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年龄组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Ge LL  Liu C  Tao LY 《法医学杂志》2003,19(4):201-203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123例不同年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采用非同位素探针标记的SouthernBlot方法检测了端粒DNA限制性酶切片段(Telomericre鄄strictedfragment,TRF)长度的变化。结果对这123例样本就性别组成进行χ2检验,得出P>0.05,说明这123例样品性别对TRF的差异不显著。123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TRF平均长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且TRF随年龄缩短的速度是不均一的,人外周血白细胞染色体端粒DNA长度可能在5岁左右存在缩短加剧现象。对0~14岁、15~64岁及≥65岁三组进行方差分析(SNK检验),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不同年龄组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具有显著差异且变化速率不同,该研究结果为通过端粒DNA长度推断个体年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的关系,为法医学推断年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抽取西藏那曲地区0~81岁健康人外周血样本105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52例,采用Southern杂交法检测其端粒限制性片断平均长度。各年龄组性别差异作t检验,端粒长度与年龄的关系作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长度随年龄增长逐渐缩短,且存在性别差异;得到推断年龄回归方程:Y=-16.539X+236.287±9.832。结论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与年龄存在明显相关性,为法医学在分子水平上推断个体年龄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与性别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变化与性别的关系。方法 选取123例不同年龄健康人外周血样本,其中男性63例,女性60例,酚氯仿法抽提人基因组DNA,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通过Southern Blot方法检测端粒DNA限制性酶切片段(TRF)长度的变化。结果 123例外周血白细胞端粒TRF平均长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TRF随年龄缩短的速度是不均一的,且呈现出性别差异。结论 人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随年龄缩短的变化速率具有性别差异,通过端粒DNA长度推断个体年龄需考虑到性别因素。  相似文献   

4.
用DNA技术从分子水平上推断年龄,已成为法医学和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目前用于年龄推断研究的DNA标记主要是线粒体和端粒。本文从线粒体DNA和端粒的概念、线粒体DNA的缺失和突变、端粒长度变化与年龄的相关性等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法医实践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端粒DNA与年龄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端粒 (Telomere)是真核细胞内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 -DNA结构 ,其功能是完成染色体末端的复制 ,使染色体免遭融合、重组和降解[1~ 4 ] 。70年代末 ,有学者报道 ,四膜虫端粒是 5’ -GGGGTT -3’的连续重复序列 ,并且 ,每条染色体的端粒重复单位的重复次数不同。人的端粒重复单位是 5’ -TTAGGG -3’ ,重复长达 15kb[5] 。近年来 ,有学者发现体细胞端粒DNA长度随年龄或有丝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逐渐缩短[1~ 3] 。1 端粒DNA大多数生物的端粒DNA由非常短并且数目精确的串联重复DNA排列而成 ,富含鸟嘌呤。尽管…  相似文献   

6.
Sun HW  Gao CR 《法医学杂志》2005,21(2):155-158
法医学中年龄推断的常用方法是对齿龄和骨龄进行推断,但这二种方法都受地理环境、营养状况、生活习惯、民族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对成年人而言准确性会下降。随着对端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已证实端粒DNA长度可反映细胞的分裂程度,代表细胞的生长寿命并与供体年龄有负相关性,因此测定端粒DNA长度有望成为法医学推断年龄有价值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用非同位素标记探针杂交测定端粒DNA长度的方法,并探讨其法医学的应用价值。方法酚/氯仿抽提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0.8%琼脂糖凝胶电泳,Southern印迹,化学发光法检测端粒DNA谱带,与标准分子量DNA比较,积分光密度扫描计算端粒DNA平均长度。结果所测样本获得了较好的低背景杂交谱带,测得31~35岁端粒。DNA的平均长度为11.71kb,51~55岁平均为11.04 kb。结论用上述建立的方法初步显示年龄与端粒长度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法医学年龄的推断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8.
法医DNA分析的其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法医DNA的多种用途,如人死后根据体内DNA变化情况推断死后时间间隔,利用线粒体DNA4977bp的缺失以及端粒的长度推断年龄;利用昆虫mtDNA的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I进行昆虫种属鉴定,以帮助确定人的腐尸死亡时间;利用一些食血昆虫体内的人DNA帮助了解与案件的关系;利用DNA标记进行动物如犬、牛、马及猪等个体识别与亲子鉴定,解决因动物引起的纠纷,或者利用DNA分析嫌疑人周围的动物毛发、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等,确定嫌疑人与案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未知个体的年龄推断能够在案件侦破、灾害遇难者鉴别及失踪人员调查等法医工作中提供重要线索。随着衰老相关生物分子标志物研究的开展,多种生物标志物被证明与年龄密切相关,如DNA甲基化、端粒长度、非编码RNA等,基于生物分子标志物构建年龄推断模型成为法医遗传学的研究热点。本文就目前常见随龄变化的生物分子标志物在法医年龄推断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 ,D型 /L型天冬氨酸的比值 ,碱基加合物和正常碱基的含量 ,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 ,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 ,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推测年龄  相似文献   

