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我国有关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网络舆情危机产生、发展、演变规律,网络舆情及网络舆情危机监测、研判、引导、应对对策,网络政治及网络民主相关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进行了归纳与分析,旨在为进一步探索网络舆情规律,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发展,合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一般的网络舆情主体之诉求指向,少数民族公众在网络舆情危机中体现的意愿、诉求、指向等态度与情绪,大都集中于利益表达、社会抗议、行为动员三个方面。此外,少数民族地区网络舆情危机中的主体特殊性主要表现为:主体间的"数字鸿沟"现象更为明显;参与主体成分的多元性特征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党政部门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存在着"三缺乏"的问题,为此,应树立"占领网络舆论制高点"执政理念,正确处理堵与疏的关系,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完善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校已进入网络舆情危机的高发期,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大致可分为五大类型。高校要提高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应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法治原则。高校还应建立应对舆情危机的机制,包括新闻发言人制度、舆情危机预警机制和舆情危机应急处理机制,此外在具体策略上,应该及时主动、适当示弱、因势利导,化危机为机遇。  相似文献   

5.
新疆网络舆情传播除了具有网络舆情的隐匿性、快速性、开放性等特点外,还具有新疆作为典型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特征。深入分析新疆网络舆情的民族特征,是新疆网络舆情研究切入的一个新的视角,要从网络舆情主体的多民族性、网络舆情事件的民族性、网络传播介质的民族性和网络舆情的跨界民族性特征,正视民族因素对新疆网络舆情的影响,采取措施消解网络舆情危机。  相似文献   

6.
应对涉检网络舆情,是新时期树立检察机关职业形象和公信力的要求。目前,硷察机关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还显得比较薄弱:舆情危机意识不强,不重视网络媒体作用,缺乏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少数人员的作作风以及腐败问题是引发舆情危机的根源。应对涉检网络舆情必须增强舆情意识和观念,主动参与和引导网络舆情;多种手段并举,提升化解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从涉检网络舆情危机发生的源头入手,强化检察机关自身建设,从根本上预防负面涉检网络舆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党政部门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在化解和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方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归纳和践行这些经验,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舆情在虚拟空间的映射,监管治理不当极易引发舆情危机,尤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舆情,更容易对社会信任基础与和谐稳定造成冲击。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善治,必须从情感融入入手,分析舆情生成的根源诉求,畅通民意表达的机制和渠道,平衡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建构舆情风险信息的风险防范机制,进而从源头上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实现有效遏制;必须通过技术赋能建立起长效的网络舆情监测、追踪、标识、评估、调控机制,增强对网络舆情演化发展过程的中端控制;必须规范网络舆情法律规制流程,建立舆情信息交流体系,依法监督和依规惩治净化网络空间舆情,完善网络舆情末端处置。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治理是现代社会治理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重大公共危机下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一面镜子,也成为评价地方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重大公共危机往往处于特殊时期,地方政府舆情应急处置水平至关重要,集中体现在网络舆情治理策略上。当前,中国处于重大公共危机频发高发阶段,作为现代社会治理“第一线”,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指导思想、治理原则、应对策略、处置手段和实现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治理链条。因此,加强对这一链接组成部分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在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影响日益扩展的态势下,如何有效地应对网络舆情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这样的视角,以系统性的思维多维度地探讨我国政府有效应对网络舆情的对策就尤为必要。各级政府应该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基本内涵,明确界定网络舆情应对的基本原则,深入探讨网络舆情的形成发展规律。并且还要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影响,加强应对网络舆情的队伍建设及相应的体制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反应是对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一种考验。适度反应行为研究则是把领导干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行为构成要件作为着力点,分别从危机反应态度、危机反应速度、危机反应程度和危机反应效果四个方面,梳理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性原则和策略,以减少网络舆情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而要真正形成领导干部网络舆情危机的适度反应,就要有涵盖规范机制、预警机制、引导机制、协调联动机制和善后处置机制等在内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应对网络舆情的纵向协同机制,以掌握网络舆情的规律,强化网络舆情的正面功能,消除或减少其负面功能。中央层面倾向于运用前瞻性把控的方式来对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如完善网络舆情立法和制定网络舆情监管标准。在自上而下的行政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地方政府则倾向于运用主动型化解的干预方式来进行网络舆情治理,既要建立资金和人才保障制度,也要构建网络舆情的预警、应急和善后处置机制。基层政府由于其直接面对基层群众和网络舆情危机的现场,因而倾向于应用被动型回应来实现自身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规避之策,如重视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提高自身系统对网络舆情的敏感性,建立畅通的网络舆情信息传达机制。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时却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网络舆情预警能力不足;信息发布不及时,疏导不到位;高素质专业人才稀缺;网络监管不严,运营商不作为。因此,为了使政府能够有效应对网络舆情,掌握网络舆情引导主动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舆论支撑,笔者就当前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解决策略。一、加快完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网络舆情预警是指从危机事件的征兆出现到危  相似文献   

