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毁誉参半的著名人物,他在个人修养、品格及才能方面有过人之处。曾国藩死后,清廷赐谥"文正公",这是清政府所能给予臣子的最高评价。中国近现代史上诸多有名望的人物,如李鸿章、梁启超、蒋介石等等,都对曾国藩称赞有加。曾国藩的人生已然达到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的高度,即古人所谓"三不朽"的境界。1917年8月,毛泽东给好友黎锦熙的信中,称曾国藩为有"大本大源"之人,并说:  相似文献   

2.
正李鸿章虽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国藩门下,但他对曾国藩传授给他的东西,更多的只是吸收其"术",不顾其"道"。在湘军幕府时,某天,李鸿章谎称头疼,不愿参加曾国藩主持的早会,曾国藩几次派人去叫,说是"人不到齐不开饭"。李鸿章只好匆匆前往。曾国藩板着脸没说话,待李鸿章吃完饭,丢下一句:"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  相似文献   

3.
<正>曾国藩是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非常重视养生。他顺应自然变化之道,身体力行,总结出"十字"养生法。养心。曾国藩力求心安定、气稳定、神安详、身安宁。他认为,修心养性能增强身体机能,而"惩忿窒欲"是养生之根本。"惩忿"意为遇事不烦恼和发怒,能心平气和地对待。"窒欲"就是有效抑制不良嗜好和私欲,  相似文献   

4.
谈到《曾国藩家书》(以下简称家书),不能不先提及曾国藩。在我国,曾国藩是个享有很高知名度的传奇人物。民间素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说法;《清史稿·曾国藩传》称他"中兴以来,一人而已",毛泽东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事实上,曾国藩长期以来在民间的显赫声誉,和家书也有很大的关系。新中国建立前,家书几乎是所有读书人必读的书。直到今天,也仍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晚清重要中兴名臣,美国学术界对他的功、德、言及对中国近代影响具有较高评价,可供国内学界借鉴与参考。对美国学界关于曾国藩的评价与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了解"他者"眼中的中国近代化历程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拓展文化自我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6.
<正>清末湘军将领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影响、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曾国藩自幼聪颖好学,16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清苦的读书使他常常感到"耳鸣不止,稍稍用心,便觉劳顿"。道光二十年(1840),曾国藩大病一场,病愈后,他开始对养生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谈到,他师法"曾文正公临睡洗脚,食后千步之法,得益不少"。  相似文献   

7.
晚清名将曾国藩,去长沙读书以求取功名。他的书桌就在窗前,后来有个叫展大宽的同学来了,因为来得晚,书桌只好安排在墙角。有一天,他突然冲着曾国藩大吼:“亮光都是从窗子照进来的,你凭什么遮挡别人?”曾国藩一声不响地把桌子挪开。但展大宽仍不满意,第二天,他趁曾国藩不在,竟把自己的书桌挪到窗前,把曾国藩的书桌移到墙角。曾国藩看了没说一句话,之后他就一直在墙角的位置读书。后来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展大宽又来寻衅。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平生最爱读的四种书中,有一种是韩文。他在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文集中,涉及到学问之事时,提得最多的,也是韩愈及其古文。曾国藩偏爱韩文,并对它有深入的钻研和独到的见解。探讨曾国藩对韩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看曾国藩其人,同时,还可以使我们对韩愈文学成就了解得更为深透。曾国藩对韩愈的研究,一般不涉及韩愈文学创作之外的问题,他“私淑韩公”,主要是把韩愈当作一个前辈艺术大师看待,极力去发现、挖掘、探讨韩愈作品中的美学特征,作为文学创作的借  相似文献   

9.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他在《牧民第一》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到了宋朝,欧阳修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正岳麓书社出版定价:45.00元"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与家风。曾国藩一生修、齐、治、平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但他留给后世最重要的遗产还是曾氏家风文化。本书从《曾国藩家书》出发,探明曾国藩家族的内部关系,尤其是他对兄弟与儿子的教诲。作者在书中将曾国藩的治家之道归纳为四大要点:"和:‘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相似文献   