11.
在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中,D型/L型天冬氨酸的比值,碱基加合物和正常碱基的含量,染色体末端端粒的长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可以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准确推测年龄.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不同于常染色体,其DNA在父亲遗传给儿子的过程中不发生重组,为单倍型遗传(父系遗传)~[1]。DE KNIJFF等~[2]认为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STR)具有丰富的单倍型信息以及高度的多态性和父系遗传等特点,因此,在法医学检验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特别是在父系血缘关系鉴定和性侵案件的混合斑男性成分识别中被广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通常利用X线片观察骨骼继发性骨化中心的出现和骨骺闭合程度的影像学特征来推断年龄。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计数法、计测法、图谱法、评分法及计算机辅助评定骨龄法等。目前国外普遍采用TW评分法。国内也有该评分法的应用报道。主要应用于体育和儿科临床实践中。法医临床学实践中常用六大关节判别方程法推断骨龄和活体年龄推断。其他还有利用牙齿内天冬氨酸的消旋化、骨密度检测以及端粒末端DNA片段长度的变化等年龄推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年龄推断是法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基因组DNA甲基化总体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同时部分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却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通过检测DNA甲基化水平,构建与之相关的年龄变化模型,可用于推断个体年龄。本文对DNA甲基化与个体年龄的相关性、适用于法医学领域的检测方法及其在法医学年龄推断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测定DNA含量推断死亡时间——图像分析技术的标准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死亡时间 (PostmortemInterval ,PMI)的推断一直是法医学领域最重要且复杂的课题 ,为此人们应用各种手段做了大量的研究 ,也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 ,随着技术手段的发展和日益成熟 ,通过测定死亡后组织细胞DNA含量的变化来推断PMI ,有望成为一种更准确、可靠的方法。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随PMI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 ,已被众多学者所证实[1,2 ] 。 2 0 0 0年刘良等[3 -5] 首次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ImageAnalysisTechnique ,IAT) ,对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PMI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确立了建立多参数、多脏器、多元回…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人体组织或体液进行年龄推断是法庭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DNA甲基化状态随年龄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可用于推断个体年龄,因此,发现特定的DNA甲基化位点并开发新的年龄推断模型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研究利用DNA甲基化状态随年龄发生变化的规律开发出用于推断年龄的统计模型,较常使用的有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多元分位数回归模型、支持向量机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等。此外,影响DNA甲基化水平的因素较多,如甲基化的组织特异性。本文拟对这些基于DNA甲基化推断年龄的建模方法 及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建立年龄推断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27个常染色体AIM-SNP组合用于未知个体种族来源推断。方法通过对Hap Map数据库中描述祖先遗传信息标记的908个AIMs位点(非洲、欧洲、东亚人群)筛选,选出27个AIMs位点组合,利用相关软件同时与数据库908个AIMs不同子集合的分析进行对比,验证其推断祖先来源的可行性。结果应用本研究27个AIMs的SNP多态性分析方法可以正确推断未知样品祖先起源,估算祖先成分比例。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常染色体27个AIMs的SNP多态性分析方法可准确推断来自于欧洲、非洲、东亚3大祖先血统个体的祖先来源,是SNP多态性分析用于个体种族来源推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法医实践中可以用于DNA检验中未知DNA供者洲际人群祖先来源推断。  相似文献   

18.
年龄推断在刑事侦查及司法鉴定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司法部门提供个体的年龄信息,有助于司法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年龄推断方法已从既往的形态学层面拓展至分子生物学层面。随着以DNA甲基化为代表的表观遗传学的迅速发展,以及DNA甲基化检测技术及检测平台不断提升,许多基于DNA甲基化的生物标记及利用各种生物体液(如血液、血痕、唾液、精斑等)的年龄推断方法不断发展。目前,基于DNA甲基化推断年龄的相关研究较多,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为相关研究和法医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法医DNA检验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针对Y染色体进行的DNA检验,可以开展家系排查和辅助父系亲缘鉴定,为案件侦查提供重要线索。本文针对Y染色体DNA检验,讨论完整利用染色体具有的信息,制定整体检验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和试剂盒开发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DNA甲基化与个体年龄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龄推断在法医实践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子生物学的巨大进展使得人们借助于生物学标记推断个体年龄成为可能。作为表观遗传学重要组成部分的DNA甲基化,在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过程中存在着动态变化过程,通过检测DNA甲基化改变,有望构建与之相关的年龄变化模式,用以推断个体年龄。本文着重介绍DNA甲基化水平的改变与个体年龄的相关性及其在判断个体年龄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