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型农民的培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只有着力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增加农民收入才是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本文在对四川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推进四川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对策分析,思考如何又好又快的推进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何跃春  严颂 《行政与法》2006,(11):61-64
运用法治手段来规范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存在以何种部门法来主导法治保障模式的甄别问题,即法治保障体系核心制度的识辨问题。审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提出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背景特征,建设新农村战略是对经济法理念的生动诠释。经济法是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主导法治轨迹和核心法律制度,运用经济法的制度和手段,能有效地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有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葛志强 《中国司法》2008,(6):107-10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肩负着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等职能,完全可以也应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和法治氛围,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重视"三农"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部署。本文以华西村为例,将华西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以其以人为本,共同富裕建设和谐新农村的核心理念,追求公正,追求和谐,造就出一个"天下第一村",并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是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前提和重要保障,更是亿万农民的事业,直接关乎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民生为本,密切关注并着力解决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各类民生问题,以形成建设农新村的合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进程。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法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要部门的司法行政机关,应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法治建设中当好“排头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铺设好“法治轨道”。(一)要充分认识司法行政机关在新农村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仝会提山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推进社会土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为仝而深化农村改革,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乡镇政府改革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乡镇政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促使乡镇政府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无论是"半自治论"、 "虚化论"还是"取消论"在目前都不适合乡镇政府改革的实际.笔者认为,对于乡镇政府来说,应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体制创新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9.
农村建设与发展,始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重大问题,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自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概念提出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这一主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对其进行了探讨。未来社会治理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换言之,应该是由多个治理主体如政府、企业、社会组织或非政府组织来共同促进新农村的构建,通过他们之间的互动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为了解目前新农村建设情况,近期,我对新农村规划和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十分期待,要求也十分迫切.只要积极引导.认真组织,  相似文献   

11.
12.
网络犯罪相关罪名法律适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法学》2019,(4):156-167
为更好地防范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我国刑事立法进一步拓宽了网络犯罪的刑法打击范围。如何实现新增罪名的准确适用是当前的重要问题。关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要注意对行为方式和"情节严重"的把握,关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要加强对"明知"和"情节严重"的认知;关于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要注意对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的范畴和监管部门的范围与层级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3.
14.
《商标法》是1982年8月由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1983年3月1日起施行的。1993年2月,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对商标法作了部分修改。《商标法》施行以来,对于加强商标管理,保护商标专用权,促使商标注册人保证商品或者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保障消费者的利益,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现行商标保护制度存在的一些缺陷日益显露出来,与商标保护的客观需要不相适应;一些方面与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和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主要是《与贸易有关的知…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可能前景:超越西方,回归本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代以降,西方的法律概念和法学理论随着坚船利炮不断“侵入”中国,并逐步支配了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法律教育。在西方法学宰制下,固有的中国法律史研究范式也被取而代之,从而深刻地影响了我们对中国法律史的理解和叙述。为了克服西方法学宰制下的中国法律史研究的弊端,真正理解和深刻领悟中国法律史的独特性和真精神,很有必要采取“超越西方,回归本土”的态度。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既要用“内在视角”来认识中国法律史的固有内涵,又要用“外在视角”来照亮中国法律史的独特意蕴。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中规定的"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与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订草案送审稿中曾拟定的"署名权,即决定是否表明作者身份以及如何表明作者身份的权利"的表述,都以偏概全,名不副实。其实署名权是表明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表明作者身份权又是保护作者身份权的下位概念。建议在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中,将"署名权"改为"主张作者身份和反对损害作者身份的权利"的保护作者身份权。我国著作权法中的著作人身权应当由保护作者身份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与发表权共同构成。  相似文献   

18.
从现有国际人权法渊源中确立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国际标准可谓构成国际人权法的新发展 ,而从国际人权上对受教育权作出识别是确定上述标准的前提。本文根据有关受教育权的主要国际文件的统一化进程并结合国际社会的实践将受教育权归类为基本教育权、初等教育权、中等教育权、高等教育权和教育选择权 ,并依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对世界各国促进和保护受教育权的义务性安排建立起国际社会促进和保护各类受教育权的国际标准模型 ,同时揭示了上述国际标准模型在适用过程中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An 18-year-old woman in an advanced stage of pregnancy was admitted to hospital for gynaecological emergency treatment with pain after kicks to the lower abdomen. Premature detachment of the placenta was diagnosed and an immediate Caesarian section was performed. Although the newborn was resuscitated at once by the medical team, it died two days later in the paediatric hospital from multiorgan failure. The autopsy results together with the pathological findings of the palcenta proved the causal context between the kicks, the premature detachment of the placenta and the hypoxia requiring postnatal resuscitation, so that the perpetrator was found guilty.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