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一年后,《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以下统称《新青年》)。《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代史颇具影响的刊物之一,它曾对推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新青年》杂志登载了大量的书刊广告。这些书刊广告不仅见证了《新青年》从普通学生刊物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刊物、再到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见证了《新青年》由宣传民主主义到宣传马克思主义、再到宣传社会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湘潮》2021,(2):34-36
一份1915年创刊于上海的综合性文化杂志,在长达10年多的时间里,风靡京沪、传播全国。这份杂志就是《新青年》。《新青年》创刊于1915年9月,终刊于1926年。它所揭樂的文学革命,所开启的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蒙,推动着时代巨变的步伐。如毛泽东所说:“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是20世纪中国进入新时代创办的一本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杂志。它发起新文化运动,倡导"赛先生"和"德先生",并在五四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2015年是《新青年》创刊100周年,本刊特约文史作者张家康先生撰文,追述《新青年》的历史轨迹,从一个侧面呈现其所影响的那个时代,以及陈独秀、胡适等《新青年》同人所掀起的思想与社会革命,为读者展现那一代知识分子的文人风骨和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4.
北京是现今中共中央的驻地。她也是中共诞生的摇篮之一。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领导人。1917年初,他受聘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他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也由沪迁京。《新青年》迁京后编辑部设在北池子箭杆胡同9号,即陈独秀家。 李大钊,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1918年12月6日,李大钊以《庶民的胜利》为题在中央公园(即今中山公园)讲演。 五四时期,毛泽东两次来京。第一次,他前来北京组织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底,毛泽东第二次来京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陆续在中国介绍,苏俄对华宣言在报刊上披露,这给毛泽东以极大影响,他如钒似渴地阅读马列主义书籍。当时,毛泽东和许多进步青年曾到陶然亭慈悲庵聚会交谈。 李大钊与邓中夏等人经多次酝酿、讨论,于  相似文献   

5.
初识《新青年》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  相似文献   

6.
《新青年》杂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著名的革命刊物,以后又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刊物.1915年9月创刊于上海,先后出版过月刊、季刊和不定期刊.《新青年》杂志的创办人和最重要的主编是陈独秀,其他任主编的还有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瞿秋白等人.《新青年》杂志于1926年7月停刊,共出版63期.杂志出版时间长达11年,这其中经历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整个过程,也经受了许多艰辛和磨难.  相似文献   

7.
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的《新青年》杂志,其知名度与钱玄同、刘半农的大力宣传有关。《新青年》创刊后,销量并不大,连交换和赠送在内,每期只印1000来册。1918年,钱玄同提出《新青年》应扛起文学革命的大旗。他在《新青年》发表文章,提倡用白话文,主张用新标点符号,用阿拉伯数字记数,用公元纪年记年,中文横排等。但除了个别顽固派反对外,社会上的反应一时并不热烈。  相似文献   

8.
党史知识     
《湘潮》1993,(7)
类别__《新青年》《新青年》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革命刊物。1915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在上海创刊。第一卷名为《青年》,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月刊。初期的《新青年》,是宣传民主与科学,开展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人参加编辑并为主要撰稿人。从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9月16日的《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记者贺勇):15日,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箭杆胡同20号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完成腾退修缮,下一步将向社会公众开放。消息还说,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出版,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初,陈独秀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居住在箭杆胡同20号(原箭杆胡同9号),《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从  相似文献   

10.
正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新青年》杂志与中国共产党相生相起,成为孕育我们党诞生的秘密摇篮。上海市南昌路100弄2号,曾经的老渔阳里,这看似不起眼的石库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也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创办了影响深远的《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36岁的陈独秀为他在上海创办并主编的《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撰写了发刊词《敬告青年》,他在文中列举了"新青年的六大标准",  相似文献   

11.
刘亚丽 《党史文苑》2007,(12):32-35
1915年,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其宗旨是:“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志也”,“只从事国民运动,勿囿于党派运动”。由于陈独秀不涉“时政”和“不党”的双重声明.以及他切实改造国民性的努力,吸引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参加到《新青年》当中来,使改造国民性为主流的文化启蒙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90年前《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有影响的刊物之一。《新青年》之所以能享有如此高的历史地位,是因为她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形势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办刊主旨;因为她高举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因为她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思想界的巨星。辛亥革命后建立的中华民国,并没有给人民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袁世凯建立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社会黑暗到了极点。资产阶级革命派人士彷徨、迷惘,找不到出路。正当大家面临困境之时,1915年6月,陈独秀从日…  相似文献   

13.
《新青年》创刊后很快就传播到济南。该刊物能够在济南广泛传播,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渊源。《新青年》在济南的广泛传播对济南的社会、思想、文化等诸多方面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新青年〉季刊》的创办发行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重要时期。深入研究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新青年〉季刊》,对于研究早期中共的思想理论形态和重新认识中共早期活动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此,笔者在《〈新青年〉季刊》原文文献和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创刊背景、创办人、创刊宗旨、主要内容、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对《〈新青年〉季刊》作一总体上的梳理和探究,以期对该刊物的后续研究作铺垫,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党史纵览》杂志是从1981年12月创刊的《安徽党史资料通讯》到《安徽党史通讯》、《安徽党史研究》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今创刊已30年了。我从1990年的第6期(总第88期)《安徽党史研究》到1993年第5期任杂志主编;1993年9月  相似文献   

16.
<正>12月17日,学习栗战书主任对《保密工作》创刊30周年重要批示座谈会在京召开。参会代表抚今追昔、畅所欲言,为杂志未来发展出谋划策。立足新起点,作出新贡献《保密工作》杂志创刊30年来,始终扎根全国保密系统,不断坚持守正创新,办刊质量持续提升,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创下了发行量50多万份的亮眼成绩,近来还在新媒体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在  相似文献   

17.
正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在《新青年》发表后,文中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引起社会极大关注,让《新青年》有了全国性影响。熊丰(以下简称"熊"):1917年1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了胡适那篇著名的《文学改良刍议》。但是,当时的胡适远在美国,《新青年》杂志销量也不过一千余册,与后来搬到北大以后的《新青年》的影响无法相提并论。在通信如此发达的今天,有时候想给一个杂志投稿还可能会不知门路。那么,一百年前,胡适是如何  相似文献   

18.
宋东泽 《奋斗》2014,(4):70-70
正《翻身乐》杂志是辽宁省委机关刊《共产党员》杂志的源头,创刊于1948年3月,当时社址在哈尔滨市道里地段街52号。《翻身乐》是东北局唯一党刊,也是新中国建国前创刊的保留至今的地方党刊之一。从1948年3月1日在哈尔滨创刊,到1948年11  相似文献   

19.
《党史纵览》杂志是从1981年12月创刊的《安徽党史资料通讯》到《安徽党史通讯》、《安徽党史研究》发展演变而来的,至今创刊已30年了。  相似文献   

20.
金冲及 《党史纵横》2011,(11):22-24
关于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界线,它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用法。狭义的是指1919年5月以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为导火索的五四爱国运动。广义的是指从1915年《新青年》杂志创刊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到1920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前夕这么一段历史。通常大家讲五四运动,指的是广义上的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