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晌午时分,3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杭锦后旗蛮会镇民富村的张玉光,仍在地里忙着种玉米,连饭也顾不上吃。"自家有40亩地,又承包了140亩,虽然累,可是感觉有奔头。"张玉光抹了把脸上的汗说。53岁的张玉光,一心想趁体力还行,能干得动,在未来3年把债还清。身旁一起种地的村民说:"如果不是给他哥还债,他成不了贫困户。原来他家主  相似文献   

2.
正平日里,老赵在自家是三天两头见不着人,为了工作走东家串西家,老赵媳妇不乐意了。"家里啥也指望不上他,那点儿工资还不够他帮困难户的呢!"而老赵却有自己的想法:"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我都得去;贫残孤寡,我不管谁管?去也不能空着手啊!"在记者和自己媳妇面前,老赵一边尴尬地搓着手,一边红着脸辩解道。还是老赵媳妇给了他一个台阶下,找回了面子:"老赵当这个村干部,就得为老百姓服务,要不然就别干这苦差事,咱家人还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3.
正见到孟伟国时,他正在自家的蟠桃园里与几名雇工一起忙着从树上采摘蟠桃……"植物和人一样,都是有感情的,平时付出多少,就能有多少回报。"9月3日,家住农二师三十六团的蟠桃种植户孟伟国谈起这几年种植蟠桃的经历颇为感慨。今年41岁的孟伟国告诉笔者,1991年他从部队退伍后,打过工、开办过养鸡场,虽然很辛苦,都未挣上钱。2000  相似文献   

4.
正"现在我的25亩枣树正处在开花坐果的关键时期,我得在书上好好看看怎么提高枣树的坐果率,好年底来个大丰收!"8月5日,农二师三十六团水管站农家书屋内,红枣种植户朱胜江一边翻看着科技书籍一边对工会主席笑着说。走进该站农家书屋,在20多平方米的书屋内,窗明几净,崭新的阅读桌椅摆放有序,靠墙的一排书架上面整整齐齐地摆列着千  相似文献   

5.
灵武市东塔乡果园村青年农民刘自成,钻研花卉栽培技术,自繁自育名贵花卉230多个品种,被誉为银南地区"花卉王"。今年36岁的刘自成,童年丧父,由于生活所迫未读完初中就辍学了。为了生计,刘自成南下广东等地打工,在南方目睹到处是争奇斗艳的花朵时,他萌发了一个新的想法——养育花卉致富。于是他用打工挣到的钱换回了几十盆花卉,星夜兼程回到了家乡,在自家院子里搞起一个不到  相似文献   

6.
<正>俗话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对于这句话,二师三十团七连89岁的老人何占立深有体会,让他感受到女儿般温暖的人,就是自家的邻居赵跃珍。从2001年起,赵跃珍无怨无悔地关心照顾这位与自己非亲非故的"老爸",这一照顾就是13个年头。1993年,22岁的赵跃珍随丈夫一起从四川来到了三十团七连参加工作,她承包了62.5亩土地,丈夫则在连队开拖拉机。何占立老人祖籍河南,当过兵,1955年进疆,没结  相似文献   

7.
正几乎每天上下班都能碰到杨叔骑着他那辆老得不能再老、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永久"牌自行车到社区老年活动室去活动。杨叔叫杨培才,今年78岁,1958年入党,瘦高个,精神矍铄。杨叔在六师红旗农场小有名气。以前他只是农场基建科的一个小科员,按他自己的话说也是个"三无"人员,即无文化、无专业、无家业。但他却是个全能性的人,什么  相似文献   

8.
正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徐海,大家都说徐海聪明,能干,是个能人,他自制撒肥机,一个月创收两万元。今年45岁的徐海是军垦第二代,2001年,他大胆地抓住兵师团"1+3"文件精神,租赁承包60亩地,几年的耕耘,使徐海深深懂得,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减少劳动力,降低种地成本,加快施肥速度,徐海左思右想,苦钻撒肥机,终于  相似文献   

9.
<正>5月15日,当笔者走进农二师三十四团十连职工王运江的红枣园时,看到一大群土鸡和几十只鹅在悠闲地觅食,王运江正带着雇主忙着修剪,他憨笑着告诉笔者:"六月份正是枣树修剪的季节,如不及时修剪,就会影响红枣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贵州省金融机构紧紧围绕大扶贫战略行动,创新信贷产品和融资模式,有力支持了全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工作的推进。沿着宽阔的通村水泥路,67岁的覃忠德要到自家地里去看看,10分钟的路程里,覃忠德不时弯下身子,或是抬起小腿,对脚上的皮鞋打量一番,在鞋子上拍一拍,确认干净后,继续往前走。"以前全是泥巴路,烂得很呢,只能穿水鞋。"回忆起几个月前的出行道路,覃忠德先是将手在膝盖处比划水靴的位置,再直起身子摆摆手。  相似文献   

