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析巴基斯坦参与阿富汗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以来,阿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这给巴基斯坦的经济、政治、外交战略及安全局势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为尽快恢复阿富汗的和平与稳定,巴通过提供经济援助、增强战略互信以及加强反恐合作等方式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并取得一定成效。同时,巴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对巴自身以及巴阿、巴美及巴印关系都产生了影响。此外,由于巴国内经济形势恶化、安全局势欠佳等因素,巴积极参与阿富汗重建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相似文献   

2.
中国政府的积极努力,马英九政府对海峡两岸政策的调整,促成了台海局势由紧张对峙到逐步缓和。台海局势缓和不仅缓解了台湾岛内及国际反华分裂势力蓄意利用"台湾牌"造成的东北亚地区紧张形势;而且为海峡两岸与东北亚地区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实践证明:由于台湾地缘具有的重要性,台海局势缓和是直接关系到海峡两岸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亚局势动荡多事。究其原因,是冷战结束后多年来中亚国家自身经济发展缓慢,社会和谐程度差,政治环境不佳,加上国际大气候的影响造成的。今后一个时期内,中亚各国将进入政权交替期,其经济形势仍将是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大国的影响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当缅甸政府正为2010年大选做准备之时,一系列突发事件使其国内局势骤然紧张,也使缅政府受到来自西方国家的巨大压力。从现在到2010年大选之前,缅局势可能处于整体稳定、局部动荡之中。然而,其政府仍有较强的国内控制能力,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与政府军势力悬殊,不太可能爆发全面内战。西方国家对缅制裁难以奏效。中缅友好关系大局也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5.
2005年的俄罗斯是普京就任总统后最平稳的一年。具体表现在政治形式更加稳定:通过政治改革、人事调整、合并联邦主体、“俄罗斯特色”民主制的确立以及综合治理稳定车臣局势使政权更加稳固,社会更加安宁。经济形式有微小变化:宏观经济稳中显“疲”,经济政策稳中有“变”,落后地区有一定起色。外交形势更加突出东方外交特色:一方面系统反击“颜色革命”,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东方外交,使俄中关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1997年,整个世界形势不尽人意,许多“热点”问题仍然存在,不少地区局势仍然紧张,中东和平进程陷入僵局,伊拉克周边局势仍在升温,东南亚部分地区“热点”尽管得到降温,但仍然不很稳定。禁止化学武器条约和使东南亚成为无核地区的条约尽管发挥了作用,禁止使用杀伤性地雷的条约尽管得到了签署,但武器装备竞赛仍呈上升趋势。在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全球化、区域化趋势有新的进展的情况下,又爆发了沉重的金融危机,这一危机起源于东南亚一些国家,然后向香港、韩国、日本甚至组约、伦敦、巴黎的证券市场扩散。上述形势使东南亚各国的合…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西方之间关系日益紧张、对抗日益加剧以及存在区域性冲突和悬而未决的南北关系问题,混乱和不稳定已经取代了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国际政治局势。当然可以把局势的这种不利变化部分地归咎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维护世界秩序的美国)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衰退。此外,联合国作为仲裁机构的地位也下降了。现在世界经济仍然受全球性衰退的围拢,使形势变得更加暗淡。悲观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一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由于克什米尔冲突、印美亲善以及国内宗教对立、体制滞后,印度饱受伊斯兰恐怖活动侵扰,孟买恐怖袭击就是印度反恐形势日益严峻的写照。孟买恐怖袭击堪称"印度版9.11",不仅在印度国内激化了教派矛盾,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恶性循环,冲击社会和政治稳定,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印巴关系,并殃及阿富汗局势和国际反恐形势。  相似文献   

