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集群行为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本文以胡斌飙车案引发的网络公共事件为案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网络集群事件的形成机理。本文认为,个体事件演变为网络公共事件的机理是:第一,发生了具有特殊性的个体事件;第二,命运的共同依赖和共同关心的问题、以情绪积累为基础的社会认知图式、媒体的放大作用等因素激活了潜在参与者的情绪,使其转变为现实的参与者;第三,去个性化、群体极化等群体心理机制和现象是网络集群行为升级的"内在变量";第四,公共权力机关的应对失当是网络集群行为的"助燃剂"。  相似文献   

2.
“沉默的螺旋”理论受到了网络与信息技术革命的很大挑战,网络社会甚至出现了“反沉默的螺旋”现象。但现实社会中的仇腐仇官现象以及网络环境所形成的类似意见气候,集中体现为群体无意识或非理性行为以及群体极化,导致大量的网络群体性事件,说到底仍是“沉默的螺旋”效应在网络社会的现实反映,亦给各级政府妥善应对此类事件带来了很大挑战。唯有强化源头治理、规范网络行为、重塑网络意见环境,并建构起立体多元的媒体传播渠道与受众整合机制,巧用各种传播技巧,各级政府才能妥善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使“沉默的螺旋”成为积极、开放的“螺旋”。  相似文献   

3.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就本质而言,是基于信息内容、网络媒介、用户群体三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校园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而发生在校园网络亚传播圈中的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4.
徐玉 《理论导报》2011,(11):50-5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影响高校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形成的原因以及心理分析,笔者认为妥善处置高校网络群体性事件重在预防,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科学的处置方法,将网络群体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解决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情危机的一般规律在不同的主客观条件下,具体的偏重点及其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的特殊规律主要表现为:民族或宗教因素是引起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最主要"热源因子";网络舆情危机形成中的"群体极化""协同过滤"现象相对明显;网络舆情传播的"首因效应""民粹效应"尤为突出;网络舆情动员呈现出"线上动员与线下行动有机结合"的特征;网络舆情危机的发展极易受到境外政治组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歪曲失真信息泛滥、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境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操纵、国外敌对势力渗透性入侵等隐患;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要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7.
网络反腐是网络时代反腐倡廉的一种新方式,在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网络反腐为名传播虚假信息,侵犯个人隐私,娱乐化、低俗化,"群体极化"和"道德绑架"等行为。只有完善法律制度建设,提升公民网络伦理水平,加强网络反腐舆论的引导和管理,强化网络媒体行业自律等,才能使网络反腐健康发展,为反腐倡廉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8.
我国转型期的社会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宏观环境、具体刺激事项、信息传播和参与者的社会心理三大要素相互作用、互相联系的结果.社会宏观环境是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它决定了群体性事件发生和演化的必然性;具体刺激事项是直接的刺激物,是诱发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信息传播和群体心理因素,是使事件的根本原因起作用而引发危机的条件.三大要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形成社会群体性事件发生与演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当前网络群体事件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事件参与者的主客体角色在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时时进行着角色的转换。在网络事件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作为信息受众者的参与客体,在接受事件信息发布者的源出信息后,以自己的判断对信息二次加工后以信息发布主体的角色,在网络中进一步推进信息的传播。作为信息源出主体的信息发布者,在接受二次加工的信息之后又以信息接受者的客体身份,再次通过网络传播被多次加工过的信息。这种网络参与主体与客体角色之间的多次交互转换,使得信息的传播已基本背离了事情的真相,这种已经谣言化的信息在网络的飞速推动下,往往会在以讹传讹中引发重大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0.
谢俊 《探索》2022,(6):173-184
随着信息技术的更迭,以5G为基石的智能时代迎风启幕,信息传播领域的深刻变革带来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主体智能化、传播内容视频化、传播方式多维化、传播受众类型化等新特征。智能化带来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权脱域、评价权转移、把关权弱化,导致传播主导力式微;视频化削弱网络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导致传播话语权式微;多维化带来虚拟和立体互动的信息传播监管困难,导致传播管控力式微;类型化带来“信息茧房”效应和“群体极化”现象,导致传播认同度式微。防范和化解当前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过程中的新风险,需要顺应信息技术变革的趋势,构建“5G+”赋能全程、全息、全员、全效的传播体系,守牢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主导权;提升话语表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促使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不失语、不失声、不失踪,掌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话语权;统筹技术与制度,构建安全、有序、健康的信息传播环境,提升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的管控力;防范算法偏见,破解传播的信息窄化和价值迷失难题,提升网络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11.
信息化时代我国网络政治生态治理在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都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府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不足、网络环境的监测机制不健全、网络事件的回应机制不畅通等;在社会层面,主要表现为网络信息传播的"守门人"角色缺失缺位、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严重、网络社会的价值评价标准混乱、网络信任愈加脆弱等;在个人层面,主要表现为从单向信息获取到双向信息互动的迷茫、网络社会性弱势群体的盲思、网民政治参与的盲从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网络时代政府"管理"角色转换不到位、多元网络文化的冲击和网民知识素养的欠缺。破解这些网络政治生态治理中的问题,需要各方齐心协力,众擎易举。在政府层面,要实现从"管控"向"管理"的转变;在社会层面,要做到自我规制与社会教化并举,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在个人层面,要克服"乌合之众"心理,做理性守法的网络公民。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扩展,人类社会已经开始进入"风险社会"时代,集中表现为群体性事件大规模多频次的爆发。近几年网络群体性事件尤为突出,其本质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相比,  相似文献   

