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佤族鸡肉烂饭,佤语称“迈尼亚布勒”,“迈”为烂饭,“尼”为肉,“亚”为鸡,“布勒”为佤族自称,连起来就是佤族鸡肉烂饭。佤族鸡肉烂饭历史悠久,是佤族食品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一、佤族鸡肉烂饭由来的传说佤族鸡肉烂饭的由来,传说是古代时候,有一对佤族夫妇生育的儿女很多,成了一个大家庭,这些儿女长大后,姑娘嫁出去了,儿子结婚后分家出去了,多年互相没有见面,因此,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兄弟、姐妹互相邀约回来看望老人。父母没有办法给儿女吃好的东西,只有把自己养的唯—一只鸡杀了,和大米、冷水一块放进土锅里煮成鸡肉烂饭…  相似文献   

2.
佤族喜爱木雕,其木雕作品散发着浓浓的原始宗教气息。在佤族聚居的村寨中央空地上大多筑台立有寨桩,佤语称“考司岗”。寨桩是用楮栗树雕凿成一个长着双角的人形,比人稍高,宽厚大致与人体相近。据说是由人的躯体、脸、蛤蟆的长腿和牛的双角组成。小圆墨点象征天上的星星,菱形代表酸木瓜。整个形象浑厚、粗犷、朴实,具有一种抽象化的浓缩感,充满着原始而朦胧的神秘色彩。寨桩是佤族用来供奉万物之主达梅吉的所在。传说,古时洪水泛滥,万物逃生,有一只青蛙被人踩伤,达梅吉将它抬到高处免被踏死。青蛙见他善良,于是给他一把刀,让他…  相似文献   

3.
沧源佤族自治县岩帅镇岩帅大寨,原先是拉祜族居住的地方,佤语称“永缅”,意即拉祜寨。那么,现在为何称岩帅大寨呢?据了解,源于一段有趣的历史。根据佤族老人讲述,今天岩帅大寨的佤族,是在300多年前,迫于纠纷、械斗,在首领岩甩的带领下,从永丁大部落向北迁徙到今天岩帅大寨的东南山坡上安营扎寨。现在叫岩帅,是因为佤语“岩”是老大的意思,老大不能甩丢,故更名为岩帅。他们从永丁大部落迁徙到此时的寨名叫“永更倍”,意为“竹鼠寨”,因为他们刚到此地住下,岩帅便派人首次出去狩猎,准备用猎获物作为建新寨立部落仪式的供…  相似文献   

4.
刘笑 《今日民族》2009,(10):F0003-F0003
9月26日,由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主办,云南省佤族研究会承办的佤族新米节在云南省教育宾馆隆重举行。来自云南省西盟、沧源和孟连等地的佤族群众及在昆各界人士欢聚一堂。共同欢度这一盛大节日。云南省民委副主任、云南省佤族研究会会长岩秒出席活动并致词,向佤族同胞致以节日的祝贺!  相似文献   

5.
在本期″图片纪实″里,我们编了一组少数民族的婚礼故事。 这些图片分别出自几个新闻记者和民族文化学者之手,它们记录的是佤族、藏族、傣族的婚礼。 人们都说,少数民族的婚礼如同一本奇妙的、由多种民族语言写成的书,它被写在山里面,写在一个个少数民族的村寨里,真挚而精彩,只要愿意,每个人都有机会来阅读它。如果多有一点了解,多一点留心,你还能读懂暗含在其中的那些文化隐语。通过阅读,我们很容易发现,无论用哪一种语言写成,里面都包含着人们对生命、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共同企盼。 有很多比较内行的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6.
余婧 《民主与法制》2013,(23):62-63
婚礼反目,新郎怒掴新娘 这房产大事解决后,两家人又紧锣密鼓地张罗着婚礼。婚礼的当天,热闹极了,不光是亲朋好友,当地一些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来捧场。当接亲的车队浩浩荡荡开到了乔家,一大帮人簇拥着罗瑞冲到了乔慧的闺房门口,齐声喊起来:“新娘子,出来!新娘子,出来!”这时候伴娘出来了,得意洋洋地说:“新娘子说了,只要新郎官把一万块婚宴定金拿出来,就跟他走!”罗瑞身边的人纳闷儿了:“什么定金啊?”可罗瑞一听,脸立马红到了脖子,  相似文献   

7.
杨志坚 《今日民族》2002,(11):48-48
莫口,是一个鲜为人知的佤族山寨,从盂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县城来到位于中缅国界旁的富岩乡莫口村,需沿着蜿蜒若蛇的崎岖山路-路颠簸才能到达。  相似文献   

8.
傅丽华 《今日民族》2012,(10):43-45
父亲是山东人。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受组织派遣,来到沧源佤族自治县阿佤山寨工作队,被称为“南下干部”。父亲那时风华正茂,充满着对边疆的无限向往,他怀揣梦想走进了苍莽的阿佤山。母亲是沧源佤族,当年是沧源县班洪乡班莫村的“寨花”。父亲的寻梦包括追求母亲,  相似文献   