11.
说莲道廉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的讲话中,强调党员干部要坚持原则,出淤泥而不染,有"莲花精神"。并指出,如果与庸俗的东西同流合污,最后终究会被淘汰。"空根偏向淤泥栽,大叶圆满不须裁,开心果种朝天举,明毫无染出尘埃。"古代"爱莲诗",正是今日"爱廉说"。说莲道廉,廉指向的是高洁。莲是廉,廉出高洁。廉,反射洁;洁,彰显廉。廉生高洁,在于先廉后洁、洁又升华廉。廉与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夏长江 《传承》2012,(14):6-7
曾国藩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风云人物,注重个人修养,提倡礼仪廉耻,受儒家影响极深,是传统的卫道者,其思想和行为方式都曾对毛泽东早期思想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他把曾国藩尊为既得大本大源的圣贤。后来,随着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他对曾国藩的评价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步扬弃、改造和发展传统文化,最终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地位的崭新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3.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十分反动的政治人物。他效忠清王朝,创建湘军,血腥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被清廷视为“同治中兴”的功臣。但是,曾国藩又是近代史上一位较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以自己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给桐城古文注入了新鲜血液,使原本衰败的桐城派出现复振之势。本文不准备全面分析评介曾国藩其人,只就其文学思想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政协公报》2014,(9):42-42
<正>晚清重臣曾国藩有个著名的"八交九不交"原则。所谓"八交"就是要交胜己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亏者、直言者、志趣广大者、惠在当厄者、体人者。"九不交"是不交志不同者、谀人者、恩怨颠倒者、好占便宜者、全无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仔细想想,曾国藩的这十七条交友原则很有道理。和比自己强的人交往,才能提高自己;和道德高尚的人交往,才能塑造自己优秀的品行;和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楚天主人》2008,(Z1):55-55
曾国藩是个颇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褒者说他是"立德、立功、立言"的"千古一完人";贬者说他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这些都姑且存而不论,但他在修身养性、治家教子、琢磨为官之道方面确有独特见解。他在《曾文正公集·答黄廷瓒》中谈到  相似文献   

16.
《世纪行》2017,(4)
<正>"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这是毛泽东对张之洞的评价。张之洞,字孝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他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影响深远,在近代实业、教育、军率、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张之洞一生的非凡生涯中,之所以能够赢得迅捷的发展,之所以能够获得史家的赞誉,不仅与他政绩卓著、倡导新学、兴办洋务有关,更因  相似文献   

17.
正一、清之贫——情操清贫,它是"廉"之品。有了"清字观",才能崇尚贫、不怕贫、追求贫、做到贫、坚持贫,永葆"清贫"之底蕴、之本色、之风度、之美德,升华"廉"之品。宋代诗人陆游说:"忍穷闭门岂自若,是中滋味敌八珍"。绝不让"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的奢侈重演。清,志不改;贫,志不丧。"清"不仅是思想境界,又是守贫的基石。"清贫"指的是一种生活  相似文献   

18.
杜绝干部考核失真失实,就要切实完善考核评价内容,改进干部考核评价方式辞旧岁迎新年,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正在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紧张而有序地进行。领导干部述职后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由到会人员按照"德能勤绩廉"五大项进行测评。而这个环节正是参与测评的下属人员最为犯难的事,尤其是"德"和"廉"在"优、良、中、差"  相似文献   

19.
桃李满天下的曾国藩 曾国藩本人虽不善带兵打仗(曾亲率大军上阵,结果全军覆没,几乎跳江自尽),但他那帮连皇帝圣旨都敢不遵的湘军悍将只要收到他的书信,就立马变得服服帖帖。  相似文献   

20.
曾国藩死后一百多年,对他政治上的评价,直到今天也没有定论,但是,曾国藩会识才用才这一点上,一百多年来却没有异议。曾国藩在世的时候,李秀成说太平天国的失败足“天王不识贤臣”,而曾国藩的成功则是因为“善识人才”。鉴人之术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一次,李鸿章向恩师推荐了3个年轻人。黄昏的时候,曾国藩刚刚回府邸,家人立刻迎了上来,低声告诉曾国藩,李大人推荐的人已经在庭院里等待多时了。曾国藩挥挥手,示意家人退下,自己则悄悄走了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