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是一个无所不“微”的年代,2011年,初网络兴起“微博打拐”,立时全民参与;而后,记者邓飞等500位媒体人发起“免费午餐”活动,随后成为最火暴的网络公益行为。借助微博等平台,“微公益”已经成为现代人参与公益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2.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能够弥补现实政治参与的局限,满足青年群体政治意愿表达的需求。构建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也需要青年网民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现实世界的政治参与存在知行脱节、被动参与、功利化倾向和政治认知负面化等问题,而对网络世界的政治参与却给予极大的热情.参与形式、参与环境和参与效果的差别决定了青少年政治参与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要不断地改善青少年的政治参与行为,引导他们做到政治关注与实践参与同步、理性表达与理性行动同步、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4.
建立健全我国公益法人制度是回应由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引起的社会结构转型、探寻社会管理模式创新之社会现实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并无形式意义上的公益法人组织,但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充斥着实质意义上的公益法人表现形式。我国的公益法人制度有着自身独特的先天品性,而当下发达国家完善的公益法人制度体系又为我们提供了后天努力的演进范本。以事业单位改革、社会团体改革等一系列社会制度转型升级为契机,走一条政府主导、民众参与的公益法人发展道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视阈下我国网络公益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顽强  王嫣 《理论月刊》2012,(7):147-152
网络公益制度变迁受到制度环境、变迁主体、变迁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多方面影响。在当前制度环境下,网络公益发展困难重重,表现在网络公益组织注册受到限制,参与主体具有随意性,管理困难,功效不足和信任下降。根据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理论,从法律制度、技术能力、网络监管、管理运行等四方面的路径依赖因子探讨导致我国网络公益发展困境的原因。根据制度变迁的目的和实现模式,构建出我国网络公益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鄂璠 《小康》2013,(8):50-52
2012~2013中国信用小康指数:66.7在现实与虚拟交织的双重世界里,《小康》杂志对政府公信力、人际信用、企业信用、网络信用、媒体信用、公益信用、教育信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诚信教育和网络诚信越来越受人关注,人们期待诚信最终能成为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7.
<正>【重要发现】我国公众的公益活动参与意愿强烈但实际参与行为偏少,"互联网+公益"效应凸显,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重要渠道。信息的透明度、机构的合法性、品牌知名度是影响公众参与公益活动的三个决定性因素,中高收入群体的公益观念更强。移动互联时代,人人公益的理念不断强化,公益的内涵和形式更加丰富,需要更好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网络政治参与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发展起来的.网络政治参与具有即时性、平等性、开放性与互动性等优点.这些优点恰好能够弥补现实政治参与的局限,满足青年群体政治意愿表达的需求.构建并完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需要执政党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需要共青团组织的积极介入,也需要青年网民提高自身的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9.
邵明 《学习与实践》2007,(7):96-102
我国检察院在现行民事法领域中具有违背法理的功能定位,并在维护公益方面存在着功能缺失。通过考察国外检察机关维护公益之功能界定,本文认为在民事法领域,检察院应当通过提起或参与民事公益诉讼来维护公益,作为公益维护者其在民事诉讼中是形式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一经出现就对人的存在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视角来看,网络文化实质上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一种产物,贯穿于现实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它拓展了现实人的存在方式,同时网络文化也让人们感受到现实人的主体性缺失带来的发展危机。因此,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络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文化治理,促进网络文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化是伴随着互联网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一经出现就对人的存在产生了巨大影响。从马克思"现实的人"理论视角来看,网络文化实质上是现实的人实践活动的一种产物,贯穿于现实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之中,它拓展了现实人的存在方式,同时网络文化也让人们感受到现实人的主体性缺失带来的发展危机。因此,需要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升网络素养,弘扬人文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公众的网络素养,加强网络文化治理,促进网络文化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艳 《中国民政》2011,(10):60-60
为鼓励教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合法办学,加强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及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新疆阿克苏市民政局以第27个教师节为契机,对民办学校遵守职业道德,乐于奉献爱心,敬业爱岗的教师进行评议。活动表现出以下特色:一是以公益形式举办,赢得社会民间组织的广泛参与,其中中国教育网、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人博客、浙江嘉兴市美学学会、阿克苏易通网络公司及志愿者、热心公益人士的全程参与并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3.
《公安研究》2009,(10):91-91
钟明华、卓高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作为社会现代性生成的精神积淀和重要内容,公益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人的社会——他人(含人化自然)——自我之三维存在中有着重要的生成背景。其中,民间社会自我保护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益精神缘起的现实动因;利他的价值取向构成公益精神崛起的内在动力;对组织的更高拥有度以及在此基础上自我价值的多元赋予与实现为公益精神提供了意义世界的目标指向。  相似文献   

14.
《公安研究》2014,(3):94-95
杨钊、王茜在《重庆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撰文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一种基于网络交互媒体的新的公益模式——“微公益”正快速兴起。“微公益”的出现体现了我国社会对公益的追求及对传统向善文化的传承,但“微公益”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参与其中的行为主体共同努力以保障其健康成长。政府作为“微公益”行为的特殊参与主体,对“微公益”行为过程的健康成长的科学引导,将有效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环境公益诉讼中原告资格的认定和扩张进行全面检视,分析当前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存在的实践困境: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要求过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缺乏环境公益诉讼资格、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未得到支持等,针对性提出明确检察机关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降低社会组织行使环境公益诉权的门槛、赋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环境公益诉讼资格、设计公民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程序等相应的立法完善对策,以积极发挥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预设功能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公安研究》2013,(2):92-93
金毅在《理论与改革》2012年第5期撰文认为,当代中国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以“新意见阶层”为主体的网民、以网络意见领袖为主体的网络政治精英和以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者共同的利益诉求而结成的网络政治共同体。他们在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参与理念、参与能力和参与方式的困境。参与理念困境表现为民主参与理念与追求利益之争的冲突,参与能力困境表现为实现网络权利与现实数字鸿沟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虚拟性和现实性都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发展是虚拟性和现实性的统一。网络自由是自由的新的形式和组成部分,与现实自由是辨证统一的。从现实维度考察,网络自由具有悖论性、脆弱性和误导性,我们应同时兼顾虚拟与现实、网络自由和现实自由,从根本上体现人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平 《前沿》2009,(8):44-48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能够在排除环境侵害、保护环境公共利益的同时。更好地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财产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合法权益,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一种新型环境诉讼形式。本文从环境公益诉讼的历史沿革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分析了我国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条件,并提出了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初步设想,旨在探索一条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社会需要管理,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学者和政府官员的共识。但网络虚拟社会管理也是世界各国面临的一大难题。设法探求和建构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工作机制,成为一种现实的必要。依据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的加快建设与强化管理相结合、技术控制与社会管治相结合、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要有效实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必须设法建构四类工作机制,即网络空间管理工作机制、网民群体管理工作机制、网络运营管理工作机制和网络综合治理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段祥贵 《前沿》2012,(2):120-121
与本雅明"拱廊闲逛"相比,网络闲逛的现实活动空间日趋狭小,虚拟空间日益扩大,闲逛形式呈现虚拟化。网络构成一个超现实的"拱廊迷宫",网络闲逛能产生一种与拱廊闲逛相同的梦幻意识和消费冲动。网络闲逛者从现实世界来到虚拟空间,在后现代语境中还原或揭露一些被遮蔽了的事实真相,保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同样实现一种本雅明意义上的闲逛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