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笔者下肢重度残疾,自从拥有了轮椅,减轻了许多行动之苦,也为身边的亲属和朋友减去了一部分负担,许多残疾人朋友都有同感。下面,我想谈谈我对轮椅文化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我盼了近30年,才圆了我拥有轮椅的梦。3岁那年,儿麻使我双脚致残。后来,虽然学会了撑单拐走路,但因为脚力不够,稍微走长一点的路程,都得歇了又歇才能到达目的地。于是,年幼的我就有了要有一部代步轮椅的想法。只是家里人口多,经济条件不许我购买轮椅,拥有轮椅就成了一个梦,深深地藏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3.
轮椅是常见的辅助器具,但轮椅并不因为它的常见而简单,每一辆轮椅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都有自己的讲究。总之,轮椅的故事很多,但一款轮椅绝不能成为所有故事的主角。所以在这里,只能简要地告诉大家一些选择手动轮椅的窍门,在购买轮椅时多一分选择,多一分把握。  相似文献   

4.
《中国残疾人》2012,(10):71-71
正电动轮椅的构成相对手动轮椅要复杂一些,大部分电动轮椅的构成主要可以归纳为4个部分:车架机构系统、供电系统、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车架机构系统类似一般手动轮椅的构成,包括大架、前后轮、坐垫、靠背、脚踏板、旁板、手推圈等。各部件的功能与手动轮椅基本相同,同时也具有扶手可拆卸、挂脚可拆卸、靠背可折翻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儿子在美国居住的房屋很古旧,一所3层小楼,结构与中国老式居民楼无异。 有天清晨在街上散步,儿子楼前台阶两侧的扶手引起了我的注意。这么矮的台阶还要什么扶手?四处观察发现,每幢楼前的台阶上都有扶手,哪怕只有两级或者三级。这让我心里一动,觉得这些细微之处确实很有人情味——这是为那些上了年纪或者腿脚不太灵便者预备的,或者虽然年轻力壮,可能手里提着东西,或背着什么,踏上台阶,扶手也会对他们有用。  相似文献   

6.
我的轮椅梦     
我是一个18岁的花季少女,甜甜的微笑总是挂在我脸上。可恨的脑瘫夺走了我生活中的许多乐趣:我的腿站不稳,走路摇摇摆摆像一只"丑小鸭",不能像健全孩子那样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奔跑。在这18年里,我多么渴望有一辆轮椅能帮助我行走啊!可是全家都反对我使用轮椅,怕我真的坐在轮椅上再也下不来了,于是我在妈妈的搀扶下顽强地锻炼走路。  相似文献   

7.
祝好人安好     
去年10月底,我去了趟黄山市,采访当地一个叫“爱我中华·轮椅黄山行”的公益活动.这个活动开始于2006年,由当地4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发起,每年他们会组织一批坐轮椅的残疾人登上黄山,已经连续10了,看样子还会坚持下去. 轮椅登黄山?乍听起来,像是笑谈.可是当你走进这个活动,看到做这事的人,你就会明白,轮椅登上黄山,可谓是一场壮举.在这壮举的背后,有一群人,这群人中有大学教授,有企业业主,有大学生,也有农民工,在这里他们没有身份的界限,他们共同享用一个名字——志愿者,轮椅登上黄山就是靠他们的推拉抱拽.  相似文献   

8.
你曾看到过他们,但你或许不知他们是谁?你曾熟悉他们的名字,但你或许不清楚他们的事业?你曾了解他们的事业,但你或许未详见他们成就事业背后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残疾人》2008,(2):26-27
"‘好运北京’国际轮椅篮球邀请赛的志愿者让我很满意。他们的笑容很美丽,而且我能感到,那是发自内心的,而不只是一个脸上的表情。"  相似文献   

10.
1.医院内 日冬 走廊。似乎没有尽头的走廊。 逆光。模模糊糊的一团在移动,逐渐清晰—— 轮椅。无力下垂的脚。膝上一件叠得整整齐齐的白色风衣。紧紧抓住轮椅扶手的左手。僵直的身躯。方刚木然的长满胡须的脸。茫然的跟睛。推轮椅的柔弱的手。孙超英憔悴的脸。短发。成熟而坚定的眼睛。 轮椅无声息地前行。只有脚步声、呼吸声。 走廊长得似乎没有尽头……  相似文献   

