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19,(12)
《儿童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儿童权利保护"宪章"。我国一贯重视儿童权利保护立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但比较而言,《儿童权利公约》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二者不仅在"立法宗旨""基本原则""儿童角色地位""可操作性"等基本范式方面存在着"国际"与"国别"的区分,在"成长环境""享权者""家庭保护"等具体范畴方面也有着质性上的差异。因此,作为《儿童权利公约》缔约国之一的我国,务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儿童权利的保护立法。  相似文献   

2.
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主要作原则规定,可操作性还待这一领域内整个法律体系的健全流浪儿童、学校安全、儿童食品卫生、不健康网络与网吧……这些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或变得突出的问题,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草案中都有了明确的规定。成年人的责任更重,而3亿多中国未成年人将更有“权”。  相似文献   

3.
国外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之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前科消灭的方式上主要有法律规定而消灭、法院裁定而消灭、注销记录而消灭等三种方式。联合国关于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制度主要体现在《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北京规则)和《联合国保护被剥夺自由少年规则》中。目前,各国在前科消灭的机构、条件、期限、程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规定较为详细。分析、借鉴外国对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的经验,对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起到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0条规定了未成年人的迅速审判权和分别关押权,从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为未成年人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人权事务委员会和儿童权利委员会的相关意见和判例进一步细化完善了这一权利,并影响了各国少年司法的发展。与联合国规定相比,我国的少年司法尚存在法律缺失、模糊,权利保护理念欠缺,审前羁押率高及非监禁刑适用率低等问题。我们应当根据联合国文件的精神,借鉴未成年人权利保障较为发达国家的相关权利保障措施,从改革办案程序、提高审判效率,明确相关法律规定,加强社会联动方面着手,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迅速审判权和分别关押权。  相似文献   

5.
《民主》2016,(10)
正【提案背景】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刑事诉讼法》第275条首次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使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更趋完善。但我国封存制度的实施刚刚起步,在施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与其他法律规范不协调、可操作性不强、缺乏前置封存程序、检察监督缺位、缺乏相应救济措施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具体建议】1.统一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有效配置。在《刑事诉讼法》修订之后,诸如《人民警察  相似文献   

6.
曹思婕 《理论探索》2016,(4):123-128
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监护面临需要立法回应的突出问题:未成年人遭受监护人侵害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立法提供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的监护缺失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填补,新型父母子女关系下的监护权归属需要通过完善立法加以明确。未成年人监护的立法缺失主要包括:立法理念严重滞后,体系体例比较散乱,具体规定存在明显缺陷。完善未成年人监护立法,应实现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理念的转变,形成完整统一的未成年人监护法律体系,充实丰富未成年人监护立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5)
新《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设立专章,从法律的角度要求不仅要教育、感化、挽救,同时还必须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立法指导思想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体现。未成年人犯罪程序中的律师辩护权、法庭审理程序的不公开进行、犯罪记录封存与有效矫正,这几项措施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有非常大的帮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加以完善,才能真正有效地实现未成年犯罪人的权利保护和挽救未成年犯罪人。  相似文献   

8.
犯罪少年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但人们较少关注.笔者在本文中介绍了联合回有关犯罪少年教育权保护的立法,以及西方国家在保护犯罪少年教育权问题上的有益经验和做法,以期对我国犯罪少年教育权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充分参考和借鉴了世界各国制订劳动法,以及国际劳动立法的经验,是一部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和国际接轨富有时代特征的劳动法。一、各国的劳动法劳动法是为了解决现代工业中的劳动问题而产生的,是专指产业革命以后制订的以保护职工为宗旨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在产业革命以前,或者说在18世纪以前,根本不存在劳动法。劳动法的最早形式是19世纪初开始出现的工厂法。英国议会于1802年通过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工厂法,也是第一个保护儿童的立法。该法规定,纺织厂不能用9岁以下的学徒;童工每天工作不得超过12小时,禁止做夜工。1847年修正工厂法规定,  相似文献   

