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律与生活》2012,(2):6-6
近期,CSDN(中国软件开发联盟)、天涯社区等网站发生用户信息泄露事件。针对此事,工信部发布通告,强烈谴责窃取和泄露用户信息的行为,同时要求各互联网站要及时发现和修复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土地利用需求加大,农用地被非法占用的案件时有发生。单纯依靠刑罚执行可以有效阻断侵权行为,但难以确保土地修复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且,被破坏土地的修复费用高昂,修复责任主体是否能够完全履行修复义务,防止公共利益保护出现“真空地带”,都是摆在现实面前需要解决的难题。检察机关通过“公益诉讼检察+刑事检察”综合履职,积极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探索预缴生态环境修复费机制和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制度,通过诉前向侵权行为人释法说理、晓以利害,促使其自愿预缴生态修复费用,有效维护了公共利益,体现了司法为民理念。  相似文献   

3.
论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模式的实践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修复性司法在各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不断加强,我国环境司法领域也正在引进修复性司法理念并尝试进行本土性的改良。生态修复性司法理念弥补了原有环境司法中只注重惩罚不注重激励、只注重保护不注重修复的弊端,并借助制度的顶层设计,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美丽中国梦。目前,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制度的实践类型主要有政府运行模式、法院运行模式和第三方市场运行模式。对三种运行模式从理论及实践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发现完善我国生态修复性司法制度的现实路径,以期实现修复性理念在环境司法领域的改良与构建。  相似文献   

4.
一尊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青铜礼器——“交龙纹缢”,在历经十五年之久的修复岁月,背后有社会捐赠者的财富支持,更有文博修复人员在上海博物馆里,紧锣密鼓地修复这件残损严重的青铜礼器,用耐心与寂寞的陪伴,让“交龙纹缔”重获新生。  相似文献   

5.
沈嘉禄 《检察风云》2014,(18):94-95
用些什么修复材料也秘而不宣。但蒋道银的虚心好学,很快赢得了师傅的信任。加上蒋道银有着良好的美术基础,短短几年过后,不仅将修复的常用技术掌握在手,连用了什么修复材料用鼻子一闻也明白了。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为伊消得人憔悴,使蒋道银在这个行当中立足并成为翘楚。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在刑事司法过程中,人们广泛质疑用钱买刑、赔偿减刑,否定用赔偿方式替代部分的刑罚。报应、威慑或修复单独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不具有充分理由。因报应、威慑或修复的优势各自体现在某一方面,不具有全面覆盖性,而部分融合了报应、威慑和修复的赔偿却具有更广的覆盖性。赔偿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有其合理性。一个国家惩罚问题是复杂和多样的,不能用一种方式作为其正当性的原理,而是综合论。即结合了报应、威慑、修复和赔偿的这些要素,才能形塑其作为一个国家惩罚正当性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7.
胡静 《比较法研究》2023,(3):102-117
生态环境损害修复责任属于公法责任,可以通过行政和司法救济方式实现。考察外国立法和司法实践,生态环境损害救济诸形式均呈现实质行政主导特征。从应然层面,鉴于修复责任的公法属性,在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启动和生态环境修复决定内容的形成上,行政机关都应居于主导地位。我国救济方式的顺位和司法救济具体制度设计应遵循有利于行政机关发挥作用的原则。生态环境损害救济方式顺位应该如下:首先运用行政命令,其次适用行政机关提起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最后采用由环保组织或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为了弥补法院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应授权法院要求行政机关编制生态环境修复方案草案。  相似文献   

8.
恢复性司法是在批判传统刑事司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套替代性纠纷解决和犯罪人改造机制,它以加害者和被害人之间的补偿性协商为基点,以被告人回归社会为终点,旨在修复犯罪给被害人和犯罪者本人的创伤,并修复被破坏的社区关系。恢复性司法在英美国家的兴起,凸现了传统司法忽视被害人权益、忽视社区关系之修复的弊端,其迅速的发展以及发挥的巨大功能昭示了其弥补传统司法之不足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信访潮的出现是社会转型诱发城乡二元结构断裂、利益主体诉求多元以及社会矛盾激增的必然结果。信访量的急剧增加既无端耗费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也使社会治理模式与法治渐行渐远。信访“废除论”、“强化论”及“还原论”虽不乏合理因子,但都难以从根本上扭转当下中国官民矛盾的乱局;信访“改造论”既坚守法治理想也顾全中国现实,是相对合理的顶层设计方案。信访底线作用的发挥,实际上是行政复议纠纷解决主果道地位修复、行政诉讼纠纷解决次果道地位巩固、行政调解纠纷解决分流功能激活的过程。信访潮的妥善消解,最终取决于中国多元化行政纠纷解决机制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
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中车体修复痕迹的检验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错综复杂,侦查线索少,对国内外的交通管理部门来说都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尤其是针对肇事逃逸后经过修复的肇事车体,如何正确发现、分析和检验车体的修复痕迹,也就成了认定肇事车辆,追究肇事责任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刑法修正案(九)》对中国贿赂犯罪立法所进行的以“内涵修复式”为核心的修正,仅仅缓解了既有规范中罪刑关系紧张与矛盾的局部性问题,立法的固有矛盾并未得到系统性消除。中国贿赂犯罪立法规范体系的全面更新,需要引入并确立积极治理主义理念的指导地位,在全面考查贿赂犯罪刑法治理机理现代化标准的基础上,加速完成犯罪化根据、法益定位、罪名体系构建、罪体要素设定、行为立罪与责任根据模式以及罪刑配置与调节因素功能的全面更新。  相似文献   

