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芳 《北京观察》2022,(2):74-76
1929年陈寅恪在南院2号写就《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提倡晚清以来的现代学术应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一主张后来他一再强调。世人称王国维和陈寅恪为"学术双峰"。陈寅恪,字鹤寿,江西修水人。祖父陈宝箴为晚清戊戌时期著名维新人士,曾任湖南巡抚,积极推行新政。1902年,12岁的他即开始长达23年的游学历程,足迹至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美国等,研习各国语言30余种,在此期间大致奠定了"为不古不今之学"的学术研究根底,为后来成就一代学术大师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申波 《传承》2008,(22):58-59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3.
申波 《传承》2008,(11)
战国时期,由于思想自身的"突破"和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思想界出现了所谓"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从战国后期开始,随着统一帝国的即将来临,各家思想出现了互相融合的趋势,并且一直延续到汉代武帝初年.这一趋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一是对思想史的自觉意识;二是站在自家的理论立场对别家思想的有限吸收;三是抛开派别之争.企图建立统一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让权力远离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现象频频出现在学术圈,本应"只问是非,不记利害"的学术圈为何演变为"只问利害,不问是非"。人们不禁要问,学术腐败的根源到底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施鹏  程刚 《前沿》2015,(3):10-14
大学学术文化的核心要素为学术观念、学术精神、学术道德和学术环境,相应呈现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规则文化四种形态。在"求真育人"的本质价值诉求中,规范学生的学术思想与行为、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道德自律是对大学学术文化建设实践目标与功能指向的真实解读。鉴于此,应倡导并培育"学术自由"、"学术民主"的核心价值理念,确立大学学术精神;建立学术本位的"教授治学"制度,形成学术立校传统;加强学术伦理建设,提升学生的学术道德素养;促进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协同整合,突出学术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良好的研究生导学关系,形成和谐的学术共同体,全面推进大学学术文化的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6.
<正>"话语"是人类基本的生存方式之一。话语是通过人的自觉活动壮大起来的,话语的每一次在场都确证着人的在场。中国这个"巨人",沿着"中国道路"阔步前行,然而与之相匹配的"中国话语"要么"语力"不足,要么干脆"无话可说",陷入"失语危机"。中  相似文献   

7.
<正>只看见"学术浮躁"也是一种浮躁:我们不能因为有人"用脚投票"就全盘否定他,也不能因为有人"直言批评"就百般吹捧他。8月17日,2011年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饶毅落选。饶毅称早已预计到结果  相似文献   

8.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路径,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到今天,已面临着严重的主体性危机——对内无力回应中国社会"大转型"所提出的"大问题",对外处于边陲、附庸地位,无法与西方学者平等交流对话。郑杭生先生及其学术团队近年来的学术实践表明,中国社会科学要想走出"危机",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顶天立地"的发展思路:首先,要走向"田野",直面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的社会实践,开展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以中国为中心"、以"中国经验"为依据的理论提炼,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从而破除长期被西方垄断的学术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殷亮  生锡雷 《台声》2010,(10):27-27
<正> 8月4日至6日,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召开。此次会议也是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后,大陆首次召开的学术研讨活动。本次会议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共同举办,以"ECFA与两岸关系发展之展望"为主题,逾百位来自大陆、台港澳以及海外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在两天的会期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趋势和两岸文教交流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与刑事政策的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于2010年11月6日主办了"风险社会与刑事政策的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对风险社会与刑事立法的完善、风险社会与刑法机能的调整、风险社会与犯罪论体系的构造、风险社会与刑罚制度的创新以及风险社会与具体犯罪的司法认定等五个议题展开了充分研讨。  相似文献   

11.
<正>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5月21日—22日,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辛亥革命史研究会、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湖北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省内外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与会,共提交论文60余篇,从不同的角度对辛亥革命进行了诠释与解读。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变的时期,随着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思想学术也发生了变化:由"内圣"而后"外王"的传统价值观和用遵循道德规范的"知理"来"治国"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促使晚清的理学群体发生分化,形成偏于"内圣"的修身派和侧重于"外王"的经世派。修身派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经世派注重建功立业。满清王朝在同治时期的复兴得益于经世派的"自强新政"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氏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之间,国人将氏族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传承几千年的氏族制度多持否定的态度,其间,对中国氏族作冷静的学术研究者也不乏其人。随着对氏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氏族共同体"概念引入研究领域。详细考察"共同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氏族少有共同体特征,而更多地带有社会性特色。  相似文献   

14.
肖军 《台声》2010,(12):36-36
<正> 11月23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2010年台湾民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作为创办于1992年的祖国大陆唯一研究台湾民情的学术研讨会,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中,大陆有关机构、团体、院校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今年以来台湾社情民意的变化状况和发展趋势,就广泛团结台湾同胞一道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行了深入、客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大学中外妇女问题研究中心和韩国明知大学妇女家庭生活研究所共同召开的"中韩家庭变化与社会应对"学术研讨会2008年10月10-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中韩8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是有关中韩婚姻家庭变迁比较研究的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自2004年起,两机构曾合作进行了"近50年中韩婚姻家庭政策变化"、"近十年中韩离婚率变化""、中韩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机制"等多个课题研究,并在韩国召开了两次小型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就以下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桂海论丛》2010,26(4):F0004-F0004
<正>《桂海论丛》于1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等殊荣,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17.
鄂西北民俗文化研究经历了1984年~2002年间的导入期,2003年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域外作者起到学术带动作用,本地研究队伍迅速壮大;研究重点分布于6个专题,民间文学占大部分比重;高校学报是发表论文的主要途径,本地学报成为一个重要窗口;学术视野与研究方法的变化体现民俗学研究的学科性质;学科研究性质基本成熟,具有明显的本省地域特征,全国性的影响还不足,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11月,习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我们这么大个国家、这么多人口,仍然要牢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要全面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防止把发展简单化为增加生产总值,一味以生产总值排名比高低、论英雄。"有媒体认为,这是后GDP时代到来的信号。追求GDP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党政机关、地方政府,也同样出现在各行各业,只是表现形式和称谓不同而已。追求学术GDP也是学界常态。我们经常见  相似文献   

19.
官员财产申报契合了现代民主、法治精神,正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并发挥着"终端反腐"的巨大功效,而在当下中国却"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种窘状固然受诸多复杂性因素影响,但与学界研究的相对滞后使该问题尚未获得普遍性重视,特别是缺乏基础性研究的支援不无关联。追问官员财产申报概念的意蕴,一方面,概念是分析问题的逻辑起点,另一方面,人们对"阳光法案"的基础性概念内涵、外延常存歧见与混淆,亟需学界深入、系统探讨。为此,有必要通过学术整理,穿越概念"丛林",对官员财产申报的内涵进行追问与澄清,以便增进人们共识,为后续研究提供学理铺垫,并推动"阳光法案"早日落定中华大地。  相似文献   

20.
《桂海论丛》2010,26(5):F0002-F0002
<正>《桂海论丛》于1 985年创刊,是由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党校、广西行政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双月刊)。本刊连续荣获"广西十佳社会科学期刊"、"广西优秀期刊"等殊荣,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