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ng P  Zhu GY  Fan LH  Cheng YB  Lu X  Dong DA  Shen Y  Wang XL 《法医学杂志》2007,23(5):335-337
目的探讨撕脱性骨折与永存性骨骺、籽骨、副骨的影像学鉴别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4个要求重新鉴定是否存在骨折的案例,观察撕脱性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并结合其发生机制与永存性骨骺、籽骨及副骨的固有形态、特点等进行对照。结果所选案例中有2例永存性骨骺、3例籽骨、3例副骨均具有骨块边缘钝圆、骨皮质连续、局部软组织未见肿胀以及伤后该骨的连续摄片无明显变化等共同特征。结论正确掌握撕脱性骨折、生理性小骨骺、籽骨及解剖变异的副骨的特点,并综合运用影像学资料是鉴别撕脱性骨折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9,(3):261-263
<正>对于高度腐败尸体、白骨化尸体的身源DNA检验,骨和牙齿是最重要的生物检材,本文介绍一种快速、高效提取常规、陈旧骨和牙齿DNA的方法,同时也介绍一种简便的粉碎研磨骨和牙齿的方法,以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1仪器与试剂生物物证粉碎研磨器ALN-812型(奥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500型遗传分析仪(美国Life  相似文献   

3.
Lu HL  Zheng J  Yao YN  Chen S  Wang HP  Chen LX  Guo JY 《法医学杂志》2006,22(2):97-100
目的探讨人与狗、猪、牛、羊长骨的哈氏系统的形态特点、图像分析特点及其鉴别要点。方法制作人与狗、猪、牛、羊长骨中段横切磨片35张,光镜下观察比较哈氏系统,并在研究型显微镜下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人骨无丛状骨和骨单位带;人与狗、猪、牛、羊骨的哈氏系统在形状、大小、分布位置、均匀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人骨哈佛骨板层数最多,哈氏系统直径最大;中央管直径和面积百分比的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人与动物骨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结论(1)丛状骨、骨单位带在种属鉴定中可作为人骨的排除指标;(2)人骨与狗、猪、牛、羊骨在哈氏系统结构方面有明显区别;(3)利用图像分析进行种属鉴定,中央管面积百分比是区别人骨与动物骨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眼眶骨组织因结构的特殊性,眼部受钝性暴力作用后,极易造成眶骨骨折。本文现对受理的45例眶骨骨折法医学鉴定进行分析和探讨。1一般资料45例眶骨骨折,均由CT检查确诊。其中左眼眶内壁(筛板)骨折18例,右眼眶内壁骨折21例(包括同时双侧眼眶内壁骨折3例),眶下壁4例(左眼1例,右眼3例),外侧壁骨折1例,眶外壁、眶下壁及眶内壁合并骨折1例。眶内壁骨折40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88.89%。眶骨骨折伴眶内、皮下积气32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71.11%,眶骨骨折相邻窦腔积血33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73.33%。眶骨骨折伴球结合膜下出血38例,占眶骨骨折例数的84.44%。…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数字X线摄影方法测量跟骨,评估5项测量指标在法医学性别判定中的价值。方法393例受试对象随机分组,实验组334例(男性148例,女性186例),验证组59例(男性26例,女性33例)。每一受试对象按照规定投照方法摄跟骨侧位DR片,分别测量5项跟骨长度指标。方差分析检验实验组各项指标性别间差异,Fisher判别分析及多元逐步判别分析建立性别判别函数。验证组样本数据回代,前瞻性评估判别效能。结果5项指标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共建立了6组性别判别函数,性别判断正确率在78.4%~88.9%之间;回代检验,判断正确率在79.7%~86.4%之间。结论跟骨侧位数字X线片5项长度测量指标代入判别函数进行性别判定的方法可为法医学个人识别中的性别判定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河南与浙江地区之间女性青少年骨发育的差异性.方法 摄取河南及浙江两地599例年龄介于12~19岁的女性锁骨胸骨端及六大关节x线片.对照青少年骨发育分级标准24项骨骼发育指标进行阅片,并通过数学模型法计算骨龄,然后利用SPSS 15.0软件对骨龄与生活年龄的比值进行不同地区间差异性分析. 结果 河南女性青少年骨发育在14-15岁年龄段(不含15周岁)比浙江提前约0.39岁,河南女性青少年骨发育在15~16岁年龄段(不含16周岁)比浙江滞后约0.37岁,河南女性青少年骨发育在18-19岁年龄段(不含19周岁)比浙江滞后约0.38岁,余年龄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河南与浙江地区女性青少年骨发育比较存在差异性,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本研究结论 可供法医学、人类学、临床医学等有关学科对青少年骨龄评价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7.