12.
污染者在环境损害后本应承担起环境修复的法律责任,但目前我国污染者环境修复责任的实现还面临着诸多障碍,主要有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对环境修复的表达不充分、环境修复责任性质不清等制度表达上的障碍,有在环境损害、因果关系和环境修复成功状态的认定过程中的具体操作障碍,也有污染者承担的环境修复责任与环境修复目标不相称、污染者环境修复能力不能满足环境修复目的要求的环境修复责任承担的主体障碍。这些障碍的突破应从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定化、环境修复的资金保障、环境公益组织与环境修复公司的健康发展、公众监督作用的真正发挥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陈夏红是一位着迷于抢救历史的学者.综观他以往的著作,《百年中国法律人剪影》《法意阑珊处:20世纪中国法律人自述》《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仿佛能看到他在大量古旧书籍中不厌其烦地翻阅档案或忠实记录受访者每一句话的身影.他像修复文物一样,将散落各处的残片汇在一起,清洗、粘合,尽可能恢复之前的模样.只不过,陈夏红“修复”的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一些重要人物的生平.他试图还原部分被湮没的历史,重构“中国法学传统之记忆”.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存在着修复正义的不同理论模型,其中纯化理论模型和泛化理论模型在修复正义的概念界定、修复正义的目标、修复正义的实践形态、修复正义的地位等方面存在激烈的争论。正是在双方的争论中,凸现出纯化理论和泛化理论的利弊,促进了修复正义概念的演化,推动了修复正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认购碳汇成为了环境司法中替代性修复生态环境责任承担方式。检察机关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积极参与法治实践,探索在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估中聚焦可精准量化的碳汇损失及其价值计量。通过将碳汇的计量方式引入生态损害评估,为混交林中选择性滥伐造成的部分生态功能损失评估难问题提供解决思路;通过购买林业碳汇产品,既实现替代性修复,又推动森林生态功能价值与生态产品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方法对不同pH混合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切创皮肤的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方法小鼠皮肤切创后3d取材,分别用pH为5.0、6.0、7.0、8.0、9.0的混合4%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经高压锅、微波、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微波+胰蛋白酶法对抗原修复,观测caspase-3,caspase-6,caspase-7,IL-8,IL-10的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效果。结果热修复法阳性细胞率高于蛋白酶修复法,高压修复法阳性细胞率略高于微波修复;高压修复法的脱片现象高于微波修复,胃蛋白酶修复脱片高于胰蛋白酶修复;微波+胰蛋白酶双修复法阳性细胞率最高,不发生脱片现象;固定液pH值为7.0和8.0时,阳性细胞率最高,染色效果最好。结论pH7.0和8.0混合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的切创皮肤,经微波+胰蛋白酶法修复抗原,免疫组化染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韩剑尘 《法制与经济》2010,(9):28-28,31
修复性司法是一种新的刑事思潮和法制模式,它是在传统刑事司法模式的弊端日渐凸显的情况下兴起的。它的主要内涵是将犯罪分子破坏的社会关系进行修复的一种非司法活动,实质是修复被损害了的社会关系。其本质要求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修复主体的广泛性、修复行为的时效性以及修复行为的自动性。  相似文献   

18.
在2005年这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特殊年份,一个山东汉子以10年之心血修复了一段历史,还有什么比这份纪念来得珍贵?  相似文献   

19.
江心 《检察风云》2023,(13):42-43
<正>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老年朋友越来越注重养生,节省了一辈子的他们往往舍得为健康“一掷千金”。以基因检测的名义骗取老年人的钱财,是养老诈骗的新套路,老年人不要盲目相信。山东一家日用品商店的老板,通过邀请大师讲课,忽悠老年人购买“基因修复液”。事实上,3290元一盒的“修复液”,成本只需15.3元,而且是毫无治疗作用的廉价食品。2023年5月,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结此案。  相似文献   

20.
刑事和解,主要是指在犯罪发生后,通过被害人与犯罪人达成损害赔偿的和解协议,再由司法机关予以认可并作为对犯罪人刑事处罚的依据,从而通过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平衡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社会三方的经济利益。它的和解对象是刑事案件中的当事人.在刑事诉讼中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由,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和诉权的保障.最终达到社会关系的修复。它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精神实质的一种贯彻落实.不但有助于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