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2.
汪金友 《廉政瞭望》2011,(13):65-65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有“四大文化怪人”,他们不是一般的“怪”,而是相当的“怪”。 第一怪是要求吃鸡的冼星海。冼星海是个留法回来的洋学生,刚到延安时,非常讨厌吃小米。后来有人要他为《黄河大合唱》谱曲,他便提出:“必须每天给我吃一只鸡,要不然一行也写不出来。”当时的延安,到哪儿去买鸡?没办法,只得给他买了两斤白糖。他盘腿在炕上,抽一口烟,吃一口糖。只用了6天时间,就创作出这部史上最为激越的民族乐章。  相似文献   

3.
曾晖 《廉政瞭望》2013,(5):20-21
曾经有这样一个段子:几个朋友一起喝茶。甲感叹:“今天又挨领导骂了.心理不是滋味。”乙附和:“我也经常被领导骂,感受都是一样的。”丙补充:“只要受人领导,谁没领教过挨骂?不足为奇。”兄弟仨都说自己习以为常,但终究有一事不解——领导为什么爱骂人呢?  相似文献   

4.
明朝冯梦龙的《笑府》里辑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个人家里很穷。一天,他出门遇见一个朋友请他吃饭,但他充阔气地说:“我刚吃完狗肉,饭是吃不下了,喝杯酒还可以。”于是两人就去喝酒。不一会儿,他就喝醉了,把刚才在家里吃的糠吐了一地。事后,朋友问他“你吃的是狗肉,怎么吐出来的会是糠呢?”那人沉思了一会道:“估计这狗是吃糠的。”俗话说:“顾了面皮,饿了肚皮”、“死要面子活受罪”。在“面子”与“肚子”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死要面子的人,免不了要“饿肚皮”、“活受罪”,这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今天,我们不少地方的官…  相似文献   

5.
从公仪休“嗜鱼不受鱼”说起刘向东《淮南子·道应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公仪休很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相国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的学生劝他说:「先生,你这么喜欢吃鱼,别人把鱼送上门来,为何又不要呢?」他回答说:如果经常收别人送的鱼,就会背上...  相似文献   

6.
袁浩 《奋斗》2009,(8):60-60
近读一篇报道,发人深省。说的是在一次大会上.一位县委副书记含着眼泪说.端午节他回家的时候,母亲说了一句令他非常吃惊的话:“儿啊,妈不盼别的.只盼你能平平安安地退休。”这位县委副书记不禁问道:“妈,我才30多岁,怎么就说退休呢?”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说:“你看电视上.有多少当官的都出事了,我是怕你把握不住呀。如果你贪污受贿,当了贪官,那可给全家人都带来灾了!”母亲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这位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甲老板:每次去你公司,看你的员工总是那么忠心耿耿,你给他们多少工钱呀? 乙老板:工钱并不多,我总是全力以赴地照顾员工、培养员工。 甲老板:可是我看有些厂的员工,他们工资不多,却经常罚这扣那…… 乙老板:他们是不是管理很混乱呀?企业不见得会赚钱吧?聪明的老板,一切的考虑都是赚钱,这叫“以钱为本”。高明一点的老板会以行事的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这叫“以事为本”。甲老板:噢,你说的实际是“以人为本”。我也试试。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陈鲁民 《奋斗》2006,(12):62-62
二十多年前,人们见面互相问候最多一句话就是:“你吃了吗?”  相似文献   

9.
对官员来说,什么才算真有“面子”,什么才算最大的“面子”? 近来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对此颇为豁朗。 这篇文章介绍说,1993年,国务院准备制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时候,派了几个调查组到下面摸底。其中一组沿汉江调查,见这里的老百姓十分贫苦便找来当地一位地委书记问:这些情况你清楚不清楚?答说知道,并说还拍了个录像,调查组有些地方去不了,可以看看这个录像。但他说只能组长看,调查组问为什么?这位书记叹了口气说:“我搞了这盘录像,大家议论纷纷,说我给共产党抹黑。”调查组很生气,说这是讲真话,难道我们吃假话的…  相似文献   

10.
快乐大叔 《党课》2011,(21):98-100
说到新婚姻法司法解释三(以下简称“解释三”),快乐大叔就想起了一个笑话。有一个富翁要给太太买生日礼物,问:“你是想要一条船呢,还是想要一架直升机?”太太想了想说:“我什么都不要,我想离婚。”富翁愣了一下,说:“对不起,我还不打算送这么贵重的礼物。”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甲:我们最近开了几次会,讨论“生产力标准”,但大家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不太一样。请谈谈你的看法。乙:首先,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哲学理论上弄清楚什么叫“生产力标准”。简单地说,它是指生产力作为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马克思主义原理。甲:这好懂。但是,为什么对它使用“标准”这个词呢?乙:在二十多年前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中,人们把实践称为认识的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本来,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和当时所讲“实践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是一个意思的不…  相似文献   