丛状骨和骨单位带的种属特征及法医学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丛状骨和骨单位带的种属特征及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 人及猪、牛、羊、狗长骨中段横切磨片35张,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中丛状骨和骨单位带的形态学特征。结果 丛状骨和骨单位带在猪、牛、羊、狗的密质骨中广泛存在,人骨组织中几乎不见;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骨组织学结构也存在差异。结论 观察丛状骨和骨单位带是根据人骨鉴别种属的重要排除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1案例1.1简要案情及病史摘要张某,男,65岁,无激素应用史,偶有饮酒。某年2月8日,张某因道路交通事故致右踝部外伤,伤后14 d右足MRI示右侧距骨胫距关节面骨挫伤,右侧三角韧带损伤(图1),临床予右踝部中药熏蒸治疗。伤后4个月复查右足MRI示右踝关节积液,右侧三角韧带损伤水肿,右胫距关节面软骨损伤后关节面形态欠佳,右侧距骨局部局限性骨髓水肿。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骨发育X线分级方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 利用青少年骨关节x线影像变化规律制定青少年骨发育X线分级标准.方法 参照国内外权威学者关于不同部位关节骨骼发育分级的研究成果,以骺软骨发育组织学分层(区)为理论支撑、以骨发育X线影像特征为基础的分级原理.横向和纵向观察我国河南、海南、浙江三个省份300名11~20周岁男、女性青少年双侧锁骨胸骨端及左侧肩、肘、腕、髋、膝、踝关节骨发育X线影像特征,选取与年龄变化关系密切的24项骨骼发育指标.结果 根据不同部位关节骨骺生长变化规律,将24项骨骼发育指标分为2级至8级不等.研究显示,各单一关节组成诸骨发育指标的分级基本相同或接近.单一关节内不同的骨骺发育变化具有同步性.结论 本分级标准涉及骨骼发育指标广、适用年龄范围宽、可操作性强,为我国法医学活体骨骼年龄推断建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0.
Li F  Xu LM  Xie XF 《法医学杂志》2005,21(3):185-187
目的探讨生理性小骨骺分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骨端撕脱性小骨折片的鉴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怀疑骨端骨折而行法医学鉴定的案例,通过观察骨端游离小骨周边是否存在连续的骨皮质、小骨片相对侧表面是否有连续的骨皮质和局部软组织肿胀情况,并结合损伤机理考察骨折形态。结果21个案例中,6例游离小骨片与相对侧骨表面呈锐利的骨折线,并缺乏连续的骨皮质,周边可见软组织肿胀,考虑骨端撕脱小骨折;15例游离小骨与相对侧骨表面存在连续性骨皮质,考虑为骨关节端永存分离性小骨骺。观察游离小骨周边和相对侧骨表面是否有骨皮质,高分辨CT可以获得满意的结果;观察小骨周边相应的软组织肿胀,MRI较好。结论通过对骨端游离小骨详细的影像学观察,有助于鉴别骨折与生理性小骨骺分离。  相似文献   

11.
1案例某日,某地一村民住宅前简易粪坑中发现一具男尸,30岁左右,尸体高度腐败,部分尸腊形成。双腕部、左踝部套有环状布带及橡皮圈,颈部系有红领巾及两圈环状布带。经检验,死者系溺死。调查发现死者生前患有精神病,长期被家人用铁丝拴住手脚。约2月前有村民发现其在附近出现过。尸体检验中去除双前臂软组织后发现:左侧尺、桡骨远端各有直径0.5cm大小的“骨洞”,一完整黑色橡皮圈(宽0.3cm,厚0.1cm)贯穿其中,两“骨洞”外侧为骨痂组织(图1);右侧尺骨远端尺侧一宽0.6cm,深0.9cm的沟状缺损,右侧桡骨远端桡侧一宽0.7cm、深0.9cm沟状缺损,缺损底部…  相似文献   

12.
烧骨个体识别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骨DNA检测在火灾、焚尸、爆炸等事故中的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STR作为重要的遗传标记系统,已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等领域。本文从焚烧温度及时间对烧骨STR分型的影响、烧骨STR基因座的选择和烧骨DNA的提取方法三个方面结合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男性下肢长骨的测量及其最大长推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股骨、胫骨和腓骨的人类学测量国内已有报道。用其残骨某一项指标推算该骨最大长国外已有报道,国内尚未见报道[1]。作者对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各项指标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学处理,并将所得值分别与该骨的最大长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用残骨的某一项指标推算下肢长骨最大长的回归方程。为法医人类学提供资料。表1股骨的测量(单位:mm)测量指标均数±标准误标准差变异系数最大长(Y)425.40±2.14 21.39 5.03全长(X1)421.16±2.02 20.23 4.80转子内髁长(X2)410.53±2.15 21.48 5.23转子全长(X3)399.41±2.06 20.56 5.15转子外髁长(X4)402.21±2.28 22.8…  相似文献   

14.
