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在执法实践中 ,证人证言的不良现象 ,直接影响了我国刑事案件的公正审判。法律制度不健全是证人证言不良现象形成的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我国的刑事审判中,由于传统的书面审判模式在实践中的延续,证人、检察官和法官对证人出庭作证态度消极,证人出庭作证缺乏经济保障和安全保障,导致证人出庭作证率非常低。法律应该明确证人可以不出庭作证和必须出庭作证的范围以及证人不出庭作证的后果。建立证人出庭作证的保障机制和证人保护制度,以保证法庭审理的公正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证人出庭作证是现代刑事审判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我国关于警察证人作证的问题讨论中,缺乏法律明确规定不是问题的关键,被告人对质权没有得到保障才是我国庭审问题的症结。在我国确立对质权,让警察走上法庭作证,既有利于发现真实,更有助于刑事审判的实质化和公正性。  相似文献   

4.
证人出庭作证关系到实体与程序正义的实现,也关系到我国审判方式的改革,意义重大,但目前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不容乐观,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之一是我国的法律体系缺乏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可以从我国目前的证人保护制度出发,探讨其存在的缺陷,并从证人保护制度的对象、内容、启动、执行等方面提出立法建议以完善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当事人或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通过对证人证言进行质证,审判人员会对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进行分析从而作出证人证言有无证明力及证明力大小的判断。由于我国在民事诉讼中对证人证言质证的主要法律规定存在有缺陷,导致我国在民事审判实务中对证人证言的质证流于形式。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应当设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和由审判长主持下的以当事人双方对证人询问为主的质证模式,才能提高对证人证言质证的质量并有利于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裁判。  相似文献   

6.
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拒证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刑事审判方式改革,妨碍了诉讼目的实现.应在借鉴国外立法及司法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国情,通过立法对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规定,建立诸如证人法律保护、证人出庭经济补偿、证人作证豁免权、证人宣誓等一系列配套措施,完善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7.
言词直接的刑事审判原则具有重要的诉讼功能。它是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得以正确贯彻的关键;是理顺控辩审三方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的根本保证。我国刑事诉讼法应确立此原则的法律地位,建立言词直接的刑事庭审的质证方式,建立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保证此原则的真正实现,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2010年发布的"两个证据规定"和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对于证人证言的取证方式和审查判断等进行了规制,但在侦查实践中,证人作证的情况仍不理想,向证人取证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和障碍,制约了案件公平正义的实现。在"以审判为中心"的改革背景下,证人证言的取证工作需从法律规定、侦查人员、证人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9.
言词直接的刑事审判原则具有重要的诉讼功能。它是我国现行刑事审判方式得以正确贯彻的关键,是理顺控辩审三方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趋向合理的根本保证。我国的刑事司法中应确立此原则的法律地位,建立言词直接的刑事庭审的质证方式;建立被害人、鉴定人、证人出庭作证的制度;以保证此原则的真正实现,达到司法公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所谓证人,是指知道案件真实情况并有义务向政法机关如实陈述的人。证人具有法律特定性,不能更换或代替。证人证言是重要的刑事诉讼证据之一,它是揭露、证实犯罪的依据。笔者在预审办案中接触到部分证人,他们受诸因素影响拒绝作证,导致案难定、证难取、刑难判,严重地影响了刑事案件预审、起诉和审判工作。证人拒证是复杂心理活动的集中反映,但又是可以认识和矫正的。1988年至1992年,湖北省南漳县公安局在预审办案中遇到116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