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7 毫秒
1.
刘诚龙 《协商论坛》2007,(12):56-56
说一个日本的嘲讽剧明星兼导演北原武的故事。每每想到母亲,北原武就头疼,因为母亲总是向他要钱,所以只要他一个月没有寄钱回家,母亲就打电话对他破口大骂,像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地震过去一个多月了,核泄露的蝴蝶效应仍在振动它的翅膀。每天打开网站,仍能看到它的新闻,这些飘荡的核物质,像对人类的一个提醒。前些天看黑泽明的《梦》,发现他早有提醒,日本人今天重看这部10多年前的电影,不知作何感想。他不仅拍了核泄露,还拍了被核泄露摧毁的日本,竟成为一个食人魔的世界。核辐射让动植物基因突变,那里的蒲公英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都说,张自忠将军没有泪。日本人说,他是中国第一位男子汉。就是当他最后死在日本人手中的时候,杀死他的人仍然整整齐齐地列队向他的遗体敬礼,并像护送自己将军的尸体一样护送他离开战场。战胜的日本军队从一个市镇通过,百姓们得知那具蒙着白布的尸体就是张自忠时,不约而同地涌到街道上,跪倒失声痛哭。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师长也走在行列中,见状大怒,喝道:"自忠将军没有泪,他也不愿意看见眼泪!"  相似文献   

4.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点评:本诗是鲁迅于1903年在日本求学时所作,当时题写在他的剪辫照上,赠给挚友许寿裳。1936年,许寿裳作《怀旧》一文,自述说:“1903年他23岁,在东京有一首《自题小像》赠我的……“并  相似文献   

5.
我的一位好友要申请日本永久居住权了,前几天到我住的地方来了,我一听来由就知道他遇见问题了。因为在申请永久居住权时,要填写是否在日本有过违法犯罪记录,这可难坏了他,因为他违反过几次交通规则,和一次因超过规定速度50公里.  相似文献   

6.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时乘坐了一回新干线,亲身体验了一下这种像风一样飞驰的高速列车。他深有感触地对周边的人说:“这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可以告慰邓小平的是: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跑,在追赶发达国家,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32年过去了,邓小平乘坐过的日本的新干线还维持在时速250公里,而中国自己开发的高速铁路已经跑出了每小时394公里的速度,中国高铁总里程也很快超过了欧洲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7.
李登辉变装:穿上和服,手握日本军刀。这是李登辉为自己创办的“李登辉学校”新设的“辉!李塾”网站拍摄宣传定装照,他还无耻地说,自己中学时期参加剑道比赛,在日本军中也是如此,日本名字叫岩里正男。日本在台湾推行了50年的奴化教育,造就了李登辉这个毫无民族感的怪胎。在日本占领台湾时期,从李登辉的爷爷李财生起,李家就因顺从而受到日本人的照顾。他的小店铺,被殖民当局特许经营鸦片,李登辉的父亲李金龙,则直接充当了日本人的打手、帮凶,整整当了16年的日本刑警,李登辉的哥哥参加日本军队,在马尼拉被盟军打死,李登辉本人应招在日本参军、…  相似文献   

8.
2月27日,日本著名农学家、鸟取大学名誉教授远山正瑛因肺炎在鸟取市逝世,享年97岁。噩耗传来,鄂尔多斯地区的白杨呜咽,黄沙息舞,似乎也在怀念和追述着远山老人和中国沙漠绿化的不解之缘…… 远山正瑛出生于日本山梨县,从学生时代起就产生了治理沙漠的兴趣。1972年退休后,他开始进行中国的沙漠绿化研究。1980年他到中国访问,产生了“要为黄龙披上绿衣”的愿望。后来他与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9.
初见李凭甲博士,记者觉得他既不像一名书画家也不像一名企业家,倒像是一化学者。谦逊、儒雅、内敛、乐观,眉宇间仿若凝结着大海般的宁静和宽广。李凭甲确实与海有着不解之缘。他深爱莆大海,更爱㈣海。他画笔下大海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或静谧致远、宽广博大。因最能画出海的神韵和气魄,他被称为“画海第一人”、“大海之子”。  相似文献   