临床漏诊眶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在眼损伤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有些临床漏诊的眶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案例,已被大多数法医同行所关注。本文作者对32例临床漏诊的眶骨骨折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漏诊原因和法医学鉴定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疑难骨外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n FM  Liu FH  Xu SY  Yan JJ  Hu BW  Lu H 《法医学杂志》2006,22(2):139-140
目的探讨螺旋CT(SCT)三维(3D)成像技术在法医疑难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1例骨外伤病人进行X线及螺旋CT3D检查,观察和分析骨折的位置、数量及性质。结果11例中,X线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34处,肩胛骨骨折1处,鼻骨骨折2处,掌骨不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骨折1处,耻骨骨折1处。CT检查共发现肋骨骨折47处,肩胛骨粉碎性骨折1处,鼻骨骨折明显移位1处,排除骨折1处,上颌骨骨折1处,掌骨完全性骨折1处,左胫、腓骨陈旧性骨折1处,骶骼关节脱位1处,第5腰椎椎弓根骨折1处。结合三维图像,冠位状及矢位状重组图像清晰地显示出骨折线的部位、数量、性质和错位、复原等情况。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应用对法医复杂骨外伤的客观诊断非常有效,优于常规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6.
电击兔肢体所致骨损伤后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220V交流电击兔肢体后,观察电击部位骨表面的病理改变,为法医病理诊断电击伤提供客观、量化的指标。方法用220V交流电作为损伤电压。动物分为:生前电击组、死后5m in电击组、腐败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骨骼标本均进行肉眼检察、X线检测及SEM观察;同时运用能谱仪测量电击部位元素的种类及含量。结果①电击部位骨皮质SEM下骨皮质紊乱、小孔穴形成、周围高密度影环绕,且钙、磷元素升高,碳元素下降是诊断电击伤的指标,并能鉴别生前、死后电击伤及腐败骨。②小孔穴的形态及钙、磷、碳元素的变化可用于推断电击时间。结论电击造成骨组织的形态及电击部位元素的改变可作为鉴别生前、死后电击伤、腐败骨和推断电击时间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正>1新旧骨折的总体影像学特点人体骨骼,按照骨质的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又叫异形骨)[1]。按照骨质自身的结构特点,又分为骨膜、骨密质(皮质)、骨松质、骨髓腔。因人体各部位骨质构造不同,愈合时间长短不一(甚至有的部位骨折长期不愈)以及因人体骨骼正常变异或先天畸形等因素的存在,判断人体不同部位是否存在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有时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根据多年的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经验,总结新旧骨折总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利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鉴别鼻部骨折的新旧程度.方法 对48例疑似陈旧性鼻部骨折伤者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及CT融合图像在鼻部骨折处放射性分布、浓聚情况的分析,鉴别鼻部骨折的新旧程度.结果 48例中8例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局部断层骨显像及CT融合图像在鼻部骨折处显示放射性分布增高、浓聚区,诊为新鲜骨折,评定为轻伤;40例在鼻部骨折处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分布增高、浓聚区,诊为陈旧骨折,与本次外伤无因果关系.结论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在鉴别鼻部骨折新旧程度方面可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9.
王琦  赵春梅  薛健  王旭  王阳  刘力 《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4):275-278,282
目的 应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SEM/EDX)对菜刀砍击骨质后遗留在创面上的金属微粒进行检测.方法 3种不同材质菜刀各取5把,对猪大腿骨进行砍击,使用SEM/EDX对骨创面上附着的金属颗粒元素以及菜刀自身所含元素进行定性及定量检验,并对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菜刀样本同型号之间元素重量百分比相比较,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创面附着金属颗粒与菜刀自身所含元素种类特征相同;其所占重量的百分比一致(P>0.05);结论 骨骼创面遗留金属颗粒的元素种类及其百分比含量,可以作为区分菜刀类致伤工具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禅风道骨,画坛巨子代表作;美轮美奂,象牙度母精致罕见。潘天寿(1897-1971)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冠庄村。原名天谨,学名天授,字大颐,号雷婆头峰寿者。l923年上海的吴昌硕十分赏识和器重大颐,亲自篆写“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的对联赠予他,并称赞他“年仅弱冠才斗量”的艺术才华。从此,两人成了忘年之交。1927年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创办,又聘请他为国画系主任,此后便改名为“天寿”。1932年,又与吴之、张书等组织国画研究会,主张以“扬州八怪”的革新精神从事中国画的创作。1933年潘天寿参加徐悲鸿在法国巴黎主持的“中国近代绘画展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