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窦竹君 《河北法学》2003,21(1):115-120
通过对美国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法律规制进行梳理和比较 ,发现作为金融创新工具的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是高度市场化的产物。其法律规制涉及物权、证券、公司或合伙、破产、信托、合同等许多方面 ,是众多具体法律制度的有机组合。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建立 ,实际是对涉及证券化的各种具体法律制度的阐释和应用 ,完善与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的具体法律制度是构建证券化法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金融创新涉及一系列尚待解决的法律问题,贯穿于该结构金融各个环节的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与银行信息披露之间的矛盾冲突也日益显现。为促进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知情权应比金融隐私权处在更高的权利位阶上,但满足特殊目标机构、信用评级机构以及投资者的知情权并不能以肆意侵害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为代价。中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在商业银行法或者资产证券化的专门立法中建立起银行、客户、客户信息受让者之间的金融隐私权与信息披露的平衡关系,并建立与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信息制度,在打通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监管。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相比传统意义上的贷款融资和股票融资,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推行将是一项全新的金融创新。本文从法律角度探讨了资产证券化的实现方式,提出了在信托方式下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框架和步骤,具有很强创造性和前瞻性。  相似文献   

4.
王亦平 《法学论坛》2008,23(3):140-144
美国"次债"危机缘于其个人住房信贷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各个链条存在的一系列风险控制漏洞.在我国金融业已经开始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及推广工作的现实情况下,分析总结美国此次"次债"危机的经验教训,对于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提高资产证券化实际运作中的风险控制能力,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美国"次债"危机原因的分析,从"规范银行放贷程序"、"强化发行机构和受托机构信息披露不实的责任"、"改善信用评级机制"、"加强对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监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资产证券化的一种,相比传统的证券信息披露,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无论是在特点、过程或内容上都存在很大的区别。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中的信息披露制度切入,分析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信息披露的特点、过程和相关主体的义务,并对完善相关法律规定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6.
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产品已于2005年底正式面市,鉴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涉及到诸多方面,过程极其复杂, 各法律主体间的法律关系盘根错节,必须有良好的法律制度适当地调整这些法律关系。笔者从介绍各法律主体出发,分析各种法律关系,提出在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立法过程中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推行房地产证券化的法律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在我国都处于发展阶段,二者对中国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房地产证券化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和渊源,具有最适合于资产证券化的特征。在笔者看来,基于我国目前的金融环境,逐步推行房地产证券化对于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及银行业的发展,培育和发展我国的证券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法律制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问题分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法律特征 ,探讨了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 ,并对我国推行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进行了分析 ,对建立我国调整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制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中国资产证券化,尤其是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破冰之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已为中国本土的信贷资产证券化铺垫了必要的法律支持。值此之际,  相似文献   

10.
张德荣  胡刚  赵光 《中国律师》2005,(12):69-73
2005年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试点。随即,国家开发银行对外宣布了其试点方案内容,即以其依法拥有的煤、电、油、运、通信、市政公共设施等“两基一支”(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领域的信贷资产为基础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行的证券为资产支持证券(ABS)。2005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下发了《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架构作出了规定。此前,财政部曾于2004年9月29日下发了《金融…  相似文献   

11.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产生于美国,它以结构性融资、表外融资的优势为金融市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越来越多的国家采用资产证券化这一方式进行融资,我国也开展了资产证券化的试点工作,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共同颁布了相关金融规章。本文在研究资产证券化产生规律和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对传统法律理论的创新之处,阐明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产生和发展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重要的金融创新产品,正改变着全球的金融结构和信用配置格局。随着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引进与发展,亟需构建与之配套的完备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框架。本文就美国的资产证券化立法中重要法律问题进行比较分析,针对中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展现状和配套环境建设,提出中国资产证券化立法的基本框架和配套法律建设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分析及立法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男 《河北法学》2004,22(12):27-31
"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近年来,在中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呼声日益高涨。但是,就资产证券化的现实法律环境而言,在证券化基础资产的转移、SPV的设立和定位、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和上市以及信用增强等资产证券化的各个环节中,还存在诸多的法律障碍或者法律的空白。为消除资产证券化的市场需求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的紧张,必须尽快构建起一个既体现资产证券化的基本规律,又符合我国国情的资产证券化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4.
顾权 《中国审判》2010,(1):90-91
抵押贷款资产证券化是高度金融衍生技术的新产物,司法实践中抵押贷款资产症券化纠纷是目前金融审判工作新难问题。在资产证券化纠纷中应如何界定委托人、信托人和借款人之间的法律地位和相互之间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经济学界和法学界对资产证券化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但在我国真正意义上的资产证券化实践才刚刚起步,资产证券化仍然属于一项金融创新业务。通过建立特殊目的信托(SPT)来设计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式,本丈主要研究信托模式下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6.
跨国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被誉为当今资本市场最具创造性的融资手段之一。由于我国经济环境、法律框架、信用基础、利益驱动(融资收益)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始终未能如期地在我国境内蓬勃发展。本文提出我国实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口--跨国资产证券化,从资产证券化法律内涵入手,对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国际性"进行探讨。通过国际及国内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及立法发展,详细分析跨国资产证券化运作中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发展跨国资产证券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出发,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并提出了有关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的一系列措施。在论述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和防范过程中,本文着重结合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在我国仍处于萌芽状态。进入后危机时代,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坚持金融监管推动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基本思路,走金融创新的中国道路。而政府、市场参与者和学者三方也应当重新定位自己在资产证券化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促进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主要分为两大体系,即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为主导的银行系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以中国证监会为主导的券商系企业资产证券化。本文着重对我国现阶段的信贷资产证券化进行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20.
资产证券化在国外相当流行,美国的金融危机就与资产证券化有着不小的关系。作为一种改善资产流动性的金融手段,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还处于试点的阶段,但司法实践已经开始面对与资产证券化相关的纠纷了,该文通过一个具体的案例提出了若干司法审查的问题、解决办法和法律依据,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