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把人权文化扩张作为人权外交的基础,加大了人权文化扩张的力度。美国一些人鼓吹要开展“人权对话”,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来灌输美国的“普世人权观”。对美国人权文化发展的这种新动向,必需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推行其霸权主义政策的过程中,常常将一些“道义原则”挂在嘴边,以“人权、民主、自由”这样一些美丽词藻粉饰自己的所作所为,让人觉得只有美国才是人类正义的“真正捍卫者”,如果不是美国高举这些“道义旗帜”,世界早就倒退到“蛮荒时代”了。然而,事情果真如此吗?美国真的是在推行这些“道义原则”吗?让我们来看看发生在美国的具体情况。‘人权国度”的真实情况美国在标榜“维护人权”时,有这样一个奇谈怪论,就是“美国例外论”,美国人是“上帝的选民”,只有美国社会才是人权得到充分保障的“世外桃源”,因此美国有权力…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通过了中国代表团提出的一项动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人权状况”议案不予审议和表决。这已经是美国连续第九欢在联合国人权会议上遭到可耻的失败了。我们知道,自己的人权状况就不怎么样的美国一再对别国的人权问题指手划脚,是与其提出的所谓“人权高于主权”的‘浙干涉主义”政策分不开的。为此,本刊记者特地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教授郑杭生同志,请其对“新干涉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霸权主义本质以及对国际政治的危害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记者:郑教授,请您向我…  相似文献   

4.
文化多样性下的“以人为本”与“和谐为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小文 《人权》2010,(6):8-11
当今世界,人类文明正处在又一个重大转折时刻,继经济全球化之后,文化全球化成为紧随其后的一种必然趋势。传统的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都主张一神论和普世论。正如亨廷顿所说,“自创始起,伊斯兰教就依靠征服进行扩张,只要有机会,基督教也是如此行事,‘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这两个类似的概念不仅令它们彼此相像,而且将这两种信仰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区别开来。”这就有只强调自己的“人权”而罔顾他人的“人权”之嫌。而中国文明与此不同,更多地体现了“文化多样性与人权”的精神。它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不以自己认为是好的东西就强加于人。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12月7日举行的“国际人权日”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女士公开对美国“黑狱事件”提出严厉批评,指责美中情局在欧洲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并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人权”。12月10日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2005年的主题是禁止酷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没想到此番成了国际社会维护人权的“斗争对象”。“黑狱”事件源起于《华盛顿邮报》。2005年11月2日该报披露,美国中情局在美国以外的8个亚欧国家建立了“黑狱”,用来关押并审讯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成员,以获取“反恐”情报。紧接着,总部…  相似文献   

6.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故意歪曲的问题。他们大肆鼓吹“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借以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一丑恶行径,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科学地阐述了人权与主权关系的正确主张,明确指出:“国权比人权重要得多。”①今天我们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这一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人权从属于国权1989年10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曾尖锐地指出:“人们支持人权,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权。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  相似文献   

7.
美国人权外交的“三步曲”喻权域预言成为现实,按理说应该高兴。可是,有些预言成为现实,会令人气愤,令人痛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旗号狂轰滥炸南联盟,进行军事侵略,就是“不幸而言中了”的痛心事。1995年11月29日,来华访问的奥地利青年联合会总书...  相似文献   

8.
李刚 《八桂侨刊》2003,(2):10-10
美国不断地要求“他国”民主和人权,但自己国内的争取人权运动却从来也没有停歇过。  相似文献   

9.
罗豪才 《人权》2014,(3):14-18
“人权”一词产生于西方。但作为对“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描述、分析和界定,围绕“人”的学问在全世界各种文化和各国历史中都存在,并且以不同的形态和理念表现出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民本思想,围绕“民”这一概念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体系,产生了大量思想成果,这其中就包含了众多现代人权理念的构成因子和重要内容,蕴含着人权的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0.
新闻闪回     
<正>国新办发表《2008年美国的人权纪录》3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以回应美国国务院3月6日发表的《2006年国別人权报告》对中国人权状况的肆意歪曲和无理指责。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对美国一年一度的国别人权报告连续第8年发表美国的人权纪录。这份人权纪录援引了大量例证说明美国自身存在着严重的侵犯人权问题,全文约15000字,分“关于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关于执法、司法侵权”“关于公民和政治权利”“关于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关于种族歧视”“关于妇女、儿童、老人和残疾人的权利”和“关于侵犯别国人权”  相似文献   

