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本文追叙了我国工读教育的历史,综述了我国工读教育在政策、法规中的定位,分析了我国工读教育的发展现状与工读教育立法问题,并提出工读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我国工读教育的现状,论述了工读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了工读教育在预防青少年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我国工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借鉴了国外转化问题青少年的经验,认为在我国进一步发展工读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充分发挥工读教育的社会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读教育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补充部分,其教育对象是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群体,其社会职能是矫治、转化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使其成为国家有用之材。   我校作为实施工读教育的专门机构,经过不断探索、改革、实验,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建构并确定了现行的“三层次一中心”工读教育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其宗旨是:充分发挥工读教育社会职能,为贯彻执行《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服务。   一、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建立“三层次一中心”的工读教育办学体制   “三层次”是指我…  相似文献   

5.
工读教育是我国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一大创举,随着工读教育实践的普及与深入,有关工读教育矫正工作及其成就的理论成果硕果累累,笔者对近3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以及相关的思考与评价,旨为我国学者了解和把握工读教育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工读学校是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特殊教育部门,发挥教育集体的功能,针对特点实施教育与转化,是工读教育矫治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重要经验,只要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在湖南省恢复工读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工读教育始创于1955年,是新中国为解决社会上流浪儿、孤儿以及各种轻度违法犯罪的青少年问题,借鉴苏联"工学团"模式建立的,迄今工读教育已走过六十余年。在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工读教育在转化问题青少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社会转型的当下,工读教育发展仍然面临定位不够清晰、缺乏法律法规保障、工读教育理念较为落后、政府对工读学校的支持力度有限以及"标签化"等诸多难题,导致工读学生数量和专门工读学校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应结合我国工读教育现存问题,从明确工读教育定位、完善工读教育相关立法变革矫正模式、加大正面引导和宣传等方面探索工读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应有路径,最大程度上发挥工读教育在教书育人、预防犯罪、感化挽救问题青年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工读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读教育是我国青少年犯罪预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治安形势的变化,工读教育也面临了新的困难与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对策主要有:优化与拓展工读教育的功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收生标准与程序,完善办学模式,健全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课程改革,工读教育在当代可以构建“合格+特长”课程模式,以实现工读教育的目标。本文提出工读教育课程模式遵循的四个原则,即政策法规性、水平差异性、心理接受度、兴趣爱好性.构成“合格+特长”课程模式的四个组成部分即法制课、文化课、心理健康课和兴趣爱好课。  相似文献   

10.
工读教育的现状与出路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期重点刊发中央综治委预防办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工读教育研究”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引起决策部门和理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蕴含的教育保护和非犯罪化思想是工读教育的法理基础。工读教育是教育保护措施,体现了对罪错未成年人的"教育为主"原则;工读教育是"早期预防"和"临界预防"的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为主"原则;工读教育是非犯罪化分流措施,体现了感化、挽救罪错未成年人的目的。基于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视角,科学界定工读教育的再社会教育功能和行为矫正功能。  相似文献   

12.
上海工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读教育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为贯彻九年义务教育,为稳定中小学教学秩序和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上海市工读教育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在新的形势下,上海的工读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值得深思.而如何让工读教育走上走上一个新台级,更成了当务之急.一、工读教育的作用不容低估(一)有效地控制和预防了一定数量的处于犯罪边缘的未成年学生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上海工读学校从77年复办至今,共招收了20000余名有违法和轻微犯罪行为的中小学生.将这些学生置于特定环境的严格管理下进行教育,帮助其学习文化,培育品德.对预防和减少社会上青少年犯罪起了很大作用.从工读学校结业离校后的学生看,重犯罪错的比例是很低的.据对上海市各工读学  相似文献   

13.
英国伯明翰市的特殊教育的目的和功能,与我国的工读教育是基本相同的,旨在教育转化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学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虽然伯明翰特殊教育的诞生只有20多年的历史,却已经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由“工读学校”和散布全市的九个“学生行为帮扶中心”一起构成了预防肯少年违法犯罪的网络运作机制,起到了应有的积极作用。而我国的工读教育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教育和挽救了数以万计的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但体系还不够完善,工读学校的运作遇到了重重困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伯明翰的特殊教育对我国的工读教育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工读教育作为教育矫正问题青少年的重要形式在当前面临尴尬境地,在教育形式和招生方式上未能及时适应社会形势做调整是其主要原因。根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工读学校招生方式应当实现司法强制化;教育形式应当实现多样化,避免片面强调半工半读、职业教育。同时资源配置上的特殊化对待也是工读教育在新时期发挥其教育矫正、挽救未成年人作用所必须的保证性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6):22-33,3
工读教育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的特色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弥补了家庭教育的缺陷;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教育;以封闭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特殊教育环境。因此,工读教育使“问题学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同时工读学校发挥“辐射”功能,向普校提供专业化服务,成为处于主流群体边缘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工读教育从1955年建立第一所工读学校北京温泉工读学校以来,整整走过了60个春秋,作为中国工读学校的发源地——北京市海淀工读学校特举办了中国工读教育60年年会,本届年会以"办适合学生发展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国工读教育六十年"为主要议题,并依据中国工读教育的社会功能与历史使命设立了"偏差行为学生教育矫正"、"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和"工读学校的社会职能的发挥"三个分论坛,全面深入地研讨了新形势下工读教育如何持续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指出这是一场具有革命性的社会变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把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原则具体化、系统化,勾画了新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工读教育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这是由“市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决定的。因而问题不在于要不要适应,而在于工读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依笔者之见,工读教育只有深化改革,加速发展,把工读学校建成具有教育挽救失足青少年学生、职业技术培训、家教托管、预防控制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工读教育经历着教育学与法学发展的双重影响,且内嵌于社会转型之中。近年来全国工读学校的数目一改以往逐年下降的特点,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工读学校开始呈现出"去工读化"和"再工读化"两种截然相反的发展趋势。法律的滞后,尤其是法律性质定位的滞后,已经成为制约工读教育改革的关键。矛盾且混乱的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对工读教育的性质定位进行反思。工读教育的第一属性,必须在教育和司法上有所抉择。重构后的专门学校保留原工读学校的特殊教育职能,作为义务教育的补充,而工读学校则保留在少年司法领域内,以保护处分理念为基础作为新的收容教养机构进行重构。这既是对前期改革的尊重,也是对少年司法现实需求的回应。  相似文献   

19.
3月17日,主题为“高中阶段的工读教育研究”的上海市第二届工读教育论坛在长宁区社区学院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青保办主办,长宁区教育局和长宁区青保办承办,上海市法学会未成年法研究会和上海市工读教育专业委员会协办。本市高校、社科院等方面的专家,市综治办、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系统的有关负责同志,区县从事青少年保护工作及本市、杭州、南京等地工读学校的同志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市府副秘书长柴俊勇、市教委副主任李骏修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本市长宁、崇明、宝山、浦东和杭州等工读学校和有关方面专家就工读教育如何向…  相似文献   

20.
工读学校在自身长期发展过程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积40多年之经验,对办学模式的未来发展,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社会是动态发展的,根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趋势,就必须不断地着眼于工读学校办学模式发展的研究。工读学校办学模式的发展,必须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来加以研究。宏观研究,即从整体目标出发,去研究我国工读教育的发展战略。离开宏观认识,就无法把握工读教育的总体发展方向,会使工作陷入随意性与盲目性。微观研究,即从办学的具体目标出发,去研究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