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要总结吸收中国历史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顺应时代发展创新其文化内涵。道教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精华.完全应该、也完全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