11.
4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将不参加5月9日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竞选。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对于联合国下属的人权组织,为何说放就放,如此不珍惜?建立人权理事会是布什政府积极推动的联合国改革方案中的“重中之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2月27日甚至以投反对票相威胁,要求联合国大会就设立人权理事会问题重开谈判。如今,眼看人权理事会大功告成、“临盆”在即,山姆大叔却袖手旁观起来。美国功成身退?错!它其实是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罢了。6月16日,人权理事会将正式运作,长达60年的人权委…  相似文献   

12.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及完善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权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可“从人权“”、权利“”、法律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四者的比较中来把握。一“、人权”和…  相似文献   

13.
美国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把“人权”挂在嘴边上,以“人权卫士”自居。不错,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先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著名的《人权宣言》还要早13年。难怪他们要摆出一副维护人权的老资格,到处教训别人了。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是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简称经社理事会)的机构之一,是联合国系统审视人权问题的主要机构,该委员会成立于1946年2月,其成员由经社理事会按地区分配原则选举产生,任期3年,每年改选1/3,可连选连任。 2001年5月3日,对美国来说是十分尴尬的一天。在当天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的改选过程中,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落选了,从而在联合国这一世界大舞台上陷入了难堪的境地。美国此次未能保住自己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中的位子,是该机构成立55年以来的第一次。“人权卫士”在…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一方面长期抵制和反对联合国的人权宣言和人权公约,一方面却屡屡对别的国家发起“人权攻势”。战后美国历届政府都宣称:“人权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基石”。美国和西方国家发动的“人权攻势”,主要是针对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玉林 《人权》2011,(1):19-22
与“人权”相对应的是“特权”,与保障和促进人权相对应的最主要的是“公共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实际操纵者的政府机构,不仅是人权发展的主体,也是对人权构成侵害的最危险存在。人权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又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公共权力的责任,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和公民社会的问题。如何合理发挥公共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人权问题愈来愈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斗争的焦点。美国等西方国家以人权作为推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的突破口,对发展中国家展开“人权外交”。正是在与西方国家“人权外交”的斗争中,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邓小平人权思...  相似文献   

18.
《人权》2006,(2):8-18
美国国务院3月8日发表的《2005年国别人权报告》,无视自身糟糕的人权纪录,又一次以“世界人权法官”自居,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指手划脚,惟独对自己严重侵犯人权的问题闭口不谈。为了帮助世人看清美国“人权卫士”的真实面目,有必要对美国过去一年来侵犯人权的情况作一全面的透视。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化趋势的扩张和凸现,所隐含着的一种不易为人们所觉察的“网络文化殖民”的结构和特征也开始慢慢地显露出来。 应该看到的是,今天的因特网无疑带有明显的美国味道。正如著名的“网络精英”埃瑟·戴森所指出的那样,“美国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微妙交织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它们不仅在技术上显示和奠定了美国强大的网络技术优势,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建构出了美国在网络上的文化优势或“文化霸主”地位,从而使得现行的网络文化空间表现出了  相似文献   

20.
美国法律对反政府活动的管理与惩罚──《美国法典》第18篇第115章编者按:享有充分的人权,是各国人民的美好愿望,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之一。从70年代中期开始,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发动“人权外交”和“人权攻势”,不是为了切实改善世界各国的人权状况,而是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