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他们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还是变革社会制度,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
《求实》2014,(7)
群众史观和群众工作分别是群众路线的灵魂和躯体。群众史观是对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的规律总结,其产生以人成为现实的人、社会成为现实的社会为逻辑大前提,以唯物主义地定位个人历史作用为小前提,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论共同构成唯物史观的两大支柱。群众史观内容的演进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伴随着革命形势和建设环境的改变,群众史观也内在地进行着多重"正-反-合"的逻辑演进,使群众史观不仅有其历史向度,还有其未来向度,分别观照着"历史如何被创造"与"历史如何去创造"两个历史实然与未来应然的主题,对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有着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3.
民生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从民生问题入手开始发生思想转变,从而形成了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以民生作为基础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民生"是唯物史观在揭示社会基本矛盾和标志社会进步中的核心内容。唯物史观中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原理的根本要求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唯物史观强调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类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人民群众在国家发展和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党治国理政的历史道路中,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的民本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和我国历届领导人的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期党的民本思想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需要我们拿起唯物史观这一武器对其进行批判。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具有客观性,不能任意解构和虚无化;唯物史观科学地解答了人类历史之谜,发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对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唯物史观申明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英雄人物和普通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作用,他们的意志形成了历史的合力。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道德治理的实践进程中,我们须以群众史观为理论借鉴,深刻认识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受众主体身份,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建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在道德治理中的共享主体地位,以期创建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德治理模式。这是当代社会道德治理之根本路径与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7.
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要求,是党治国理政理念和执政方式的务实转变,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体现,是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的理论升华,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执政责任的态度、决心和勇气. 一、服务型执政党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第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在科学阐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指明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客观规律,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第一次把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之上。成为指导无产阶级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一项重要思想原则。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理论内核,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9.
唯物史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主要通过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得以表征。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范式。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历史思维为认知前提,突破自然主义的囹圄,阐明历史总体性的思维方式;以群众史观为应有价值,反对英雄史观为代表的个人主义,重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以共产主义为实践目标,批判资本逻辑指导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实现人类解放的现实使命。  相似文献   

10.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谁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唯心史观认为社会历史是个别英雄豪杰活动的结果,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是这些伟大的人物,而人民群众只是消极、被动的力量。与此相反,唯物史观则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世纪桥》2015,(6)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思想作为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是我党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吸取马克思列宁唯物史观中关于群众史观的理论精髓,即: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的理论内容,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得出的先进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源泉和根本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是一切事物的前提和最终根本目的,从对人以外的世界的关注转到对人本身的关注上来。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根本观点。在社会物质生活方面,人民群众,特别是劳动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在社会精神生活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13.
对马克思历史观更准确的表达不是唯物史观,而是劳动历史观。劳动历史观认为,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指的是劳动者,更具体说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劳动者,而不是直接从事简单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生产力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最终力量,但不能把生产力完全看做客观的物质力量,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是生产力中的主动因素,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是也与自然规律有差异,其中有人的意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群众本体论的群众路线。从其内涵上看,群众路线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即“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论即“从群众中来”和“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5.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坚持群众史观这一观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这一观点,而且赋予它时代的气息。概括地说,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特征主要包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价值核心;突出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论旨;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是新时期群众史观的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6.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的系列阐述,凸显了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源头活水、基本前提和决定力量,蕴涵着丰富的唯物史观思想,为"中国梦"的践行和实现确立了理论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毛泽东群众史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群众史观,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3,(2):54-54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句话揭示了人民主体性的科学内涵和实现途径,创立了人民主体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古往今来,人类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与人民的力量紧紧相连。中国共产党早就认识到并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条规律,把马克思的人民主体理论提高到新境界。具体而言就是要:亲民、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中的群众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圣家族》系统深刻地阐述了工人创造一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工人阶级自己解放自己等群众史观思想。它是马克思恩格斯自觉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逻辑分析的结果,也是他们自觉深入无产阶级的斗争实践的产物。这一思想为马克思恩格斯以后著作中阐发群众史观和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对于今天批判形形色色的反对和攻击群众史观思想、变相宣传英雄史观思想,真正树立人民群众是社会和国家的真正主人,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思想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命题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其内涵极为丰富,要具体把握其精神实质,就要明晰这一命题关涉的理论问题,如民众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主导力量、民心是解释历史的重要基础、民主是打破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武器等等。对这些问题的重新思考,不仅可以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