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试论我国乡村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以农耕文明为主滋生起来的国度,中国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动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导致了乡村文化的"失衡",引起乡村社会发生着"四大转变",从而也推动了乡村文化的重新"整合"."文化整合"为中国乡村文化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动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传统道德、风俗习惯、民间信仰、家规宗法"等传统文化对维持乡村社会生态的有序运转起到了重要的"软控制"作用。但随着城乡交流的深化,中国乡村社会的转型不断加速,乡村社会原有的传统文化生态链受到破坏,对乡村社会的约束力也越来越趋于弱化。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运用生态学系统性和动态发展性等相关理论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历史作用和在新形势下其对乡村社会"软控制"的生态缺失,并提出构建传统文化乡村社会"软控制"生态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正扭转单向城镇化趋势,建立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中央强调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纠正了长期存在的城市中心发展思路,城乡融合的核心是城市和乡村文化共存共荣,城市和乡村发展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是在保持城乡各自特色基础上的功能互补。这就要求彻底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解决长期以来没有解决的城乡"两张皮"问题。其中最为迫切的是要建立各类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交换和流动的机制。以劳动力要素流动为例,计划体制下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5)
进入20世纪,近代的理性主义陷于困境,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问题。因此,文化哲学在这种背景下取得了巨大发展。休谟在这一哲学转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从哲学的本体主义和哲学的思维方式两方面对近代西方哲学提出了挑战。文化哲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学派以文化就是"人化"为立足点,剖析文化哲学具有特有的属人性、价值主义和理性主义融合、批判性与超越性并存的三大特点,并从文化哲学在其产生发展过程、研究范式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与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相联系,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且开始实施。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诸如乡村社会分层加剧、乡村基层组织冲突加剧、精英分子流失、乡村文化流失等问题将逐日呈现,而传统"乡政村治"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难以再维持治理的高绩效。协同治理模式是克服"乡政村治"模式弊端,提升乡村治理绩效的重要模式。在新型城镇的进程中,协同治理要遵循城乡一体化的思路,发挥城乡各自资源优势,通过城市和农村之间、工商业和农业之间、市民和农民的协同发展实现乡村治理之善治目标。为此,要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互助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互支持;形成城乡基层组织整合机制,促进城乡组织相互合作;形成城乡制度互融机制,促进城乡制度相互融合;形成城乡文化的"互哺"机制,实现城乡文化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6.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条件下,城市与乡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广泛融合,城乡的发展有机结合,形成"以城带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关系。通过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必要性进行分析,结合宁德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问题,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勇 《理论探索》2016,(4):86-93
"博士春节返乡记"的争鸣是参加者在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下围绕乡村问题而展开的一种讨论。这场以"乡愁"为总旋律的争鸣展现了我国当前城乡之间的矛盾现状,这种矛盾体现在城与乡之间在自然空间上分立、禀赋差距扩大、资源争夺、文化价值冲突等方面。为此,解决乡村问题必须从城乡关系中寻找出路。未来城乡关系的理想图景是城乡融合,促进城乡融合的立足点在于建设美丽乡村,要重视国家意志的政策选择作用,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振兴乡村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乡村目标,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国富民战略安排之一,这项任务能否实现,关乎复兴中华、实现伟大国家梦想的成败,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宏伟构想十分必要。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振兴乡村,需要国家一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发生转变——农业技术进步模式转变、农地保护模式转变、城乡区划模式转变、城乡社会治理模式转变、土地产权变革。  相似文献   

9.
俞淼 《理论导刊》2023,(2):58-64
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是优势互补、互促共生的命运共同体,两者深度融合既是实现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破解当前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乡村发展不充分难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加快城乡资源要素双向自由流动的现实需要。乡村要实现全面振兴,离不开新型城镇化优质要素的带动,以解决乡村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以及资金缺乏等难题;新型城镇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离不开乡村振兴释放的人口红利、土地红利和资本红利的坚实支撑。新时代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度融合,需要以现代产业体系引领城乡“统筹联动式”发展,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城乡“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赋能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城乡“包容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茜 《学理论》2023,(6):81-8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乡村振兴不是孤立地发展乡村,而通过融合机制的选择,推动城市和乡村同时发展,达到城乡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目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而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作,需要多方面着手、多角度努力。基于此,分析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联系,找出影响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并探索深化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以期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论大学文化与先进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在教学科研的发展过程中和社会实践中由师生创造活动经过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知识信仰、价值观念及行为习惯的整体。大学文化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从属于先进文化,催生先进文化,引领创新先进文化。通过培育人才,科学研究,传承弘扬先进文化,支撑先进文化,以民主科学精神等文化理念对社会文化起示范作用,批判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推动先进文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Joseph E. Davis 《Society》2008,45(3):270-276
The meanings and implications of cultural relativism have been debated for decades. Reprising this debate, Roger Sandall offers a pointed critique of the anthropological concept of culture and identifies relativism as the internal and corrosive enemy of the open society. I challenge his reading of our predicament. Considering the work of Franz Boas and his debts to the philosopher Johann Gottfried Herder, I distance the social science concept of culture from positions—the rejection of standards of truth, beauty, and morality; the belief that cultural value systems and practices are all equally true (or untrue); the valorization of primitivism—that are not intrinsic to it. Next, I consider the use of culture in the “philosophy of primitivism” and its meanings in multiculturalism and identity politics. I argue that many ostensibly relativist claims are used to serve non-relativist agendas, or hide universalistic claims in unstated but essential premises and background assumptions. Rather than a world dominated by relativism, where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held to be inviolable and cross-cultural judgments have been rendered impossible, I see something like the reverse. Our problem is not that we overvalue cultural differences but that we underestimate them. Even in our multiculturalism, we imagine a sameness of outlook and aspiration, an unwitting projection of ourselves in the end.
Joseph E. DavisEmail:
  相似文献   

13.
14.
Will Kymlicka's new book makes important conceptual, methodological, and substantive contributions to contemporary discussions of multiculturalism. Nevertheless, Kymlicka's attempt to construct a defense of special rights for minority cultural groups on the basis of his conception of "societal culture" entails implications that are both too radical and too restrictive with regard to the kinds of minority claims they support. In particular, Kymlicka's account undermines the claims of immigrant minorities to the sorts of special rights that Kymlicka thinks they are entitled to demand.  相似文献   

15.
湖湘文化作为湖南的文化象征,深深地影响着现代湖南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省会城市长沙旅游业的发展。本文试从区域文化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角度,立足对四大区域文化之一的湖湘文化和湖湘学的阐述,挖掘湖湘文化的精髓,并就湖湘文化对长沙旅游文化的构建和影响进行分析,对长沙的湖湘文化影响地进行系统归类,为长沙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6.
发展人口化事业的目的是在更高层次上从人们的道德观念、心理卫生、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和明程度上解决人口问题。这一历史任务极其艰巨,必须注意把握人口化的本质特征、培育人口化优质品格。人口化学是对具有时代特征的人口化现象、特征及其发展的研究,其内容包括基本范畴界定、研究角度选择、研究思路和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现实社会形态下 ,只有不断突出和强化经典文化与主流文化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才能确保文化的民族特点、时代特点和独立个性 ,也才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实现文化的丰富与发展的正确道路。因为经典文化和主流文化始终是民族精神的支撑点和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19.
20.
伴随着全球化而形成的大众文化,其主要作用在于使人最大限度实现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草原文化的基础是轻松、自由和宽容,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包容性.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草原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可以相互促进,推动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