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何以可能?这是齐美尔所提出的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既是社会的发生学问题,也是社会的运行机制问题,因此,成为社会学元理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这一问题,一些社会学家曾试图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一些社会学分支学科也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青年社会学主要从社会传承机制与社会更新机制这一独特角度,对"社会何以可能"这一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破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体经由两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方面来达成:一是青年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传承机制;二是社会的青年化,体现了社会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青年社会学将由过去简单的两维关系,形成"社会——青年社会——青年"的三重关系青年社会学将不仅是关于青年的社会学理论,同时也是关于青年社会的社会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童潇 《学习与实践》2008,(11):139-146
本文提出了"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概念,用以概括郑杭生教授及其学术团队在理论社会学及其应用方面所开创学术成果的整体内容。本文认为,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创建来源既受到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哲学及传统文化、西方哲学与社会学思潮的影响,又深深根植于中国转型社会加速期与新型现代性的建构实践。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逻辑理路是:世界观——建设性反思批判思想;方法论——本土特质与世界眼光;具体方法——立足现实、开发传统、借鉴国外、创造特色;深层理念——促进社会进步,减缩发展代价:思想展开——社会运行论、社会转型论、学科本土论、社会互构论。这五个方面既相互影响,又浑然一体。郑杭生社会学思想的贡献是:在世界上提出了具有东方学术品格的中国人自己的原创性社会学理论,形成了一套分析中国社会特别是转型社会的理论框架,为社会学本土化工作提供了某种典范,也为不同类型社会的良性运行提供了某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潘敏  卫俊 《学习与实践》2007,(9):134-140
环境社会学应围绕"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与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开展研究,本文试图厘清符合这种学科定位且相对成熟的四类理论:"环境建构主义"理论、环境公正理论、社会体制论、社会对策理论等,并谈谈中国环境社会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年研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当今学科林立、界限模湖,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协作的情况下,运用各门学科的知识来开展青年研究,是创建马克思主义的、适合我国国情的青年科学的重要条件。其中,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而运用社会学的知识来研究青年,就形成了青年社会学。本文拟就青年社会学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年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开始于1980年代,是伴随着经济改革的步伐而逐步成长的。近年来,社会学视角的青年研究迅速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中占据主导性位置,社会学取向的青年研究往往引领着青年研究的主流走向。社会学对青年研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研究方法上,同时也反映在研究主题上。"80后""90后"群体研究、青年群体的社会分化、新生代农民工的认同与社会融合、互联网与青年文化和社会参与、社会变迁冲击下的新婚恋观和行为等是当代中国青年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所谓"青年革命",这在欧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年问题的研究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1970年8月在瓦尔纳召开的第7届国际社会学代表会议上成立了"作为变革动因的青年"研究组.1974年8月在多伦多召开的第8届国际社会学代表会议上设立了第9研究组——"青年问题"组和第3特别组——"青年社会学"组.1975年5月国际社会学协会执行委员会正式批准成立第34研究委员会(RC34)——"青年社会学"分会.该研究会旨在促进青年社会学和青年研究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该书《中译本前言》介绍说 :“本书作为默顿的重要代表著作之一 ,收录了他从 2 0世纪 40年代到 80年代初的部分有影响的研究成果 ,即突出地反映了他的社会学思想的这一特征。一方面 ,默顿强调理论研究应具有经验取向。”“另一方面 ,默顿十分强调经验研究应以理论为指导。”“默顿社会学研究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研究问题的多样性。”“通过本书我们不但可以深入了解默顿社会学理论思维特征 ,而且本书对于我们认识社会研究的性质、对于更好地处理社会学知识与经验研究之间的关系 ,无疑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作者中译本序言》说 :“在本书中 ,…  相似文献   

9.
青年学尚是一块处女地,从何下锄去开拓呢? 笔者以为,是否可以先分别从青年学“科学群”中的各学科入手,对青年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分别或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指导青年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摸索和建立青年学的理论体系。在青年学这个“科学群”中,集合了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美学等有关学科。其中,社会学与青年研究的关系最为密切,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直接对青年研究提供帮助。当然,社会学并不能代替青年学,因为青年研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7月11-12日,第25届中国社会学年会"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其中,由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联合举办的"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分论坛也如期进行。本论坛28位发言人就性别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与实证问题进行了探讨。一、性别理论反思与拓展1."社会性别研究"发展及实践总结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佟新教授总结了1995年第  相似文献   