10.
谢旭 《台声》2001,(1):30-31
不久前,台湾老音乐家吕泉生——“台湾儿童合唱音乐之父”首次返回福建老家,在厦门短短两天逗留接触中,我深深感到他是一位坚强的爱国者,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国人”。(一)吕先生祖籍福建诏安。他的祖辈迁台已数百年。他小时候受到日本推行的“皇民化”教育,长大后留学日本。他曾说过,在20岁以前,完全是一个与日本人无异的台湾人,可他心中仍流淌着炎黄子孙的热血,始终不变。1943年,他奔父丧回台,后因战争影响交通断绝,没能再去日本谋生,就留在台湾教书。1945年台湾光复后,吕先生担任过《台湾文学》季刊编辑,后在台湾广播电…  相似文献   

11.
青衣牛娃,是我中学时一位美术老师的别号,姑隐其名。他在美术上有两大特长:一是素描,二是木刻。前者,是他在成都上艺专时练出来的,后者,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参加鲁迅先生主办、日本友人内山嘉吉教授的木刻讲习班学来的。 他曾到日本留学,抗日战争爆发前回川,在成都《国难三日刊》不断发表木刻作品,唤起民众抗日。因不容于当局,被迫回到青衣江上游的古县城芦山老家  相似文献   

12.
一个残疾青年的艰难求职路26岁的余琦每天坚持到武昌洪山一家麦当劳餐厅打零工。虽然辛苦一小时的报酬只有3元,但他仍然倍感珍惜。因为这是近3年来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1岁时,余琦因服用链霉素造成耳聋。幼小的他发誓要像健听人一样生活。凭着顽强的毅力,他考  相似文献   

13.
“忍耐”与“突发”生活在南方沿海城市的人,一定知道台风的厉害。那是何等的狂暴肆虐,摧枯拉朽,一片天翻地覆的景象!然而在台风到来之前,或者过后往往出奇的平静,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一个日本著名学者将日本人的性格比喻为台风。按照他的看法,日本人的性格结构中包含了忍耐和突发两种倾向,这是由东瀛岛国特有的地理条件造成的:日本地处寒热带交界处,有强烈的日光照射和丰沛的雨水,但不像南亚一带一年四季处在热带阳光的淫威之下,单调而无变化;它有北国凛冽的寒风和冰雪,但又不像北欧那样一年到头一样寒冷,使人感觉迟钝。正是…  相似文献   

14.
被遗忘了的作家群像过去用日语写作的台湾作家虽然曾接受日本杂志社主办的文学奖,但是,还有一些作家被日本的文学史和文学辞典遗忘了。他们足日本统治时代或“旧殖民地时代”在台湾长大的中国作家。中国的文学史,过去也没有提过他们。其中有吴浊流(1900—1976),他写过一部以曾在台湾、中国大陆和日本三个地方生活过,最后又不能把灵魂安定在台湾的知识分子为主人公的作品。该书为《亚细亚的孤儿》(1946年原书名为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6,(8)
正【传记人物】陈明忠,1929年1月2日出生于台湾高雄冈山一个地主家庭。经历了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最后阶段。考上高雄中学后,因在学期间备受日本同学欺凌,这才意识到自己是中国人,并开始努力反抗日本人。台湾光复后,就读台中农学院(中兴大学前身)。16岁那年,高中毕业,他主要的知识语言是日语。18岁时遭逢"二二八"事件,身涉其中,加入  相似文献   

16.
正一个人与一座城、与一汪湖水的缘分,三言两语很难说得清楚。仿佛前世的召唤,远在千里之外,似在一念之间,像梦境中漂浮的一盏灯,一种不可名状的因缘,像记忆里抹不去的胎记,一个姗姗来迟的回答。待回过头来,一路风雨兼程,偶然的遇见,原来都是注定。对于现代著名作家、诗人郁达夫来说,他的一生都在路上,从少年时留学日本到49岁失踪于南洋,就像一片叶子,随风飘荡,最后飘零在异乡。  相似文献   

17.
贾乾初 《前沿》2006,(10):231-234
刘师培作为天义派无政府主义者的代表,深受日本幸德秋水影响,其社会主义观的指向为无政府主义。他能够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大要却不能认同,他提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办法,却又陷入空想。他的社会主义观因有显明的传统文化特质而独具面貌。从经学西学化的角度来看,刘师培的社会主义观颇具剖析价值。  相似文献   

18.
30来岁的志知叶在一家家具厂上班。他说:“我工资不算高,但感到很自由。由于这是一家小厂,我随时可以在需要的时候休假。”像大多数日本青年一样,志知叶在找到这份工作之前曾换过不少工作。在日本,人们甚至给这些频繁换工作的人起了个名字:自由人。几年前,志知叶...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  相似文献   

20.
当一位员工因工作业绩突出而被晋升为管理人员后,他的表现还会像以前那样优秀吗?要想使其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你会怎样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