14.
王淑萍 《求实》2012,(7):56-59
舆情危机是现代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人们也已经对之做了很多的研究,但可以说基本是就舆情研究舆情,而未深入到社会政治生活具体目标设定、政府行政目的、行政方式和民众行为逻辑的深度,因而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应对对策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分析政府与民众的博弈策略选择及其原因,可知,当前网络舆情危机的实质乃是政治权力的持有者(政府)和政治权利的诉求者(民众)之博弈行为的表现,这是一种典型的非合作博弈。实现非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应是解决网络舆情危机的根本目的指向,其根基点应是建立一种符合社会演进机制的准稳态机制制度。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中的社会安全隐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舆情中存在歪曲失真信息泛滥、网民群体极化倾向严重、境内外不法分子恶意操纵、国外敌对势力渗透性入侵等隐患;产生错误的舆论导向,危及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引发社会群体性事件等问题。要从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机制等方面进行化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反腐已成为传统反腐模式的有益补充。网络反腐通过互联网信息的传播引发舆情,在国家反腐机关的督办下,制裁“问题官员”,其演化规律一般遵循“信息披露——网络热议——媒体追踪——政府回应”的模式。因此,规范网络反腐舆情应对机制,应当从以下四个部分着手:优化网络反腐舆情的汲取机制、整合网络反腐主体的协作机制、完善网络反腐信息的反馈机制、强化网络反腐流程的公开透明机制。  相似文献   

17.
涂重航 《廉政瞭望》2013,(20):54-55
最近一条新闻吸引了许多人注意:10月14日至18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将举行首次舆情分析师培训,包括舆情分析、研判方法、危机处理等8门课程。收集网民观点和态度、整理成报告、递交给决策者,这是“网络舆情分析师”的工作。目前,全国大约有200多万人从事该职业,多分布在党政部门、门户网站等。  相似文献   

18.
公务网络舆情监测是网络舆情监测室接受政府部门委托、以盈利为目的,针对网络舆情进行的实时监控,按照政府部门要求上报网络舆情信息的过程。近年来,公务网络舆情监测发展迅速,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网络舆情信息来源、网络舆情监测规则以及网络舆情监测成果。但是,在公共网络舆情监测中,舆情信息处理粗放、监测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当前,政府加大了对网络舆情的引导。在这种政治传播环境下,公务网络舆情监测会走向精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在归纳网络舆情特点时,大多从某一个视角或领域出发着重阐述网络舆情具体某一方面的特点,而鲜有全面、系统化的整体分析。与传统的舆情相比较,网络舆情从语言表达、社会思潮、结构组成、载体传播、生态环境诸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系统化特征。在这一系统中,语言表达特点是其外在的表现方式,社会思潮特点是其内在的理念意识,结构组成特点是其各要素的组织运行形式,载体传播特点是其获得大众反响的规律所在,生态环境特点是其生存与演变的社会状态。网络舆情五大领域特点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系统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舆情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现实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资源,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将是地方政府执政的重要体现。如何提高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有效引导并积极化解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