9.
<正>每年农历二月初,居住在云南省弥勒市巡检司镇陶瓦村的彝族会举行祭龙仪式,历时三天结束。农历二月初一,选"龙头"的日子到了,老人们一早就忙开了,准备着祭器。上午十点老人们相继来到村南面被认为是"龙树"的大黄栗树下,将鸡宰杀处理干净,用三块石头搭建一个灶,用大锅放水煮鸡,水开后加入米慢慢地焖熟。饭熟后取下  相似文献   

10.
《观察与思考》2009,(13):14-15
①6月20日,来自美国纽约的诺厄·富勒莫和埃琳·芬尼根(倒立者)在一架特制的波音727型飞机上举行“零重力”婚礼。当天,这对新人搭乘这架飞机从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出发,成为世界上首对在零重力状态下举行婚礼的夫妇。  相似文献   

11.
《观察与思考》2007,(1):14-15
一群准新娘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上奔跑。这里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娘赛跑,奖品是一场价值25000美元的婚礼。  相似文献   

12.
空中婚礼     
空中婚礼刘臣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负责人华绍琳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了这样一条消息:1996年6月15日,在北京航空博物馆举办“96北京航空表演,同时为两名跳伞世界冠军举行空中婚礼”。消息传开,引起人们极大兴趣,因为这种别开生面的婚礼,在中国还是破天荒第...  相似文献   

13.
万花筒     
集体古装婚礼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数对新人穿着古装在林安泰古厝按古代仪式举行婚礼。新郎新娘们相互亲吻,难舍难分,甜甜蜜蜜。 克纪/摄  相似文献   

14.
金骥 《今日民族》2015,(3):12-13
西盟县勐卡镇马散村有个永俄寨,这里有神秘古老的原生态文化,有优美动听的阿佤歌舞,有香醇的鸡肉稀饭和阿佤水酒,有热情似火的阿佤激情。
  永俄寨位于勐卡镇政府西面,募西路沿线,距离镇政府10公里,交通便利。平均海拔1670米,2006年开始建寨,2008年批准设立村民小组,现有58户165人,全寨均为佤族。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亚洲,很多国家视象为神灵。生活在云南临沧南滚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外围的班老一带,世代居住着佤族,多年来,这里的佤族同胞过着一种奇特的节日——贡象节。贡象仪式中,寨中的老人会领唱祝词——"祝愿大象不断繁衍后代,保佑庄稼丰收"。据调查,目前我国现存野生亚洲象约300头左右,仅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3个州市,这些象绝大多数分布在西双版纳  相似文献   

16.
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组织论坛在北京举行。一位佤族妇女10分钟的发言,响起6次掌声,不仅中国记者惊叹,外国记者也非常惊讶:“中国那么边远落后的地方也有能走上世界讲坛的女官?”这位“女官”,就是思茅地区西盟侃族自治县第一个饭族女县长魏红。侗族妇女也能当县长,这在解放前,只会是天方夜谭。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魏红才有了这样的殊荣。魏红50年代初生于西盟县偏僻落后的侗族小山村。13岁就进县文工队参加了工作。之后,调县法院,由干工作出色,先后任法院民庭副庭长,县人大副主任、副县长…  相似文献   

17.
繁星 《民主与法制》2014,(16):60-61
2010年国庆节,一场婚礼在湘中某县城热热闹闹地举行。婚礼的主角高义顺和许婕,手牵着手,踏上了婚姻的红地毯。结婚后,高义顺继续经商,风风火火地挣钱;许婕呢,则搞好后勤保障,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相似文献   

18.
佤族祖祖辈辈都居住在山上,自称是大山的民族。青山绿水,养育了世代的佤族人,雄峰险峻的大山,赋予了佤族坚强的性格,山高树茂的大森林,是佤族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以来,佤族相信万物有灵,认为所有山川、河流、森林和一切不可理解的自然现象都有精灵,会给人们带来祸福。  相似文献   

19.
婚礼     
婚礼□易凡老青年终于结婚了。那天,老青年把喜糖一一送到大家手上,说过两天到家里喝喜酒。大家一听,火了,都喊不行,绝对不行,必须举行婚礼。结婚是大事,不是小事。老青年的婚事,就是大家的事,别人都兴婚礼,警察为啥不能,警察也是人。老青年是老先进要顾及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春天的一个中午,运城市一家酒店的会议室里,举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婚礼。婚礼开始,两位老年人,一对新夫妻,穿着合体、时兴的衣服,满面春风,肃立在大伙面前,向来宾、亲友深深的一鞠躬。立刻,会场里掌声四起,经久没停,欢声笑语,喜气洋洋。这对新夫妻,男的是卫斗发,60多岁,暮年丧偶;女的叫赵茹芬,不到60岁,老年夫殁。在他和她举行婚礼前六年,老卫的二儿子卫平生,早就和老赵的闺女姚夏池结成夫妇,过上了甜蜜生活,小两口为老卫生下了叫爷爷的,给老赵生下个叫姥姥的。斗发和布芬亲家俩,常来常往,亲密和谐。如今结成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