11.
犯罪社会学     
吴鹏森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11月版犯罪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是犯罪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犯罪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为对象,从犯罪社会学的基本假设出发,围绕人类社会行为的微观环境与宏观环境展开犯  相似文献   

12.
吴宜 《统一论坛》2015,(3):31-33
近年来,岛内社会运动中青年参与的能量不断增大,"反中"色彩日益明显,以至于在2014年掀起了对岛内政局和两岸关系均产生较大影响的"太阳花学运"。台湾青年热衷参与社运,且"反中"情绪浓厚的根源,与青年成长的内外环境、主客观因素密切相关。一、"相对剥夺感"增强是青年参与社运的内在动因社会学理论认为,人的"相对剥夺感"越大,对抗的可能性就越大,破坏性就越强;社会运动是参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义乌市经商未婚青年为研究对象,对义乌经商青年择偶标准及行为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社会学的"理性选择"、"社会资本"、"交换理论"等视角对经商青年的择偶特征和行为进行分析,认为经商青年择偶特征与行为体现了商人的经济理性的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4.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青年发展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指引。基于问题意识和理论自觉,运用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公共政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青年发展进行了学理化探讨、系统化阐释,完善了青年发展的基础理论,揭示了青年发展的普遍规律,提出了青年发展的路径方法,为我国蓬勃发展的青年发展事业适时构建起学术体系。  相似文献   

15.
<正>主编:魏国华张强副主编:安建国孙柱涂成林执行主编:邱服兵涂敏霞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广州青年发展报告(2014~2015)》(蓝皮书)从广州青年的价值观、身心健康、教育与学习、就业、婚恋与家庭状况、社会参与、消费与闲暇娱乐、互联网运用状况、未成年人偏差行为状况、发展环境等十个方面展开深入系统的实证性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教育学、犯罪学等多个学科视角,深入研究、分析当代青年的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青年学科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学科反思阶段(2000年至2014年)和学科重建阶段(2015年以来)等三个阶段,其间发生过两次大的转进。第一次转进发生在学科反思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从青年学科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对青年现象、青年发展和青年问题等研究,逐步实现了社会科学理论与青年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标志着青年学科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次转进发生在学科重建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重新转回到青年学科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大方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并在此方面取得了理论上的显著发展。主要包括:明确了青年学科重建的意义、合法性和依据;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学科属性、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范式;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等方面。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青年学科建设将继续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这一大方向展开,并且在探索青年学科的核心概念、逐步完善青年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并应用于实践、重构青年学科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厘清青年学科的学科范畴和学科边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张品 《理论月刊》2014,(5):162-165
工业社会的快速城市化使城市成为宏观社会运行的战略性场所,城市社会学由此兴起,并且成为一门显学。然而城市社会学学科发展却存在着困境,首先是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专属问题难以确认,这直接导致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有扩展为社会学研究的倾向。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也存在着矛盾:或者发展理论不再关注城市;或者仍然关注城市却发展不出理论。这些困境意味着城市不是社会理论研究的中心,但城市是社会变化的权变因素,因此,城市仍然是研究社会的关键领域。  相似文献   

18.
罗佳琦 《求索》2013,(11):266-266,46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是社会学中的经典名著、社会学学科的基本文献之一,近日商务印书馆再版了这本书的中文译作(李国武译),在于该书包含着丰富的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宝贵思想。本书的英文原版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出版,书的作者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彼得·M·布劳,他曾先后任教于康乃尔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更曾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19.
岳天明 《学习与实践》2008,(11):147-150
本文全面评述了我国民族社会学的研究现状,以此为前提,对郑杭生教授主编的《民族社会学概论》作了评介。文章指出,《民族社会学概论》既突出了社会学的学理追求又体现了民族社会学的学术视野、既紧密结合了我国多民族社会的转型进程又将这种转型置于全球发展的大背景当中,全面贯彻了民族社会学作为社会学的分支学科,探讨与民族相关联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从民族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深层学科理念。  相似文献   

20.
[英]戈登·休斯著,刘晓梅、刘志松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本书主要从犯罪学、社会学和学术史的角度,探讨了"犯罪预防"这一语焉不详的概念。在这本书中,作者对当前和历史上对犯罪预防,特别是与社会控制密切相关的争论与探讨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评价。在关于犯罪预防的理论探讨方面,本书的论述超越了传统的国界,在对历史进行了回顾与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