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持大抓基层、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鲜明指向。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广泛实践使城市社区如何衔接好自治与行政的关系,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社区治理道路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其中,社区协商作为治理进路之一,考察其在现阶段如何实现自治与行政关系的制度化衔接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已有研究将共识塑造和行政惯习作为认识我国社区协商治理的功能向度,并选取了民政部协商典型案例中的三组个案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社区居委会从民意整合到共识回应的衔接推进构成了社区协商治理过程。该过程一方面表现为居委会的能动性作用,另一方面表现为上级部门以行政问责与资源下沉等方式实现对社区自治的规范性约束,使前者在约束性框架内开展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社区协商治理进路。由此展现了我国基层协商民主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纵向衔接行政体制与基层自治的重要组成,其中,行政力量正成为引导和培育社区自治的能动要素,行政规范自治的过程推动了基层民主实践走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契合。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向基层治理赋能和赋权的背景下,城市社区合作治理为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提供了具体路向。以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社会规范等为核心要素的社会资本理论与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存在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为城市社区合作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框架。然而因社会资本发育和存量不足而引致的治理主体间信任不足、社会参与网络尚未形成、社会规范尚不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城市社区合作治理失灵的关键因素,为此,需从理念层面、结构层面、制度层面、工具层面增量社会资本,矫正城市社区合作治理的失灵。  相似文献   

3.
正当前许多社区积极探索多元共治模式,倡导多元主体协同联动、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协商合作的方式提供社会服务和公共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参与主体更是多元共治模式中不可缺少的关键要素。因此,必须认清社区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动力,考察社区居民参与协商的价值,进而从建构回应性基层协商决策机制、培育积极的公民资格、扶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来保障居民参与协商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路径,创新基层社会服务供给的决策方式,优  相似文献   

4.
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提升治理效能的关键所在。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具有多维内在逻辑,分别是秩序和谐的生活共同体、多元构成的利益共同体、权责适应的责任共同体、社会进步与人全面发展的共同体。建设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需要用制度、协商、情感等多维治理工具来实现其现代化建设,需要重视解决重构基层新型人际关系、扩大群众参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方式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淮安市洪泽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把政协的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全力构建镇(街道、园区)、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平台,有序推动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和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6.
以党建工作引领社区自治、共治,是将党的领导嵌入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方式。基层党建在社区治理实践中能够发挥政治引领、社会协调和文化融合作用。在新时代推进社区治理创新,要求我们依托党的组织优势,创新党建引领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同时发挥党建的纽带作用,构建党建复合引领的社区治理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实施民主协商逐步成为中国基层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民主协商"成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协商民主对于实现利益整合、降低决策风险、培育社会自治和增进公共理性具有显著功效。在化解基层社会矛盾方面,协商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决策阶段发挥着重要的治理效能。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各级党委政府对协商民主制度的倡导、基层社会协商民主实践的创新,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协商治理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在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创新城市社区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巨变中的城市社区治理以及城市社区党建,有着发展的诸多便利,同时也需应对巨变所带来的诸多挑战。创新城市社区党建,推动党建引领社区治理落到实处,进而提升城市社区治理质量,就要注意处理好社区党建与社区自治、社区党员与社区治理、社区党建与社区动员的关系。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基层治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就要在党建工作方式创新中做强做实基层党建、通过社区党建将社区及社区党员有效组织起来、在增强党员与社区关联中优化社区党建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9.
徐汇区天平街道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经典的海派文化和丰富的区域资源。街道党工委以党建为引领,在区域化党建平台上,围绕赓续红色基因、创新社会治理、营造文化汄同,通过组织凝聚、价值凝聚、空间凝聚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探索,携手全体社区成员合力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独特形式,在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协商民主在中国基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价值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衔接不同协商形式,有效整合治理资源;二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解决集体行动难题;三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有效协调社会矛盾;四是扩大基层治理的有序政治参与,建立更坚实的合法性基础.相应制度的改革进路应该着力于党建引领、技术赋能、制度规范和能力培养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社会正面临加速转型——执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随着单位制向社区制转变,社会成员也从“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城市基层治理由“街居制”走向“社区制”。社区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基本单元和最重要载体,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前沿,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中 ,原有的单位制治理方式已不能成为有效进行社会整合的组织形式 ;转变城市治理方式 ,构建新的社会整合体制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区自治是城市治理和社会整合的基础工程 ,加强社区建设有利于城市的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3.
社区营造不仅是我国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中的热门模式,也是实现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有效模式。在对社区营造的深入研究中发现,社区营造的特点在于对空间与人互动关系的关注,并以此推动社区空间再造与共同体重塑。本文基于空间视角将社区空间划分为社会空间、文化空间、生态空间、柔质空间、经济空间,并分别对应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个议题,以解读社区营造中因地制宜的空间议题引领社区空间再生产与社区关系再生产的逻辑与实质。社区营造在空间重构中重申了空间正义、化解了社区矛盾,凝聚了社会治理共同体,有利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付建龙 《群众》2024,(2):31-32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作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一并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如何以党建工作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基层工作的重要课题。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指出,基层治理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快推进基层治理平台建设,加强基层协商,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  相似文献   

15.
容志 《人民论坛》2020,(6):97-99
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基层社会治理,尤其是社区防控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和短板。要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教训,多措并举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夯实社区疫情防控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面对日益高速流动、原子化、碎片化的社会,如何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更好地助推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社区,融入城市生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广州市白云区三元里街以社区党建为引领,通过政治引领、组织引领、服务引领和价值引领,创新社会治理,推行融合社区"五个一工程"建设工作,把党的领导、居民自治、公共服务、群众意愿有机融为一体,促进了社区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7.
妇女议事会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推动性别平等的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近年来上海P区妇女议事会的运作探索初步形成四个议事机制,即强调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的议事征集机制,注重规则、接纳与协商的议事讨论机制,议行合一、且行且议的议事落实机制,以及多主体内外联动的议事保障机制,促进了妇女议事会的落地,为女性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与治理提供了空间,进一步强化了女性协商对话能力,改善了女性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相对边缘化处境。未来基层妇女议事会的建设,需兼顾社会治理与社会性别视角、改善议事代表结构与流动机制、规范议事规则与程序以及将性别视角嵌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长期整体规划之中,聚焦女性群体的机遇结构赋权和主体能动性增能,建立迈向性别平等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城市治理体制的变迁集中展示了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发展演变的规律。通过对单位体制、街道体制和社区体制的梳理,发现影响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的延续要素包括政治教化的观念制度、柔性渗透的权力体系以及快速高效的动员机制,断裂要素包括单向强制的社会沟通、国家控制的资源调配以及情感纽带的空间格局。在两种要素的相互作用下,我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变迁呈现出“国家吸纳社会”的特征,具体包括与国家总体制度要求相适应的价值与规范,与国家总体的运行机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国家参与下的城市基层社会民主协商,国家引导下的城市基层社会力量培育。  相似文献   

19.
<正>【调研背景】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指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近年来,江苏省句容市立足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积极开展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实践创新,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0.
"核心价值观就是一种德"是一个关于核心价值观的功能方面的界定。它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层面切入,指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亟需应对的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方面的认同之德,关联着国家治理的价值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由此涉及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必须面对的现代性价值认同问题,是通过价值观建设将"我"引向"我们",从而构建"我们"的价值认同。它内含描述性价值和规范性价值。其价值方式内蕴构建认同的"德"之展现,关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体之"善"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