9.
2005年的东北亚形势曲折复杂。一方面是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多种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是大国关系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特别是日本政治的全面保守化和国家发展方向的不明朗对地区未来形势产生影响。处理东北亚局势必须建立在务实的基础上,避免事态的发展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丁原洪 《和平与发展》2014,(1):1-11,119-132
在过去一年中,南亚地区各国政府虽然维持了政治上的基本稳定,但经历的挑战巨大;地区整体经济形势增长受挫;总体安全形势十分严峻。未来南亚局势将更趋复杂,主要表现为:印度的战略地位将继续走强;巴基斯坦的长期稳定问题值得担忧;美国撤军将使阿富汗面临安全真空。由于南亚具有特殊的地缘政治地位,大国在地区的角逐和争夺始终不会停止,地区局势的演变对中国的影响尤为重要,中国在对印关系、对巴关系和对阿富汗问题应有切实可行的应对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东的严峻形势与美国的困难处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东形势紧张动荡加剧。伊拉克局势难以稳定,巴以和谈步履维艰,伊朗核问题陷入僵局,叙黎关系陡然生变,恐怖活动有增无减,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阻力重重。美国中东政策失大于得,被迫降低战略目标,对政策做出一定调整,但不会从中东脱身。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中美洲的局势十分动荡。中美洲局势的动荡有着深刻的内部和外部原因。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胜利和近几年萨尔瓦多等国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发展,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普遍关注。本文仅从几个方面谈谈对中美洲形势的看法。当前中美洲形势的特点总的说来,当前中美洲形势更加动荡不安,内外矛盾错综复杂,军事、政治和外交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启动从阿富汗撤军的进程,不仅对阿富汗安全局势将带来重要的影响,也将影响到相关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阿富汗的安全、稳定与重建直接关系到它所在地区以及相邻地区的安全、稳定与发展。因此,必须准确判断阿富汗自身安全形势的变化,把握阿富汗局势走向对相邻的中亚国家以及对中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危机以来,东南亚政治形势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多年来一直比较稳定的东南亚变成了动荡多事地区。东南亚地区和平、稳定的局势受到了严峻挑战。金融危机在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演化成政治危机,特别是印尼发生的动乱,使全世界感到震惊。柬埔寨因政治矛盾激化,冲突不断,局势动荡。缅甸政局不稳,处境严峻,困难加剧。越南、老挝政局保持相对平稳,但稳定中也有一些变化。这一切使得东南亚政治形势呈现出动荡不定、复杂多变的特征。一、泰国:经济恶化,政府更迭金融危机首先在其发源地泰国引发政局动荡。金融危机的爆…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为了把1989年签订的美加自由贸易协定扩大到北美自由贸易圈,正在同墨西哥协商;欧洲共同体也将把1992年的市场统一进一步扩大到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各国及东欧。在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和经济集团化的高潮中,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同类活动也趋于活跃。苏联、东欧局势的变化、东西德的合并及中东危机等重大的不透明因素也激发了亚太各国形势的不稳定,使它们趋于谋求一种相互合作的组织。有人认为,九十年代亚太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朝鲜半岛的战略稳定是保障东北亚安全与稳定的核心因素,因而一直得到包括中国在内的东北亚相关国家的高度关注。2011年岁末朝鲜领导人金正日去世带来的朝鲜政坛变化以及相关各方的不同反应,再度要求我们进一步理性审视东北亚可能出现的新变局,判断这些变化将推动东北亚局势及世界局势向什么方向演变,以及思考身处变局的中国应该作出何种政策或战略调整与应对。为此,2012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17.
1998年金大中政府执政后,在总结历届政府处理和解决对朝政策的经验教训、全面分析朝鲜半岛形势和国际形势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旨在维护和促进朝鲜半岛和平稳定的对朝"和解、合作"政策.在朝韩共同努力下第一次实现了两国首脑会晤,签署了<南北共同宣言>,使南北交流与合作得到一定程度的进展,并稳定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局势.  相似文献   

18.
穆罕默杜·优素福(Mouhamadou Issoufou) 2011年担任尼日尔总统,并在2016年3月成功连任.优素福在尼政坛沉浮20余年,曾长期作为政治反对派领袖游走于国内外政治舞台.他在尼日尔政坛频繁变化动荡后于2011年当选总统.在任期间,他对内强力打压异己,着力恢复经济,重拳反恐,对外广泛争取国际支持,使尼局势初现稳定发展势头,但仍面临安全局势动荡、经济不振,以及政治反对派不满等严峻挑战,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自上世纪90年代朝鲜半岛核问题出现以来,重在推动朝鲜放弃核武开发、重建东北亚安全秩序的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随之展开,但过程并不尽如人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半岛形势整体呈现下行、恶化之势.特别是2016年以来,对抗面进一步凸显,半岛形势的复杂性与前景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这一局面的出现,既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也是相关国家互动与博弈的结果.若任由事态发展,朝鲜半岛再度发生战争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为推动局势朝缓和方向发展,确保东北亚和平稳定与共同繁荣,地区相关国家要克制,要明智,要有大局观.  相似文献   

20.
“9&#183;11”事件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成为影响地区和国际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在“9&#183;11”事件和随后的阿富汗战事之后,尤其是近年来的“颜色革命”风波后,中亚地区的安全局势呈现出新的特点,有关大国对中亚安全环境和自身利益的界定也在不断调整。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未来中亚安全局势的演变。在未来,中亚安全局势既有挑战,存在着危机与对抗,也有机遇,存在缓和与合作的可能。国际合作对于解决中亚安全问题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