10.
唐瑞 《学理论》2014,(2):101-102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辨别是非对错的能力,易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致使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攀升,对此,必须引起国家的重视。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不能与成年人犯罪混为一谈,在刑事立法上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国家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加强保护未成年犯罪人权益的观念,努力达到惩罚与保护相平衡,建立一个更加合理、完善的刑法体系,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建言献策     
《民主》2019,(12)
<正>2019年全国两会,民进中央提交《关于健全我国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的提案》得到共青团中央的答复。答复表示,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修改已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本次修订有望将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纳入其中,作为我国未成年人  相似文献   

12.
《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反恐怖主义法》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在同类违法行为的定性以及处罚的力度上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导致两法存在诸多冲突,需要从法律适用、立法完善等层面解决两法的冲突问题,以更为合理的处罚力度对相关违法行为进行惩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全国各地披露出一系列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两高两部联合发布了《关于依法惩治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见》。它首次在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中明确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是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理念的重大进步。在未成年人权利保障方面始终贯彻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突出保障未成年人隐私权,避免对其造成"二次伤害";深化受监护权内涵,严格负有特殊职责人员责任;最大限度保障儿童福利权,优化儿童成长环境;重视未成年人知情权,竭力维护其诉讼权益。同时,《意见》也留下些许缺憾,在性侵害幼女犯罪、性侵害犯罪精神损害赔偿及性侵男童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有效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刑事和解"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仅必要,而且可能:我国刑事立法一贯坚持以挽救为目的,为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提供了前提;一些地区将"刑事和解"运用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效果显著,起到了示范作用.运用"刑事和解"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既能保护耒成年犯罪镲人的权益,又能保护被害人的权益.运用"刑事和解"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需注意的问题是:区分刑事案件的性质,确立社会参与原则,明确"刑事和解"适用的阶段及"刑事和解"的内容,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薛俊卫  于飞 《学理论》2009,(6):89-91
2008年6月1日,新增、修订条款多达40余条的新《律师法》第33条规定是一大亮点,着重解决“会见难”等长期存在于律师界的“老大难”问题。自新法实施以来,“会见难”等问题仍时有浮出水面,可见新《律师法》并未彻底解决固有问题。本文通过总结新《律师法》关于律师会见权的改进,结合实施后的现有效果,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相应地提出有关措施,希望能对完善立法和司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食品安全法》引入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全程监管理念。相较《食品卫生法》而言,《食品安全法》在法律保护对象、法律适用主体、监管模式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均有很大突破和完善。法律保护对象的调整、法律适用主体的扩大、全程主动的监管模式、制定标准的科学性以及食品溯源制度的延伸构成了《食品安全法》的五大亮点。  相似文献   

17.
李晓安 《理论探索》2020,(4):100-110
"信用"纳入《民法典》回应了消费经济时代民事主体的权利要求。《民法典》信用规范适用主体、调适利益的规定,既回避了"信用权""入典"论证不清的诸多问题,又弥补了自然人"信用"权益保护的立法空白,显示出高超的立法水平;在面对涉信"社会评价""开放式"的"事实结构"时,运用《民法典》内在体系的自洽系统,能够对"信用"规范内涵进行价值填补与规则指引;对"信用"主体权利救济及责任承担的规范性效力,能够实现对民事主体信用利益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18.
美国《公职人员道德准则法》囊括一系列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法规和配套实施细则,从立法角度对公职人员应如何遵守从政道德作出了规范。该法规定严格细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为美国解决曾长期面临的公职人员贪腐问题奠定坚实法制基础。我国可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将道德准则转化为法律的做法,完善目前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职人员从政道德法律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劳动合同法》的修订应在明晰立法宗旨的基础之上,重申偏重保护劳动者的法律原则。《劳动合同法》修订过程中,应从保障劳动者的工资权、建立解雇保护制度以及完善经济补偿制度三方面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我国应急管理基本法,其运行实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受到集中检验与冲击,并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的挑战,引人关注。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该法修改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并深入探讨。此次世纪疫情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挑战主要在于冲击了立法理念中的底线思维不足问题、凸显了制度架构中的统筹性和综合协调性不足症结以及放大了法律实施中的实效性不足弊端等三个方面。应当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契机,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聚焦理念提升、体制与机制优化,堵漏洞、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制度准备,积极发挥制度增强人类行动的预期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