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号学方阵"是巴黎学派的符号学家格雷马斯在学术上除"行动元模型"之外的又一重要贡献。该方阵旨在解决意义的构成方式这一重大问题,故而在学术上有着极广泛的适用性(例如,叙事分析、文化批评等)。格雷马斯本人也曾在《受符号学制约的游戏》(Les jeux des contraintes sémiotiques)一文中提到,由本方阵在赋值研究中延伸得到的三个模型可作分析小说作品人物关系之用。然而格雷马斯在这个方向上并没有给出更多更详细的分析。故而本文即从此处着眼,试图通过对法国文学史上一干小说人物关系的例证分析以及对格雷马斯关于符号学方阵的相关理论的梳理,以期得到关于小说人物关系分析的具体模型。  相似文献   

2.
孙越 《法国研究》2010,(4):1-12
Greimas等巴黎学派符号学家将符号学方阵运用在分析各种符号学现象上——如语义场,客体价值交换,动元角色移位等。这些方阵在形式上可归为X型和O型,其差别来源于方阵内部逻辑结构上的改变。O型方阵具有动态性,同数学上的克莱因群具有一定亲缘关系。上述各种方阵模型反映了西方科学注重二元对立的认识论和注重微观分析的方法论。但遗憾的是,西方式的诸方阵难以用来解释某些东方模型(如"五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尝试以格雷马斯的模态理论与矩阵符号学分析巴尔特的中国书写,以devoir/pouvoir/vouloir/savoir这四个助动词对巴尔特的中国阅读(lire)和中国言说(dire)的触媒作用,将巴尔特界定为一个有义务言说中国的被动承受者和无知识言说的主动发现者,同时还是有权力言说与不言说,以及本来有欲望言说,最终变成反复到有义务言说的言说者。虽然巴尔特从知识主体向欲望主体动摇,并最终在中国文本中湮灭了其主体书写欲望,但是,他的书写将作者与中国文本都定位为一个言语活动的对象,以中性读者的身份进入中国文本的语义场,策略性地取消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话语的预定指向性对于中国文本的潜在规约。  相似文献   

4.
《结构语义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结构语义学》的作者格雷马斯,北大王东亮在98年一期的《外国文学》上有一段简介,原文如下:“我国学界总是把符号学尤其是法国符号学与罗兰·巴尔特的名字联在一起,而对巴尔特的同事兼好友、法国符号学的另一位大师、立陶宛裔的格雷马斯(A.J.Greimas,1917-1993),要么忽略不提,要么语焉不详。事实上,正是格雷马斯使符号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是格雷马斯创造了著名的符号学‘巴黎学派’:今天在法国操持符号学的多出自他的门下,而其代表作《结构语义学》(1966)、《意义论》(一、二卷,1970、1983)、《符号学与社…  相似文献   

5.
中法文化差异与翻译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和法语是分属两种不同文化的中国和法国的语言。汉法两种语言不仅符号不同,而且意义、语法、表达方式也有很大差别。符号学认为,造成不同语言之间差别的原因是文化差异。翻译是通过语言符号的转换来进行各种文化信息交流的活动,可以说,任何翻译,不管是文学方面或是科技方面,是笔头或是口头,都离不开文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差异成了翻译活动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解释学简单地说就是对“文本”进行解释的理论,作为一门具有跨学科性质的研究方法论,它经历了古典解释学向现代解释学的转变。在解释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为之作出了贡献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而真正能够吸取各家所长,把解释学同现象学、符号学和语言哲学等不同学科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进而将现代解释学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当数法国著名解释学家利科。一利科解释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作为现代解释学的集大成者,利科一方面发展了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的基本精神,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其思想主要包…  相似文献   

7.
潘亚玲 《欧洲研究》2005,23(5):57-70
作为国际规范的国家主权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存在几乎没有疑义,但对于其是否是一种伦理后果及其意义却一直存在争议。国际关系三大理论传统在国家主权的伦理问题上采取了两种几乎完全对立的态度:自我保存或自我超越。原因之一在于各自所用的理论方法的不同:有的主要运用了机械建构的方法,有的主要使用了社会建构的方法。原因之二在于研究视角的不同,或者说是严重的部门研究取向。缺乏共同的国家主权伦理态度,不仅妨碍了对国际关系的正确理解,也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因而必须在有机结合机械建构与社会建构方法、全面综合研究部门的基础上对国家主权的伦理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8.
让—克罗德·高概先生是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符号学家,著作有《文学符号学》、《符号学巴黎学派》、《话语及其主体》、《意义的探索》等。本文是他与中国学者王东亮先生谈话录的第二部分,他们的讨论涉及了当代人文思想的许多重要概念和问题。因文章篇幅较长,我们分为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9.
让一克罗德·高概先生是法国巴黎第/\大学文学系教授,著名符号学家,著作有《文学符号学》、《符号学巴黎学派》、《话语及其主体》、《意义的探索》等。本文是他与中国学者王东亮先生的谈话录,他们的讨论涉及了当代人文思想的许多重要概念和问题。因文章篇幅较长,我们将分两期刊载。  相似文献   