11.
叶芳 《台声》2001,(12)
记得全国台联成立的第一个10年之际,爸爸曾作为在京老台胞被《台声》杂志邀请发表10年感言。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爸爸永远不能再发表感言了,现在轮到我———一个台湾人的后代,要在这里写上几行字,真有种不能胜任的感觉。或许是亲缘的关系,或许是历史的原因,但更是责任使然,我与台联结下了不解之缘。20年来直接参与和服务于台联工作,使我学会了许多也懂得了许多。台联成立的前10年,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联络在大陆、在北京的台湾同乡,同时接待来自海外的乡亲、朋友。而后10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人为的樊篱打…  相似文献   

12.
焦点搜索     
《中国残疾人》2013,(9):6-7
无障碍出租成摆设 残疾人打车屡犯愁 事件回放 推着轮椅上的爱人打出租车,一个多小时,市民程先生愣是没有打到一辆愿意载他们的出租车。记者采访发现,与程先生有着相同经历的人非常之多,面临打车困境的.都是腿脚不便需要坐轮椅的老年人与残障人士。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我到北京去参加一个笔会。在达州火车站,离检票还差两个多小时,就到候车室找了个空位坐下看杂志。过了一会儿,邻座的旅客检票去了,我就顺势占据了那个空位,从旅行袋中取出公文包垫在扶手上,头往上一枕便躺了下来,继续看杂志。  相似文献   

14.
政治情结     
或许  或许没有太高的兴致,以往的政治课只是我脑子里一个可有可无的名词,对它没有什么了解,更别说什么体会和收获。或许我对自己的喜好投入了太多的精力,或许语文、历史远比这政治有趣得多、实在得多──起码我是这样认为。或许正因为如此,我曾经交上过一份不及格的政治考卷。或许就为了争一口气,我也曾在家下定决心背上十天、半个月,交上过一份高分的政治试卷,却不清楚自己在背些什么,只是顽固地将“思想”、“政治”塞入脑中。大概  大概一切都是缘分,大概这就是天意吧!政治课代表的“官衔”让我惊讶,我莫名其妙地成为了…  相似文献   

15.
我和轮椅本无瓜葛,但由于我的先生坐轮椅,所以作为重残人的妻子,我就跟轮椅有着千丝万缕、无法割舍的联系和感情了。在我的印象中,轮椅是我们这个特殊家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甚至超过了电视、冰箱和电脑。记得30年前  相似文献   

16.
参观世博.展馆之外的最大感官聚焦有三:安全.有序、整洁。前两者的故事我们已看过许多.感受许多。对于后者,你或许有所触动,但又倏然而过。那一抹蓝色的身影随处可见,可我们似乎未曾真正关注过他们。  相似文献   

17.
或许李建锐和穆亮带领的中国轮椅冰壶队并不是最年轻的残奥国家队,但是李建锐和穆亮大概是最年轻的国家队教练组合了。这两个挨着“80边”的小伙子和中国轮椅冰壶队共同走过了7年的历程,2014年终于杀出重围带领中国队第一次走上了索契冬季残奥会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主编博客     
年前参加了一个我社与卫美恒公司合办的征文颁奖典礼,征文名曰《我和轮椅的故事》。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命题。我和轮椅,使我想起了"人与自然","人与  相似文献   

19.
坦途是从根本没有路的地方开辟的,历史是人类英雄用无数个第一次创造的。谁是英雄?是那些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那些不怕失败、屈辱,百折不挠的人。北京残奥会上,人们将会看到中国军团中的马术、赛艇、轮椅橄榄球、帆船等首次参赛项目的运动员,他们或残疾程度严重,或从未与体育结缘;或将一鸣惊人,或许大败而归,但无论如何,他们出现在了残奥的赛场上,那就是光荣,就是胜利,就是创造了一段前所未有的历史。北京残奥会开幕前夕,本刊记者组分四路采撷了这些集训队的备战足迹,把他们磨砺战刀,准备亮剑的英姿一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20.
Blog主编博客     
《中国残疾人》2008,(1):2-2
年前参加了一个我社与卫美恒公司合办的征文颁奖典礼,征文名曰《我和轮椅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