12.
陈亚楠 《新湘评论》2014,(16):29-29
节日期间,孙女儿来看爷爷奶奶。话没说上十句,就用了七个“然后”。我说:“你怎么啦,连话也不会讲啦?怎么‘然后“然后’的,用了那么多。是‘然后’呢,还是‘然而’,我都搞不清了。”她笑着辩解说:“现在都是这样讲的。”这才引起我的注意,在公交车上,在地铁,甚至在电视里,青年人乃至中年人的话语里果然出现不断的“然后”。  相似文献   

13.
红二方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连走了10多天,干粮没有了,野菜也找不到了。警卫员李少清愁着眉对任粥时说:“任政委,今天什么吃的都没有了,怎么办?”任弼时随手从草地上拔起一把草,笑笑说:“野草甜,野草香,红军粮食满山岗。这不是吃的吗?”“这草不能吃。”李少清说。“不要愁,想想办法。”任弼时略一沉思,抬眼瞥见李少清县上的手枪背带,眼睛一亮,“有办法了。看,身上背的牛皮带可以吃呀!──快解下来。”任弼时让李少清拿来一把小刀,一人扯住皮带一头,隔一寸割开一段,割下了八块。他叫警卫员找些树枝点起火,亲自烧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余平 《党课》2014,(24):122-123
前些天妻子和我一起去吃西餐,用完餐后我掏出钱包准备付款,妻子拦住我说:“你先别急着买单,我用手机扫一扫餐厅前台海报上的二维码,就可以享受餐厅的优惠价了。”“扫一扫就能优惠?”我不解地问。“老公,你真是OUT了,现在吃饭、看电影、做美容、购物都可以扫二维码,这些二维码不但汇集了商品的信息,而且还能把优惠活动覆盖在内呢!”妻子说。果然,妻子在前台扫了二维码后,我们享受到了用餐费九折的优惠,这令我喜不自胜。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2,(1):80-80
议会大厅 甲:“为什么议会大厅都是圆的?”乙:“你在哪儿见过方的杂技场?”反对与主张甲:“你对父母包办婚姻有何看法?”乙:“我反对父母包办婚姻,主张父母包办婚事。”  相似文献   

16.
黄春景 《党课》2012,(22):78-79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央视《面对面》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董倩问:“您幸福吗?”莫言答:“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虑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金堂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具体内容是普通党员问:“在党旗下,昨天,你说了什么?今天,你做了什么?明天,你将留下什么?”干部党员问:“入党为了什么?在职干了什么?为民做了什么?”使不少党员干部在“面对党旗问三问”活动中重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受到群众的广泛称赞 时下,一些党员和党员干部在抓经济建设时,忽视了思想建设。比如在工作作风上,有的党员干部“公仆”意识淡薄,叶群众提出的问题敷衍搪塞,常常是说得…  相似文献   

18.
一天,曾子的夫人要外出办事,她的小儿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夫人对儿子说:“你别去,等妈回来给你杀猪。”她的儿子听了,很高兴,不哭了。她办完事回来,见曾子正准备杀猪,便问:“你为什么杀猪?”曾子说:“你不是说了吗,等你回来给孩子杀猪吗。”夫人说:“我是哄他的。”曾子说:“孩子以父母为师,你这次骗了他,他以后也会学着骗你的。”夫人听曾子说得有理,就同意把猪杀了。讲诚信,守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一个人成就大事,安身立命之本。在我国历史上,因讲信用而成就大事者不计其数,因不守信用而身败…  相似文献   

19.
日,去某镇党委办公室为一份新闻稿件加盖公章以证明其“属实”,执掌公章者问我这稿件“老板”看过么?我莫名其妙至极,“老板”?老板是谁?他见我连老板是谁都不知道,仿佛见到了外星来客,随即客气地说:“是咱书记嘛,你先请他看一下我再给你办”。我方才明白,“老板”者书记也,心里咯噔一下,若骨鲠在喉,既无法下咽又无法吐出。我们伟大的党从诞生之日起,便以解放天下无产者为己任,凡为此目标而努力奋斗的一切仁人志士,不论国家与肤色皆视为“同志”,“同志”者,志同道合者也。在战火纷飞、漫长而艰苦的岁月里,许多人为获得…  相似文献   

20.
郭庆晨 《党课》2006,(12):58-59
以描写红军长征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雄关漫道》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红军六军团三十一团所属部队的午饭做好了。这是一大锅野菜。团长岳林盛走到饭锅前,说了声“我来尝一尝”,便用勺子舀了几片野菜放在嘴里嚼了起来。这情景被站在一旁的红军女战士、岳林盛的妹妹见到了,便有些责怪地问道:“哥,为什么每次做好了饭都是你先吃呢?”岳林盛并没有急于回答妹妹的提问。而是给妹妹讲起了侍膳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