10.
中越两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有许多共同点,产业集群成为两国典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本文以中国南海玉石专业产品区中的Y协会和越南八幢陶瓷专业产品区中的T协会为对象,比较政治权力和社会关系对行业协会组织与活动的影响.本文发现,行业协会对政治权力与社会关系的不同依赖反映了地方政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不同角色,即地方政府法团主义和地方社会法团主义.而且,地方政府角色的差异可能导致不同经济社会发展机制在市场化改革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王琼 《法国研究》2012,(4):60-64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模糊无处不在。语言,作为这个世界万象的载体具有模糊的特性。翻译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特殊转换。由于语言自身模糊性的特点,也决定了翻译是具有模糊性的。模糊学已在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旨在于继续将这一理论应用到法语翻译实践中以解决碰到的具体问题,进一步探索研究法语翻译理论。  相似文献   

12.
借鉴西方符号学和文本分析理论,前田爱构建起日本的文本分析理论,并以此为利器,广泛涉猎读者论、媒体论、都市文学分析,为立体解读文本丰富内涵奠定了基础,在战后日本文学批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法国当代作家埃玛纽埃尔·卡雷尔的《俄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时而穿插书信体或忏悔录的形式,看似结构松散,毫无逻辑,却给人一种心灵深处的震撼。从符号学角度来看,小说中展现的身份、爱情与命运三个主题互相交织、循环复现,构架起一个精巧的叙事结构,阐释了人类世界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生存。每一个主题都关乎一场生与死,主人公在寻求身份认同的过程中,将家族的历史和社会的历史融为了一体;在找到身份认同的同时,找到了个体生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立足华侨华人的现实生态与公共外交的主客体域,在跨文化沟通理论视域下将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流派与社会学中的符号学进行跨学科融合,将华人华侨的内在特点、发展趋势与公共外交进行有机整合。同时,将符号学关切的始原性问题引入公共外交研究,进而对公共外交研究进行"方法论质询",深度展示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矛盾与内在张力,进一步丰富对侨务公共外交的理论基础研究,概括侨务公共外交的深层假设、概念特征与效用函数,最终为向世界传达一个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找到理论与实践/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以期"重新发现中国",并更好地直面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5.
日本教育考察对清末教育改革影响深远。除影响学制外,对清末地方兴学的影响也非常明显。在教育考察影响下,地方兴学成就比较突出的有张之洞的湖北兴学、严修直隶兴学和张窖的江苏通州(即南通)兴学。前两者的兴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支持下的官方行为,唯有通州兴学,几乎是张謇先生"凭一已之力,赤手空拳,于民智闭塞之情况下,艰苦开拓"  相似文献   

16.
陈小鼎 《欧洲研究》2012,(2):139-151,162
科学哲学因其对知识的高度浓缩以及内在的反思、批判精神而具有独到的方法论优势,并引导、启迪、推动了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本文着重探讨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学中的应用、作用机制及其适用性。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它通过方法论的引导进行学科史梳理、理论评价,并挖掘新的知识增长点,促进理论创新,推动学科建制的完善,强化了国际关系学科的学术地位。作为元理论的基础,科学哲学在国际关系研究中前景广阔,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话语符号学》①是高慨教授96年10月在北大的讲演,北大西语系王东亮编译。高概先生是巴黎第八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符号学家。在八大,他的课就以有趣和标新立异出名。经过他在课上的诠释,那些让人头脑发胀的符号学理论常常能成为解读文本和文学形象的上佳工具,帮助读者读出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所以,他的课总能吸引不少学生。“出新”是高慨先生一贯的追求。他对王东亮说,“主要在美国和加拿大盛行的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分,可能提供了标签式的方便,但内涵不确切。这或许更是意识形态的论争而不是科学的提议。”②…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的民族文化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简略地探讨了东南亚的民族文化对该地区民族主义所起的作用和影响.除了外来民族的民族主义以外,东南亚最重要的民族主义有两种类型,即国家层次上的民族主义和地方或部族的民族主义.就文化而言,除了外来民族的文化以外,东南亚也有民族国家的文化与地方或部族的文化这两种重要类型.本文从两两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了四种不同的作用和影响模式,试图解释东南亚民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以利于对该地区民族问题的历史和现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孙群郎  邓先竞 《美国研究》2016,(4):139-154,8
托克维尔对美国地方政府自治权的论述有夸大之嫌。事实上,自美国建国以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多少自治权可言,它们在各项地方事务中受到州政府事无巨细的干涉,由此导致了美国地方事务管理不善,漏洞百出。从19世纪后期美国兴起了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到进步主义运动时期达到第一次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地方自治改革运动再次兴起并不断深化。经过100多年的努力,地方政府确实获得了一系列的自治权,尤其是在结构自治和功能自治方面,但在财政自治和人事自治方面还受到州政府的一定干预。  相似文献   

20.
克里斯特瓦的互文性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具体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7年,克里斯特瓦(Julia Kristeva)在法国《批评》杂志上发表题为《巴赫金:词语、对话与小说》的论文,首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intertextualité),用以阐释和修正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次年,她在克吕尼举行的"语言学与文学"研讨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文本的结构化问题》的论文,再次提出了互文性概念,但不再涉及巴赫金,而是更加独立地论述了互文性机制.这两篇论文不久就分别收入了克里斯特瓦的理论专著《符号学--符号分析研究》①和"如是"小组的集体论文集《整体理论》②,从此成为广义互文性理论的奠基性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