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新世纪的治国方略。依法治国方略是以德治国方略提出的前提和基础,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依法治国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世纪推进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
"法治"和"德治"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提出了具有崭新内涵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理论。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也是我国应长期坚持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3.
“以德治国”方略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对党的治国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重要思想,这是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方略的完善和发展。“法”与“德”在国家治理上具有双重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教育工作者应深刻领会,认真执行,在学校管理中真正做到“以德育人”。  相似文献   

5.
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方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符合我国基本国情要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执政风格的转变、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强化选人用人标准、加强法治队伍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6.
江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要求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在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完善和发展.认真贯彻这一治国方略,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当前高校应从实际出发,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结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科教兴国政治强国的战略.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再次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以这一指示为指针,在概括总结理论界关于这一问题讨论情况的基础上,抓住以下三个问题"以德治国"思想的精髓在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构成完整、科学的治国方略,二者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没有主次之分;关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具体途径,有助于把讨论进一步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去年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德治国的理念,他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这样.以德治国就和以前提出的依法治国并驾齐驱,共同构成我们的治国方略。事实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两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原本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里,笔者仅就以德治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以德治国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德治的本来含义、法律和道德的功用及关系的阐释,分析了江泽民"以德治国"的主张遭到冷遇的原因,提出应当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作为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对我国治国方略的完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并行不悖的;坚持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在法治过程中很好地把握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依法治国为依法执政提供制度和理念上的保障。准确把握二者的关系,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以来 ,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目前正进行的科技革命把知识和能力摆在了第一位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现有的社会关系 ,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对这些由于科技发展所引发的种种变化我们必须运用法律和道德的手段来调节 ,这就是“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科学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辅相存的方面。二者作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内容上相互吸收 ,功能上紧密结合、相互补充 ,实施上相互支撑、相互促进 ,对实现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长远发展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需要道德支柱,缺少道德防线的法律将直接面临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冲击,但道德更需要法治的强制力来保障,所以应坚持二者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5.
法以自由为目的 ,自由与秩序价值是法律价值冲突的集中表现。自由之于人、之于法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自由问题不单纯是个理论问题 ,也是一个有很强实践意义的问题。自由主义把自由价值当作政府的基本方法和政策、社会的组织原则以及社会体制建构的政策取向。对强调一致性、连续性、确定性的秩序观念给个人和法治所可能带来的负面担心绝非多余。在强调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下 ,如何定位法的价值对于 2 1世纪如何建立法治国家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过我党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断探索 ,我党的治国方式成功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 ,再由“法治”向“‘法治’与‘德治’并举”的飞跃。这两次飞跃标志着我国治国方式逐步摆脱了具有典型“人治”特征的“以党治国”模式的影响 ;同时也标志着我党治国方式逐步走出了片面强调“法治” ,片面强调法律制度建设 ,而忽视“德治” ,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特别是道德建设的误区。这两次飞跃的最终结果———“法治”与“德治”并举 ,是我党治国理论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并存,两者虽有矛盾,但在法律领域则意味着不同法系、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不同程度的融合,全球法治化与法律全球化的趋势俨然存在.在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因素交替作用下形成的"中国法治的民间化障碍"正成为对抗"法治全球化"的巨大阻力.调和这种矛盾的最佳选择是运用"和"的哲学思维和方法论构建强调"和谐"的现代化法治社会,这既是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理念在当代的回归,也是融合异种文化后的创新,为中国的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诚信"这对于向当代学生乃至全民族进行的优秀品质教育,是实现"以德治国",从而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应具有适当的理念根基。理清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才能祛除一些理念误区,即法制工具主义、法治与德治结合论、政府本位论等。梳理和借鉴西方法治政府建设的理念演进,我国应树立符合法治政府建设实际的四大理念创新,即:人权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价值理性,法治主义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工具理性,宪政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制度理性,服务主义是我国法治政府建设的行为理性。  相似文献   

20.
法律至上是法律发展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问题,但在现实中的认识并不统一.坚持法律至上,与区别"法治"与"人治",依法治国,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