13.
我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力增强、爱国情绪和民族自豪感被激发、网络舆论格局调整重塑、社会思想理论领域活跃深刻等特点。同时存在新兴媒体舆论传播加剧社会思潮冲突、错误思潮借机发力攻击国家体制机制、圈层化传播导致意识形态风险增加、群体情绪极化导致舆论讨论泛化等问题。对此,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治理,注重国际舆论场的整体战略布局,积极推进全民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切实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维护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正内源性网络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由于社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对社会成员情绪造成伤害,从而诱发的网络群体性对抗行动。内源性网络群体性事件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环境下产生的,它容易在某些因素的诱发下膨胀放大,因此网民群体围绕特定的主题,利用网络制造舆论或放大效应,采取集体行动,迫使政府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生活趋于复杂化、多元化,一些本属于内部的社会矛盾容易被激发。因此,预防和化解内源性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新时代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主次:事件与舆情当前,尽管网络舆论生态的概念并不统一,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界定、怎么界定,分析和探讨网络舆论生态都必须关注对网络舆论的形成与变化构成影响的各种因素。在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中,首先需要明晰的是事件与舆情的关系。影响一个事件网络舆情走向的首要因素就是事件本身。事件本身的性质、所造成的影响、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等因素,都决定着舆情的可能演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一些社会矛盾容易激化,特别是青年群体,因某些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青年群体事件有其特定内涵和特征。从其成因看,青年群体事件既有与青年群体自身特点相联系的内部成因,也有外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前,网络群体事件处于高发阶段。网民攫取社会生活中某一偶然事件,籍维护社会正义之名进行网络动员,从而发展成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中网民社会正义感具有真实性与不真实性、理智性与非理智性并存的特点,因此处理网络群体事件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网民社会正义感密切相关。培育网民正确表达社会正义感,首先要正视网民的正义诉求,其次是积极引导网民正确表达正义意愿,最后是社会管理部门要保障制度正义。  相似文献   

18.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19.
佘双好 《学习月刊》2010,(23):30-31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逐渐被一些媒体披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一般认为,领导干部是我们国家处于人生发展金字塔顶端的少数群体,也是广大人群中心理素质较好的群体。领导干部因心理健康原因引发各种事件不仅会对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也会形成不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一些领导干部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事件逐渐被一些媒体披露,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热议。一般认为,领导干部是我们国家处于人生发展金字塔顶端的少数群体,也是广大人群中心理素质较好的群体。领导干部因心理健康原因引发各种事件不仅会对干部队伍建设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整个社会也会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