11.
正走进开阳县禾丰乡穿洞村,山上的映山红迎风摇曳,缀满枝头的樱桃红得诱人,宽阔的通村公路旁绿树成荫,俨然一个美丽小城镇。村委会对面的院坝内不时传来"沙沙"声。"肯定是毛永太在打扫自家院坝。"穿洞村党总支副书记朱时刚说。事实上,村民毛永太家的院坝一直很干净,但2012年以来,他坚持每  相似文献   

12.
<正>吴昌硕诗书画印四绝,对后世影响很大,追溯陈师曾、傅抱石、李可染、潘天寿等现代名家的艺术源头之一,都能指向吴昌硕这个名字。吴昌硕一生动荡,堪称大器晚成的代表。他自言"三十学诗,五十学画",这当然是夸张之语,但他确实是在五十多岁才在绘画上初具自家面目,六十多岁艺术日臻成熟,直到七八十岁晚年进入炉火纯青的化境,一跃为"后海派"的领军人物。他的生前身后,上海还出现了"家家缶翁(其号),户户昌硕"的画坛奇景。  相似文献   

13.
<正>当你走进农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伊买提,男女老少都会竖起拇指说:"伊买提,他真行,精通维、汉语言,七连的秋产品采收全靠他了"。伊买提,今年50岁,已是儿孙满堂,是焉耆永宁乡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10年前,他和妻子早出晚归地经营着自家15亩果园。2000年,他看着本乡一部分农民一到7月就到团场打工,直到11月带着厚厚的人民币回来,2001年秋,他亲自跟随这些打工队伍来到团场,看到团场望不到边的经济作物摆在那里,等待着  相似文献   

14.
正1950年9月,他来到北京参加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在欢迎宴会上,当他代表山东省的劳动模范向毛主席敬酒的时候,几天来背熟的几句话,竟忘得一干二净,激动的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出来。毛主席亲切地站起来,同他碰杯,并连声说:"谢谢!谢谢!"  相似文献   

15.
支书算账     
深秋时节,秋收后的喜悦渐渐淡去.小山村的村委会大院里人声鼎沸,其中一个脸色通红、满嘴酒气的庄稼汉蛮横地喊叫:"赵书记,他张传刚今天再不给我钱,我就是把自家的玉米烂在地里也不卖给他了!"周围的人纷纷附和:"对,他太不讲信用了!""当初说得那么好,现在却不给钱了,卖给谁不是卖呀!"人群中央是一位五十开外的汉子,多年的沧桑留下了他满脸的沟壑.  相似文献   

16.
正提起农民党员李新提,四师七十一团的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称其家庭是大家公认的科技致富、团结邻里、男女平等、勤俭持家的"文明家庭"。李新提现年49岁,1980年高中毕业,1982年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几年的军营生活,教会了他坚毅、拼搏、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在部队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伍后分配在七十一团招待所,做了一名厨师,年仅21岁的李新提在工作岗位上虚心求教,认真钻研,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小李子"。几年后他带  相似文献   

17.
62岁的徐炳全是芦山县清源乡大同村的代理党支部书记.在村民的眼里,他是一位科技型的"村官".虽然他已过花甲之年,但他有着良好的读书看报习惯.前些年,他从报上看到一条种植猕猴桃经济效益好的信息,便对种植"中华猕猴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自家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植了猕猴桃.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也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他种有"中华猕猴桃"100多株,一家人每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崔永琦 《奋斗》2005,(6):13-14
包永富今年32岁,是虎林市忠诚乡忠诚村的一名青年农民。10几年前,由于家庭的贫困,将他挡在了大学门槛之外,但并没有阻隔他对理想的追求。他的理想是一个绿色的梦想.祖祖辈辈依靠土地为生的农民,难道就不能在土地上有所作为吗?踌躇满志的包永富决心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干出个名堂。  相似文献   

19.
麻栗坡县马街乡梁子街村公所执木村的正福才老汉,今年60岁,与其他的普通农民一样,一生都在土地上辛勤耕耘。但他万万没想到年轻力壮时都只能产几百公斤粮食的土地却在垂暮之年创下最辉煌的业绩——年产粮食一万多公斤。王老汉感慨地说:"这是靠党的政策一年比一年好,靠科学种田啊!"王老汉一家6口人,儿子儿媳跑运输,还在村里开办了西畴兴街水泥代销店,年创收入12000多元。一生钟情于土地的王老汉和老伴领着两个孙子除种好自家的6亩田、5亩地外,还请工租种了十几亩田地,年收粮食一万多公斤,每年还可养出20多头肥猪、4~5头牛、50多只鸡。一家人各得其所,忙得不亦乐乎。王老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一个年轻的村干部,有着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灵活头脑;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描绘出新农村建设的动人画卷。他叫孙龙,现任新宾满族自治县红庙子乡西岔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村富民不富,一样没出路"孙龙所在的西岔村原是一个后进村,村民只会种植玉米、高粱、大豆等传统农作物,家家户户的收入自然不高。2010年,39岁的孙龙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孙龙上任后打的第一个"漂亮仗"就是解决本村遗留的林业改革问题。他带领村干部先从自家亲戚入手,然后起早贪黑深入各组了解情况,挨家挨户征求意见,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西岔村3万亩林地全部改革完毕,为村集体注入"第一桶金"15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